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家庭醫生是「擺設」嗎?告訴你真實的家庭醫生

日前,一則「我國超過5億人有家庭醫生」的報道引發熱議。國家衛計委回應認為,家庭醫生簽約數字沒有問題,但服務還要陸續跟上。

  國家衛計委基層衛生司司長李滔今日表示,考慮到我國人口多、地域廣、醫療衛生資源分佈不均、發展不平衡等現狀,目前的家庭醫生制度重在保基本、建機制,尚處於起步階段,重點關照老人、兒童、孕產婦、因病致貧人口、有較強醫療需求的病人等群體,對身體狀況較好、醫療需求相對較小的青壯年人群,服務對接還不夠。有關部門會加強宣傳解釋工作,完善制度建設,提高服務質量,讓群眾對家庭醫生更了解、更接受。

  提起家庭醫生,很多人覺得很陌生。最近,健康哥到不少地方專門調研了家庭醫生,今天就講幾個真實的故事。

  據國家衛計委介紹,現階段我國的家庭醫生主要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註冊全科醫生,以及具備能力的鄉鎮衛生院醫師和鄉村醫生等。一些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醫師和中級以上職稱的退休臨床醫師,特別是內科、婦科、兒科、中醫醫師,也可作為家庭醫生在基層提供簽約服務。簽約服務原則上以團隊服務為主,家庭醫生團隊包括家庭醫生、社區護士、公共衛生醫師等組成,有二級以上醫院醫師提供技術支持和業務指導。

  通俗點說,家庭醫生主要是為廣大居民提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簽約團隊。既然是簽約,那就得遵從自願的原則。想獲得服務的居民,可以去附近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服務協議,之後居民就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醫生。有病之後可以首選家庭醫生,他們與上級醫院都有「綠色通道」,可以幫助患者轉診。

  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圪壋店鄉衛生院採訪,健康哥了解到,這裡組建了6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覆蓋鄉里大大小小所有村子。在醫院的小操場上,停放著十多輛電動摩托,衛生院院長馬雪娥說:「家庭醫生每周都要騎車去村裡兩三次,一是給鄉親們看病,二是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裡外出打工的村民多,遇到家裡人沒到齊,我們還會電話通知到人,溝通簽約的事。」

  程芬芬是這家衛生院的全科醫生,同時也是其中一個家庭醫生團隊的成員。「我除了在衛生院坐診,就是到村民家裡上門看病,一周3次,同時幫沒簽約的村民簽約。」去村裡的時候,她要背上一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給村民講解簽約的內容和好處,把一份份協議收好,裝進包里。

  對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醫生還給予更多的關注。小劉庄村的王龍戰有肝硬化、高伊村的高文恆得了白血病……他們治療恢復情況如何?報銷自付比例多少?都詳細寫在圪壋店鄉衛生院的公告板上。全體簽約村民的檔案文件夾,也滿滿收集了一柜子。衛生院副院長慕林森說:「以前,農村人不願意參加醫保,外出農民工也覺得家庭醫生與我無關。現在家庭醫生服務起來了,減輕了困難戶的負擔,群眾對鄉村醫生的滿意度也提高了。這些改變,家庭醫生功不可沒。」

  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董家營鎮湖廣營村,貧困戶袁楊麗的家門口貼著兩張「家庭醫生連心卡」。這兩張卡上,分別有縣醫院的腎病內分泌科醫師崔森和董家營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唐浩的電話,並單獨印上監督電話以供投訴。漢中市衛計局辦公室副主任付潤東介紹:「了解到她家裡有人得尿毒症,我們安排了腎病方面的醫生提供精準治療。如果有政策上不懂的問題,我們還在村民家門口張貼了問答告示,並留下鎮衛生院的諮詢電話。」

  今年11月底,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東風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李樺青剛剛完成5戶居民入戶隨訪,就和健康哥聊起當地人對家庭醫生的看法:「2010年我們就嘗試提供家庭醫生上門服務,那會兒還叫『片醫』。一開始社區居民並不待見我們,覺得只是『賣葯的』『發避孕套的』,甚至以為是搞推銷的,門都不願開。通過慢慢體驗服務,來往多了,大家開始願意找家庭醫生了,特別是一些老年人,一有不舒服,或者腿腳不方便,就要打電話找我們這些『藍制服』。」

  70歲的劉清庭老人家住社區醫院馬路對面,身患高血壓十多年,在這方面深有體會:「你問我家庭醫生好在哪?當然是啥毛病都能問啊!我年紀大了,去大醫院看病,找哪個大夫、上哪個科室一概摸不清,現在打個電話給家庭醫生,就全解決了。前兩天我去省中醫院看病,醫生時間著急,沒問我幾句就打發我走。在社區找家庭醫生就不一樣,一般隨叫隨到,有急病還開車送我上醫院,他們服務態度這麼好,任勞任怨,我真心很滿意。」劉清庭的家庭醫生郭子佩,經常上門給他量血壓,叮囑他按時按量服藥。

  今年8月25日,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寺庄鎮長平村的60歲村民琚引弟,因輕微腦出血入住高平市人民醫院,一周來一直卧病在床。負責照料她的女婿李雷說,當時老人家突然身子不舒服,就叫來村裡的家庭醫生,醫生一看情況緊急,馬上聯繫了高平市醫院。

  「從出發到躺上病床,只用了不到1小時。同樣的情況,以前村裡的醫生,也會先看一下,但看了不能治就管不了了,我還得自己跑到市裡看病,來市裡就醫基本靠找熟人,挂號也麻煩,一遇到急病,真怕會耽誤病情。現在家庭醫生幫我聯繫好,直接就住院,挂號都能先免了。」琚引弟的主管醫生李志平介紹,「有了家庭醫生,醫院與村醫的合作更緊密了,村裡不能治的病,一個電話就可送來這裡治,我們直接安排好床位和診療方案,病人也省心多了。」

  

當然,家庭醫生的服務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和人民群眾的預期還有不小差距。

  家庭醫生缺口不小。除了基層全科醫生數量還存在較大欠缺外,現有的家庭醫生團隊需要服務的對象也相對太多。在河南省焦作市焦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需服務周邊3個社區,包括醫生、護士和計生保健人員等在內,一個團隊一般也就3到4個人,卻要服務幾千名群眾。該中心的趙黎明醫生負責對接當地幸福街社區,她們團隊要服務1042戶、3936人,其中老年人488人、高血壓患者624人、糖尿病患者279人。雖然不是每人都在生病,但是這麼大的基數也給家庭醫生帶來不小的工作壓力。

  北京市朝陽區大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何善嫻也表示:「現在我一人已簽約2000多位居民,我們中心20多個醫生,得管理20萬人的轄區人口,確實有些忙不過來。比如我們的門診根據患者人數,每天只能安排每個人給5分鐘問診,但這是不夠的,要想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狀況,得花更長的時間。」

  健康哥了解到,解決家庭醫生人員不足問題主要有兩個辦法。一是做增量,國家加快培育壯大全科醫生人才隊伍,補充家庭醫生服務能力。另是提存量,加強在崗人員培訓,通過建立醫聯體與上級醫院開展遠程業務學習,或者外派崗位輪轉等。

  國家衛計委基層司有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要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逐步提高居民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感受度和滿意度:一是完善政策,加強對基層衛生人員的培養培訓;二是提升能力,合理設置簽約服務內容,突出簽約重點人群,開展分類指導;三是推廣先進地區經驗,提高居民參與的積極性。(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工作室 邱超奕,2017年12月21日)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