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代醫院杜玉堂詳解肉芽腫乳腺炎

肉芽腫性乳腺炎,簡稱肉芽腫,是乳腺疾病中僅次於惡性疾病的一種病症。肉芽腫多發於生育后的年輕女性,由於該疾病在醫生包括大眾群體中很少有人能夠準確認知,導致了該疾病確診困難,易誤診為乳腺癌,即使確診,治療起來也很困難,目前臨床中,術后複發率一直在30%左右,病理路程困苦,患者飽受煎熬。杜玉堂作為中國臨床中鮮有的肉芽腫專家,20餘年來一直致力於肉芽腫的研究與治療,對疾病的鑒別和治療有著獨到的見解。

專家名稱:杜玉堂

專家職稱:主任醫師、教授

如何鑒別肉芽腫性乳腺炎?

肉芽腫GLM的確切病因未明,多數學者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炎症,是對積存變質的乳汁發生的Ⅳ型遲髮型超敏反應。但究竟是什麽原因觸發了這種自身免疫性炎症反應,尚不能肯定,泌乳素可能是發病的觸發器,並與哺乳障礙、飲食污染、避孕藥或某些藥物有關。

我們統計78%的患者有哺乳障礙,即排乳不暢,乳汁淤積。乳汁淤積是發病的物質基礎,所以肉芽腫的病人總是那些年輕的經產婦以及孩子1-8歲的媽媽。哺乳障礙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諸如乳頭內陷、無奶或奶少、有奶不喂、母子生病,抱小孩的習慣等等。一旦受到鈍性外傷,比如小孩子的撞擊、性愛過程中的揉、壓等粗暴動作,往往就很容易使污染或變質的乳汁外溢,從而激發自身免疫性炎症。我們觀察到肉芽腫總是好發於有哺乳障礙的那側乳腺,尤其是小兒拒絕哺乳的那一側。在乳癌發病危險因素中,這種情況稱為「拒哺乳征」。看來在肉芽腫發病中小兒決絕哺乳也是個危險信號。還有各種原因的泌乳素升高,焦慮症、精神分裂症藥物,達英35、毓婷等緊急避孕藥,促排卵葯也能誘發,可稱之為葯源性肉芽腫。

臨床表現

(1),多為年輕的經產婦, 多在產後6年內發病, 平均病程4.5個月,平均年齡為33歲,未婚育的患者多與藥物或垂體泌乳素瘤有關。

(2),臨床表現以乳腺腫塊為主,腫塊突然出現(突發性),常在一夜之間出現巨大腫塊或全乳房腫大,或原有較小的腫塊迅速增大。始發部位一般距乳暈較遠,但很快波及到乳暈。腫塊呈明顯的多形性,或偽足樣延伸,或通過乳暈向對應部位橫向蔓延。1-2周后腫塊表面出現小範圍的紅腫,我稱其為「鶴頂紅」,裡面形成散在膿腫和多層竇道。

(3),多數伴有疼痛,甚至是劇痛,有人甚至是以疼痛為首發癥狀,數天至一個月後才發現腫塊。無痛性腫塊僅佔9%,所以疼痛或觸痛的發生率和程度明顯高於乳癌。 一般體溫正常,個別人伴有幾天的低熱或高燒,若穿刺后合併感染可以高燒不退。

(4),病情進展非進行性,有間歇性和階段性,可有數月的緩解期,最長可達3年。病情的自限和緩解,經常被誤認為是療效或治癒,以後在月經前、生氣或勞累后突然發作。

(5), 乳頭正常或發病後有內陷,肉芽腫GLM與乳頭形態無關,病變經常從周邊侵襲乳暈,但很少累及乳頭。

(6),切開引流后黃膿不多,多流淌黃水或米湯樣、血性膿液或出血多於出膿,有別於急性化膿性乳腺炎。幾次換藥后,傷口鮮紅肉芽翻出,與結核性潛行性潰瘍完全不同。

(7),30%的「肉芽腫」伴有明顯的全身關節腫痛或下肢結節紅斑,即有風濕樣改變。部分病人抗核抗體譜異常,類風濕因子陽性。似乎支持「肉芽腫」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目前尚缺乏血清學證據。

(8),20%的病人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泌乳素升高通常是一過性的,持續時間1-2個月。我推測泌乳素就是在發病之初起一個觸發器或叫點火作用。

(9),有雙側發病傾向性,大約11%的病人是雙側乳腺同時或先後發病,間隔時間多在一年之內。

肉芽腫性乳腺炎如何治療?

肉芽腫性乳腺炎由於其特殊的發病原因,應當及時發現,儘早手術治療,常規的藥物、包括激素、抗生素以及中藥,都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但是由於後期肉芽腫會發展到潰爛、千瘡百孔的地步,所以應當及早手術才行。由於乳房的特殊性,我一直提倡一定要做到「小切口、外形美、不複發」!

肉芽腫乳腺炎怎麼保養?

肉芽腫乳腺炎不同於其他類型的乳腺疾病,沒有明確病因,只能說在手術后,多注意休息,避免生氣,戒驕戒躁。

溫馨提醒:如果有類似情況的女性朋友,建議一定要儘快確診,防止病情蔓延,肉芽腫初期手術適當,是不影響美觀的,而且不易複發,但是到了後期手術難度增大,影響美觀不說,還會增加治療費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