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的女人老得快,脾虛比腎虛更可怕、脾虛人就廢了一半

為什麼脾衰比腎虛更可怕呢?先從生命力量的動力談起吧,通常人們認為:生命的動力源頭源於心臟,其實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動力源頭,它才是推動全身循環第一動力,其次是腎,再次是肝,因此心臟並非生命的動力源頭,沒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動生命循環的第一能量馬達。然而現實中許多西醫醫師從來就沒拿著脾當回事兒,說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不知道脾不僅是全身的能量馬達,同時也是殺菌滅毒的航母級消毒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脾比腎還重要。另有一些人誤認為生命力量的動力是腎,這是錯誤的,因為只有脾分泌的物質強壓給腎臟,腎臟才有力量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當然腎影響脾,但脾又反過來又影響腎,先天在脾,後天亦在脾,人出生后,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長到十八歲成人,也還是那麼大小,始終沒有變化,生長的動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給,只有年齡增長時,脾才稍稍增厚,到五十歲時,我們的脾內已經呈蜂窩狀,其中已無實質——能量了。如果將脾再次填實,腎水自然就會升入頭部,人就有回到年輕時期的感覺。脾與肝相輔相成,脾也存血。脾切除之後,肝失去了脾的滋潤,肝臟就會暴裂,人也就會全身沒勁兒,常患血毒疾病,皮膚上總起疙瘩。細心的媽媽都知道嬰兒出生落地時,哭的聲音特別響亮,音訊可以傳得很遠,為什麼能夠音訊可以傳得很遠呢?其主要力量就是源於脾。

脾衰會有哪些現象呢?像頭部五官不清,視力下降,眼球內玻璃體混濁,眼球內熱、澀,眼球在運轉時覺得空、暈,眼球脹,這些都是脾衰所致。頭脹、大腦發空、昏沉、睏乏,根在後腦,也可說是脾的問題。脾衰則力不從心,記憶力差,思維與反應遲鈍。頭暈的源頭在於後腦發空,淺層次明著是脾的問題,深層次暗中則是腎的問題;只有解決了脾衰的問題,後腦所表現的癥狀和感受才能明顯好轉。脾衰時,全身癱軟無力,患者又說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誤認為是闌尾炎。脾衰的嚴重程度盛於心衰,病情發展隱蔽,變化微小,由於檢查不出來,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即使是在病情惡化時,也難以找到實質上的證據。脾衰嚴重時看文字只看到兩行,大腦就會極度疲勞,接著就昏睡過去;與人交談,只聽到一、二分鐘,大腦就會一脹,隨即大腦一片空白,對方談什麼,全然沒聽見,緊接著昏昏沉沉、疲勞至極。因此脾衰比腎虛更可怕。

脾有病,人就廢了一半,脾的健康直接影響到大腦的功能狀態,腦衰,其暗中是脾的枯竭;腎枯竭的背後也是脾衰,因此脾衰比腎衰更可怕,因此脾比腎還重要!腎有問題影響脾——脾出了問題直接就影響到腎。心臟衰竭的背後也是暗中的脾衰,一切大病皆根由脾衰!許多人都聽過「虛不受補」這個詞,其實「虛不受補」的要點就落腳在脾上,大病的最終結果是脾受到損傷。

腎水足則脾有力量,寒濕就不存在;腎水虧則脾衰,則形成寒濕;脾臟濕,腎臟燥,最終演變成心寒、脾寒、胃寒、肝寒、腎寒和腦衰。

脾衰,人會挺不起胸,在兩乳為一水平線處塌陷;牙齒連根脫落,嚼食物時沒有力,就在於脾衰沒力氣;關節疼,是脾腎衰老,不平衡所致。

脾衰在平時體會不出來,用手法檢查時,只要一推動脾的能量,全身的虛損就會暴露出來——眼球鼓,頭暈,全身乏力,下肢沒勁,數日才排便一次;睡眠時,經脈與絡脈沒有力量。大腦的問題益在遠程治療,距離大腦越遠,神經就越敏感,反射的速度越快,療效也就越明顯。

心肝脾腎既是相通相連的,又是互相制約的。脾衰源於「一臟器衰,另一臟器同樣也衰」。在一定特定的環境下,五臟互相幫助,互相制約,互相依賴,又各自保養,反之則形成枯竭。

脾真空能是暗的真空能量,不明顯表現出來,難以被人們發現。胰腺癌、白血病、淋巴癌等源發於脾被暗的真空能量所焚而至脾焦;若要將腎水輸送到胰腺,需要一年的時間方能到達,而實際上患者此時早已經沒有提升的能量了。治療時,要抓住一臟,其餘為輔,以主要的臟器帶動其他臟器,心肝兩個臟器就要加大能量推動循環。

在損傷中,惟有脾的損傷最殘忍。脾膨脹(脾大)究竟能到何種程度不好說,因人而異。脾損傷大了,五臟六腑下垂,需要往上提氣,不然損傷者也就卧床倒下了。

脾繼續增厚,增厚的狀況又無法具體準確地測量。脾大壓迫得人喘氣困難、行動不便,但卻沒有脾衰躺下的癥狀。脾增大是由於脾在吸收能量的同時,向外代謝氣體泡沫的通道被堵塞所致。

脾大患者的脾已不同於正常人的脾,已沒有功能,必須人為地疏通,慢慢地進行;只要一動,人就會感到虛,只要有虛就會有反應;再看看肝有什麼變化,是否有問題,疏通心腎;在上腹肌膚下八寸深的任脈上,兩個並列穴位是個堵塞的鎖,此點打通才能做到上下貫通。現實情況是,脾雖然也有些力量,但這是虛的,不是實的。

脾其實並沒有實質性增大,脾實際很小,脾內組織間充滿了氣體泡沫,逐漸通過置換,可以將氣體排出來。脾大的產生因人而異,不是都增大,這說明脾大者是脾先天不健全。脾若沒反應,就是它被真空能燒壞,脾只能鬆弛,燒壞死性,再也不能回縮產生反應,若是這種情況,用什麼辦法都已無效了,凡關係到脾的問題則不能輕易動手。

治病本身很難,原則是要順勢利導;排毒之後,遺留下的損傷更是難以治療,要順其自然,不能強人所難。其他的臟器損傷,如肝硬化、經治療后的肝纖維化、胃潰瘍等經過三至四年時間的休養可以恢復,因為臟器自身具有再生能力;人體五臟六腑中,只有胰腺沒有再生能力!因而遺傳病誰也解決不了。

關於脾虛

脾是幹什麼的?脾不適的癥狀分類

【脾熱】指脾受熱邪或過食燥熱食物所引起的熱証。主要癥狀有唇紅、咽乾、心煩、腹脹滿或疼痛、大便秘結、小便黃短等。

【脾氣虛】指脾氣虛弱,運化無力。臨床表現有乏力,食欲不振或食后易脹,伴有眩暈,倦怠,面色萎黃等氣虛癥狀。多見於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神經官能症、慢性痢疾,貧血等。

【脾虛濕困】指脾虛內濕阻滯的病理。脾主運化水濕,為胃行其津液,脾虛則運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濕停滯;水濕的停滯,又反過來妨礙脾的運化。主要癥狀有飲食減少,胃脘滿悶,大便泄瀉,甚或噁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熱飲,肢體睏倦,甚或浮腫,舌苔厚膩,脈緩等。多見於慢性胃腸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

【脾陽虛】即脾胃虛寒。主要癥狀有胃脘冷痛、腹脹滿、呃逆、嘔吐、食少、便溏或久瀉久痢、倦怠、尿少、浮腫、消瘦、舌淡苔白、脈虛緩。多見於胃十二指揚潰瘍、慢性胃腸炎、慢性肝炎、慢性痢疾、水腫、白帶等

【脾陰虛(脾胃陰虛)】指脾胃的陰液不足而影響受納運化。主要癥狀有唇燥口乾,喜飲,口淡無味,飲食減少,大便乾結,舌紅苔少或舌面光滑等。

【心脾兩虛】即心脾兩臟俱虛。主要癥狀有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食慾減退,腹脹、便溏、倦怠、面黃、苔白、脈細。多見於神經官能症、貧血等。

【脾胃濕熱】指濕熱內蘊脾胃。主要癥狀有身目俱黃,腹脹脘痞,飲食減少,噁心,倦怠,尿少而黃,苔黃膩,脈濡數。多見於黃膽型肝炎或其它急性肝膽疾患。有些皮膚病如濕疹,膿庖瘡等也和脾胃濕熱有關。

(一):

中醫脾虛證是指中醫所稱之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雖較繁雜,但就筆者長期的臨床觀察,主要有嘔吐、泄瀉、水腫、出血等,我在治療方面積累了點滴經驗,現略述如下:

脾虛嘔吐證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嘔,方選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脾虛泄瀉證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覆,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治宜健脾滲濕止瀉,方選參苓白朮散化裁。

脾虛水腫證見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宜溫脾利水消腫,方選實脾飲加減。

脾虛出血證見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治宜健脾益氣攝血,方選歸脾湯加減。

(二)--肝鬱脾虛

中醫肝鬱脾虛證最常見的5個癥狀依次是脈弦、胸脅脹悶、納呆食少、舌苔白和神疲乏力

(三)--脾腎陽虛

脾腎陽虛證,外邪入里、勞倦內傷,久病虛損均可導致脾腎兩臟陽氣虛衰。久瀉久利、水邪久踞,致脾腎兩臟陽衰,或他臟虛損漸及於脾腎,均可造成兩臟同時虛衰而為脾腎陽虛證。

脾腎陽虛提示脾腎兩臟機能減退、運化失職,水濕停滯、陰寒內盛、全身臟腑功能失調。

脾腎陽虛是以虛為主夾有實證之證候。主症:下利清谷、腰膝酸軟、肢體浮腫、形寒肢冷。臨床表現:下利清谷或久瀉滑脫或五更泄瀉,少腹冷痛,腰膝酸軟,小便不利、面目肢體浮腫,甚則腹脹如鼓,形寒肢冷,面色蒼白。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

(四)--心脾兩虛

(1)癥狀: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多夢,易醒,醒后再難入睡,或兼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口淡無味,或食后腹脹,不思飲食,面色萎黃,舌質淡,舌苔薄白,脈象緩弱。此種不寐臨床上比較多見。

(2)病機:由於心脾兩虛,營血不足,不能奉養心神,致使心神不安,而生失眠、多夢、醒后不易入睡;血虛不能上榮於面,所以面色少華而萎黃;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為氣血不足之象;脾氣虛則飲食無味,脾不健運則食后腹脹,胃氣虛弱則不思飲食,或飲食減少;舌淡、脈緩弱,均為氣虛、血少之徵。本型病人多為勞心過度,傷心耗血,或婦女崩漏日久,產後失血,病人體衰或行大手術后以及年老氣虛血少等,引起氣血不足,無以奉養心神而致不寐。有的病人則飲食勞倦傷及脾胃,胃氣不和,脾陽不運,食少納呆,氣血化生來源不足,無以養心,而致心脾兩虛。正如《景岳全書·不寐》中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血之不足,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因而辨證施治時,必須將以上病機及辨證要點結合起來,辨證方能更加準確。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