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居然可以治小兒病

中醫名方六味地黃丸家喻戶曉,甚至不懂醫的人也知道這個名字。用於治療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是四、五十歲中老年人的常用藥物。

其實,六味地黃丸最早出自錢乙的《小兒葯證直訣》,這是一本治療兒科疾病的書。主要治療什麼病呢?治療小兒的「五遲」、「五軟」。五遲包括立遲、行遲、語遲、發遲、齒遲;五軟包括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均為小兒生長發育不良。有的家長會發現早產、難產的小兒無論翻身、坐、爬、走都會比一般孩子晚些,其中有先天的因素。也就是父母所帶給的基因有好有壞,還因為懷孕時是否好好保養胎兒,出生時是否遭遇變故,及孩子餵養過程中是否合理。也就是說,小兒的生長發育與中醫所講的腎、肝、脾關係尤為密切。腎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人能站立行走,需要筋骨肌肉的協調運動。若肝腎脾不足,則筋骨肌肉失養,可出現立遲、行遲;頭項軟而無力,不能抬舉;手軟無力下垂, 不能握舉;足軟無力,難於行走。齒為骨之餘,若腎精不足,可見牙齒遲出。發為血之餘、腎之苗,若腎氣不充,血虛失養,可見發遲或發稀而枯。言為心聲,腦為髓海,若心氣不足,腎精不充,髓海不足,則見言語遲緩,智力不聰。脾開竅於口,又主肌肉,若脾氣不足,則可見口軟乏力,咬嚼困難,肌肉軟弱,鬆弛無力。

六味地黃丸治療小兒「五遲」、「五軟」從肝、脾、腎三個臟腑出發。大劑量熟地補腎、山萸肉補肝、山藥補脾,只是滋補恐怕會造成人體的陰陽失衡,加了三味葯加以平衡前三味。澤瀉泄腎火、丹皮行肝血、茯苓利脾氣。這樣補中有泄,使補而不膩。

中醫將現代疾病如小兒腦癱、佝僂病、智力發育遲緩等疾病都歸於小兒的腎系疾病。在臨床中用補腎的方法治療,六味地黃丸由於療效突出,被人們廣為流傳。以至於後來發展到治療成人由腎虛引起的各種不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