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滿族語言在東北方言中的承襲

一、滿語對東北方言的影響

東北方言,北方方言的一種形式,東北的藝術家將這種親切的語言形式運用到反映東北人生活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之中,將東北的「大實話」「抖摟」得淋漓盡致,在這裡以聞名全國的趙本山的小品為例加以分析。

在春晚小品《同學聚會》中:

「你裝啥啊,你說你到我這兒裝啥啊?」

「你跟我倆裝呢啊?」

這裡的「裝」與滿語中的不及物動詞「裝樣子」、「裝模樣」是同義,譯為擺譜、賣弄、賣俏。

小品《就差錢》中:「還跟我倆扯呢。」「差點沒扯走我一萬塊錢。」這個「扯」與滿語中的不及物動詞「扯皮」為同義,源於滿語。

「如今嘴歪斜楞眼。」「斜楞」源於滿語中的及物動詞。

由此可見,滿族語言對東北方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在辭彙方面,滲透更加明顯。許多詞經過長期的沉澱成為漢語方言中的底層,卻為今天的東北漢族人民廣泛應用,循習不察。滿語中的許多詞進入東北方言中。而漢語中吸收滿語最多應當數滿語俗語,不僅漢代遷徙的清代人用它,而且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Advertisements

1.動詞。

禿嚕:滿語意為事情沒辦成,也指「不守信用」。

劃了:滿語,意為掃,打掃。

撒目:滿語,意為迅速地看。

咕嚕:滿足,漢語引申為移動的意思。

2.形容詞。

特勒:滿語意為衣冠不整。東北方言則用以形容人邋遢。

磨蹭:滿語譯為拖拉,辦事不利索。

�唆:滿語不利落、嘮叨。

3.名詞。

咯楞:滿語意為「塊」,後漢語形容人脾氣不好,稱為「咯楞子」。

屯:滿族語言,譯為村莊、鄉鎮等。

餑餑:滿語原指粘米面製品,後來引申為所有的米面製品。

從以上日常用語,形容詞、名詞等方面看,滿族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是獨具特色的,而且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它純樸、形象且生動,例如在飲食上,東北有很多有特色的食品,廣為人知的像滿族的「薩其瑪」、「豌豆黃」、「白肉血腸」,平時吃得最普遍的還是各種「餑餑」。在東北的一些農村,春天吃「豆面餑餑」,將大黃米或小黃米用水浸泡后磨成面,上鍋蒸熟,將炒熟的黃豆也磨成面,均勻地鋪在擀成片的熟粘糕上,然後卷好,再切成段,又稱「豆面卷子」。夏天做「玻璃葉餑餑」(或作「波羅葉」)。秋冬時節,往往用黃米磨成水面,或包上小豆餡烙「粘火勺」,蒸「粘豆包」,而且一般會做很多,放在外面凍上,隨吃隨餾。此外,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蘇子葉餑餑」。「蘇子葉餑餑」也是用粘面做皮,小豆做餡,再用蘇子葉裹上蒸熟,因為狀似耗子又叫「蘇耗子」。做這些「粘餑餑」本是滿族的風俗,滿族人喜歡吃粘食,因為粘食耐餓,便於遠程外出從事射獵活動。另外,粘餑餑還是他們祭祀用的食品。現在,在東北這些餑餑家家都會做,人人都愛吃,它們的來歷反而被人忽略了。

Advertisements

因此,漢族人願意接受它,並將其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現象。東北方言就是將這兩種特殊現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這種語言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獨有的地方特色。

二、漢語對於滿語的影響

在二者相互融合的過程中,漢語也對滿語有著一定的影響,但更多地體現在清朝時期。總結歸納兩點,以下分別談談。

第一,漢語辭彙大量被滿語借入。由於漢文化先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遠遠超過了滿族,所以漢語詞理所應當地被引入滿語中。如「福晉」是漢語中的「夫人、妻子」,「章京」則是漢語辭彙中的「將軍」。滿人善於漁獵,所以涉及漁獵的詞豐富,其他都些許地借用。滿語引用漢語,一些保持原來的面貌,而另一些則經過加工修改,有的經過改造已經改變了原狀。這樣一來漢語音就符合了滿語的習慣。

第二,漢語的音韻改變了清代中後期關內的滿語音。在此就不一一舉例分析了。

三、滿語的衰敗也對東北方言造成影響

滿語的衰敗也是對東北方言造成影響的一種表現,因為滿語的衰敗並不是完全地消失,而是滿語勢力的減弱,而滿語僅存的一些勢力以滲透進東北方言,作為存留的方式。

滿語衰敗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首先是環境因素。任何一種語言的受環境因素制約,比如使用人數的多少,滿語也不例外。入關之前,東北地區居住著大多數的滿族居民,有一個良好的滿語交際環境,入關之後,人口結構受到影響,滿族人減少,漢人增加。有位學者這樣說:「東北地區因漢民寄居者日眾,是以久化者而自化,滿洲人皆用漢語,盡用漢字,馴至同化,互相通婚,文化日近。」

其次是統治者的政策。皇太極時期重視文教治國,採用譯書、科舉等辦法,以普及滿人的漢語知識。在科舉考試的時候「通滿、蒙、漢書者」優先錄取。乾隆皇帝指出:「自我朝統一以來,始學漢文。」更有漢語取代滿語之勢。雖然統治者為了維護尊嚴保護本族語言,但是政策寬鬆,給滿族人一定的學習漢語漢文化的空間。

最後,東北的通婚制度成為了滿族語言衰微的一個催化劑。滿漢通婚,使孩子學習兩種語言,但由於滿族的物質精神條件都不如漢族,使滿族人更多地使用漢語交流,這對於滿語的保存是不利的。可見通婚對滿語的衰落起著推動作用。

綜上,從語言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到深入分析語言之間影響的內在必然性看出,語言是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得以規範化,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這種趨勢不是一種壞的趨勢,而是一種發展、一種進步,是吸取了各民族的各種語言的精華而完成的。所以這是一種財富,是各民族共同努力創造出的共有財富。正如我們所見,東北方言與滿族語言有著千絲萬縷、不可磨滅的聯繫。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