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北京的高價學區房?

很多人知道大城市學區房的價格貴,但卻說不清學區房價格貴背後的原因。中央說了「房住不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學區房回歸居住本質嗎?

學區房與房子本無關聯,房子只是「背鍋俠」

北京西城、海淀的天價學區房動輒讓政府、媒體大呼變態,對這些沒有「良心」的業主恨得咬牙切齒。把學區房價格統計在全市均價里,北京房價不大漲才怪。

買學區房的人也很糾結,買前恨房價太高,買到手盼房價再漲。

政府為了調控房價,把學區房作為重點打擊對象,似乎是房子的良心壞了。可是房子表示很無辜——果教育局規定,買本地產的汽車或烤鴨才可以上某某小學,那麼市場上就會出現「學區車」、「學區鴨」了。

為什麼房子會被選中作為上學的通行證?

因為房價夠貴,只有貴才能篩選出真正強烈的需求。無論買房的人是自己小孩上學還是轉手給其他人,本質上都是因為父母願意並且有能力為小孩教育投入大量的錢。當然,能力可能是砸鍋賣鐵攢的,也可能是從銀行或高利貸借的。無論如何,必須得承認,能夠讓學區房的價格繼續漲,必定是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來。

Advertisements

如果有一天學區政策變了,這些老破小的房子立馬就會被「打回原形」。

今年317調控后,北京跌最多的就是學區房較多的西城。從上千萬到無人問津,房子還是那個房子,過道也還是那個過道。

北京二環內學區房

緊鄰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據傳是「最貴學區房」

學區房將資金分給了居民,卻沒有帶來供給的增加

任何一個商品只要價格上漲就會導致生產者多投資,連很多人認為特殊的房地產業也不例外——房子賣得好、價格在上漲,開發商會加大拿地開發力度來增加供給,滿足需求,當增加的房子太多,房價也會下跌。

為何學區房價格的上漲沒有帶來供給的增加?

這是因為,學區房價格的上漲只是讓居民實現的資產增值,買房的資金卻沒有進入到真正的生產者——學校。

Advertisements

學區房的價格再怎麼漲,都難以讓學校擴張教學網點、增加師資投入(除了在政府的強制要求下),供給與需求完全脫節。

沒有供給端的參與,房價的單邊上漲只會吸引更多的需求過來,從自己上學到投資投機,資金只是在讓房價「滾雪球」而已。

學區房、搖號與擇校費?

要讓學區房回歸居住本質,關鍵在於解除房子跟上學之間的關聯。

那有些人就說了,請政府出一個政策,搖號吧,就跟買車一樣。

可是學齡兒童不能在家等著中籤啊!

有錢人搖到一個差學校,就真的會乖乖上學嗎?

況且,搖號也沒有給學校擴充產能的動力和能力啊。

搖號不行,那就由政府規定將這些好學校往外部擴散吧,比如在北京16個區都建分校,這樣各個區的孩子都可以就近入學了。

這可不是在電腦上複製粘貼,別說資金能力,就是真的建成了學校,政府能規定師資水平一碗水端平嗎?如果真的可以這樣,那何不讓北大清華在每個省都設立分校,這樣全國人民都可以在家門口上北大清華了。

能想出來的各種招,只是名義上解決了需求端的所謂機會平等,但卻無法實現結果平等。

要實現結果平等,只能從供給端出發,讓需求與供給連接起來。

比如,買房人將原本買房的錢直接交給學校換取上學名額,學校就有動力和能力擴大供給,辦更多的學校,請更多的老師,減少教育資源的過分集聚。

嗯,好像哪裡不對勁了,這不就是擇校費嗎?

是啊,這樣一來,權利不平等的問題暴露得更徹底了,可以預見,輿論會痛斥所謂「教育過度產業化」,有錢人才能上好學校,這是教育的倒退,是文明的恥辱!

這樣,不僅學校會被罵得狗血噴頭,政府也做了壞人。

更值得考量的是,我們今天已經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貧困地區不說,可是為什麼大城市學校資源這麼短缺?我們為什麼沒有更多的私立學校供家長選擇?

分析到這裡,我們會發現,所謂學區房的高房價和擇校費本質上都是選擇的成本,是競爭的成本。無論分配製度怎麼改變,社會的貧富差距都不會突然消失。

但很重要的是,我們今天的高昂付出能不能轉化為明天的有效供給?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樂 言 責編 | 侯楠楠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轉載請聯繫後台

運營人員: 楊亞茹 MX004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