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大全(三)

實驗十五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

一.實驗目的:

1.了解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

2.進一步培養進行實驗設計的能力

二.實驗原理:

植物插條經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后,對植物插條的生根情況有很大的影響,而且用不同濃度、不同時間處理其影響程度亦不同。其影響存在一個最適濃度,在此濃度下植物插條的生根數量最多,生長最快。

三.方法步驟:

1.選擇生長素類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製生長素類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餾水配製,加少許無水乙醇以促進溶解)。

3.設置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梯度:用容量瓶將母液分別配成0.2、0.4、0.6、0.8、1、2、3、4、5mg/mL的溶液,分別放入小磨口瓶,及時貼上相應標籤。NAA有毒,配製時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Advertisements

4.剩餘的母液應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長有綠色毛狀物,則不能繼續使用。

5.選擇插條:以1年生苗木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條形成層細胞分裂能力強、發育快、易成活)實驗表明,插條部位以種條中部剪取的插穗為最好,基部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實驗室用插穗長5~7cm,直徑1~1.5 cm為宜。

6.處理插條:枝條的形態學上端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這樣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積,促進成活。每一枝條留3-4個芽,所選枝條的芽數盡量一樣多。

處理方法:1)浸泡法:把插條的基部浸泡在配製好的溶液中,深約3cm,處理幾小時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濃度較低,並且最好是在遮陰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進行處理)

Advertisements

2)沾蘸法:把插條基部在濃度較高的藥液中蘸一下(約5s),深約1.5cm即可。

7.探究活動: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包括選擇實驗材料、選擇實驗器具、確定實驗步驟、設計實驗記錄表格)→實施實驗→分析與結論→表達與交流。

注1:可先設計一組梯度比較大的預實驗進行摸索,再在預實驗的基礎上設計細緻的實驗。

2.實驗材料:可以用楊、加拿大楊、月季等的枝條。

3.實驗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燒杯、滴管、試劑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帶流水孔)、盛水托盤、礦泉水瓶。

實例如下:

1.提出問題

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如2,4-D或NAA,促進楊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多少呢?

2.作出假設

適宜濃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楊或月季插條基部的薄壁細胞恢復分裂能力,產生愈傷組織,長出大量不定根。

3.預測實驗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后(約3~5d),用適宜濃度的2,4-D或NAA處理過的插條基部和樹皮皮孔處(插條下1/3處)出現白色根原體,此後逐漸長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較低濃度、較高濃度或清水處理的枝條長出極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4.實驗步驟

(1)製作插條。

(2)分組處理:將插條分別用不同的方法處理(藥物濃度、浸泡時間等可多組。如可分別在NAA中浸泡1、2、4、8、12、24h等)。

(3)進行實驗:將處理過的插條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溫度(25~30 ℃)。

(4)小組分工,觀察記錄:前三天每天都要觀察記錄各小組實驗材料的生根情況。自行設計記錄表格,記錄用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后枝條生根情況,如生根條數,最長與最短根的長度等。(濃度適宜的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后,在綠色樹皮的皮孔處長有白色幼根;時間長一些會在枝條下端斜面樹皮與木質部之間長有白色根原體)。每隔2~3d記錄也可。

(5)研究實驗中出現的問題。

①分析不同插條的生根情況。

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條上沒有芽、枝條倒插等。

都能生出不定根:促進扦插枝條生根是指刺激枝條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長。不同的枝條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數目多少不一樣,如枝條上芽多,則產生的生長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發。

②分析與本實驗相關的其他因素。

A.溫度要一致;

B.設置重複組。即每組不能少於3個枝條;

C.設置對照組。清水空白對照;設置濃度不同的幾個實驗組之間進行對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5.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

按照小組分工認真進行觀察,實事求是地對實驗前、實驗中(包括課內、課外)和實驗后插條生根的情況進行記錄,並及時整理數據,繪製成表格或圖形。最後分析實驗結果與實驗預測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實驗的結論。不要求實驗結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

6.表達與交流

實驗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寫出自己個性化的實驗報告,向小組和全班彙報探究過程和結果、經驗、教訓或體會,包括在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方面的收穫。

7.進一步探究:進行擴展性的探究和實踐,大多數需要在課外完成。

實驗十六模擬尿糖的檢測(必修三P26相關知識)

一.實驗目的:

學會尿糖的檢測方法,檢查「尿樣」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二.實驗原理:

葡萄糖試紙是一種酶試紙,由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氫酶和某種無色的化合物固定於濾紙上製成。當尿液滴加到酶試紙上時,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將試紙上無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化合物,使試紙呈現特定的顏色,再與標準比色卡比對,即可知道尿樣中葡萄糖的含量。

三.方法步驟:

1.將5個分別裝有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擬「尿樣」的滴瓶和5條葡萄糖試紙分別對應做好標記,並在記錄本上設計好記錄表格。

2.分別用滴管從5個滴瓶中吸取溶液,在對應的葡萄糖試紙上各滴加2滴。

3.觀察試紙的顏色變化並與標準比色卡對比,判斷出「尿糖」的含量。

4.將實驗結果記在記錄表中。

實驗十七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必修三P68

一.實驗目的:

1.通過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嘗試建構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

2.用數學模型解釋種群數量的變化。

3.學會使用血球計數板進行計數。

二.實驗原理:

1.在含糖的液體培養基(培養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個封閉容器內的酵母菌種群,通過細胞計數可以測定封閉容器內的酵母菌種群隨時間而發生的數量變化。

2.養分、空間、溫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響種群數量持續增長的限制因素。

三.方法步驟: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討論探究思路→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按計劃中確定的工作流程認真操作,做好實驗記錄→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將記錄的數據用曲線圖表示出來

注意:1、提出的問題可以是: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的數量是怎樣隨時間變化的?也可以提出其他的探究問題,例如,在不同溫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條件下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情況如何?不同培養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情況如何?等等。

2、本實驗時間較長(7天),因此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計劃,定程序、定時間、定人員。

3、酵母菌計數方法:抽樣檢測法。

先將蓋玻片放在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於蓋玻片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多餘培養液用濾紙吸去。稍待片刻,待細菌細胞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將計數板放在載物台的中央,計數一個小方格內的酵母菌數量,再以此為根據,估算試管中的酵母菌總數。

4、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之前,要將試管輕輕震蕩幾次。

實驗十八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必修三P75

一.實驗目的:

1.初步學會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統計方法

2.能對土壤中部分常見的動物進行分類

3.學會設計表格進行觀察和統計。

二.實驗原理:

土壤不僅為植物提供水分和礦質元素,也是一些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研究土壤中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操作簡便,有助於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徵與結構。

三.方法步驟:

1.提出問題: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的種群密度是多少?

2.制定計劃

3.實施計劃

本研究包括三個操作環節:取樣、觀察和分類、統計和分析。

1)準備:(P76

2)取樣:

取樣可以在野外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採集、調查,即:用一定規格的捕捉器(如採集缺罐、吸蟲器等進行取樣),(不適於用樣方法或標誌重捕法)在實驗室進行觀察。

3)採集小動物:使用誘蟲器取樣,比較方便,且效果較好,但時間可能要長一些。也可採用簡易採集法:將採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內,用放大鏡觀察,同時用解剖針尋找。發現體形較大的動物,可用包著紗布的鑷子取出;體形較小的動物可用吸蟲管採集。採集到的小動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將活著的小動物放入試管中。

4)觀察和分類:「觀察和分類」需要藉助動物分類的專業知識。(P76)

5)統計和分析:「統計和分析」,要求設計一個數據收集和統計表,並據此進行數據分析。

豐富度的統計方法:記名計演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記名計演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積的樣地中,直接數出各種群的個體數目,這一般用於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群落。

目測估計法是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量的多少。等級的劃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等。

四.課後討論:如果要調查水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應如何對研究方法進行改進?

答:主要是取樣和採集方式要進行改進。根據調查水中小動物種類的不同,取樣設備也不同,例如用網兜、瓶子等。取樣和採集時要考慮定點、定量等因素。定點就是要選取有代表性的地點取樣;定量就是每次取樣的數量(例如一瓶、一網等)要相同。

實驗十九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

(必修三P78P112相關知識)

一.實驗目的:設計一個生態缸,觀察這一人工生態系統中群落的演替情況。

二.實驗原理:

在有限的空間內,依據生態系統原理,將生態系統具有的基本成分進行組織,構建一個人工微生態系統是可能的。但同時,這個人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有條件的,也可能是短暫的,它會發生群落的演替。

三.實驗步驟:

按100cm×70cm×50cm的標準製作生態缸框架。

在生態缸內底部鋪墊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邊高,一邊低;沙土城上,沙土層厚5-10cm。在缸內低處倒進水。將收集或購買的動物和植物放在生態缸中,其中浮萍、水草與小烏龜放在水中,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沙土上,蕨類植物和雜草移植到花土上,蚯蚓與蝸牛也放置在花土上。

封上生態缸蓋。將生態缸放置於室內通風、光線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每一天觀察一次生態缸內生物種類與數量變化,並且進行記錄,連續觀察一星期。

可將觀察結果記錄於下表。

時間數量生物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