家族的榮耀——崔氏祠堂

白沙崔氏祠堂

白沙崔氏祠堂,位於中華民族根系所在的河洛文化發源地,極具歷史文化意義。這裡嵩山邙嶺環抱、黃河洛水匯流,地利人和、民風淳樸。

明洪武四年白沙崔氏始祖思義,自山西長子縣移民自此,開創了崔氏之基。
崔氏祠堂為皇族家廟式磚木結構建築群。始建於明代歷年間,清康熙五十年擴建,乾隆二十八年和民國三十四年重修,二○○○年進行了第三次修葺。祠堂由戲樓、廳樓式大門、拜殿、過廳、正殿、配殿、崔氏歷史文化資料(譜)館、庫房、廚房等十八座殿堂式建築組成,面積3398平方米。山門上鑲嵌「崔氏祠堂」木匾,兩塊下馬牌是掛在東觀堂和西觀堂,鑲嵌「崔氏祠堂」石匾。
舊時,祠堂后牆懸有皇帝欽賜下馬牌示,並在東、西二觀堂旁各設有牌告和上下馬石(已毀),凡過往官員,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在東觀堂至西觀堂之間一里許的官道上步行而過。此乃明代崔氏為「萬曆替僧」之故。
就規模和始建年代而言,鞏義崔氏祠堂堪稱崔氏第一,河南第一。
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記載,崔氏始祖為姜尚後裔季子,季子讓國去食采地崔邑,方有崔姓一族的源頭。
從魏晉四大望族到隋唐七大望族,崔氏皆榮列望族之首。唐代極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唐官員修訂《氏族志》,把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列第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鴻臚卿崔忻,在遼東完成冊封靺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使命后,為紀念這次冊封盛事,於今大連旅順黃金山下鑿井兩口,刻石一塊,史稱「中華唐鴻臚井刻石」;而崔顥、崔護等文學大家亦在史上留下了不朽詩篇;現代更是人才輩出,如澳門政壇新星崔世安、諾獎獲得者崔琦等,不勝枚舉。
白沙崔氏修編家譜已有數百年歷史。白沙崔氏始祖思義之後分五門,門門世世也是入仕耕讀耀祖光宗。尤以近現代的在鞏縣家鄉辦教育為女子出家上學開先河,又操練民團保一方平安的崔清光、在「甲申政變」與日對陣中身先士卒的崔繼澤、以及為辛亥革命英勇就義的烈士崔德聚、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為新中國海軍建設奮鬥終生的夏峰(崔宗舫)等,個個聞名遐邇,英名永存。(崔新寶)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