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栽培技術

羊肚菌是一種珍稀名貴食用菌。目前,野生羊肚菌奇貨可居,人工栽培新鮮的羊肚菌收購價達120元/千克,在經過烘乾處理以後,每千克干品價格1100元以上。我國的羊肚菌主要銷往法國等西歐發達國家,價格高達1800~2000元/千克。羊肚菌的產量和質量在大棚種植效益高,成本低,每畝效益6000元以上。現將羊肚菌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環境要求。羊肚菌屬低溫高濕型真菌,其生長期較長,除需較低氣溫外,還要較大溫差,以刺激菌絲體分化。菌絲生長溫度為18~22℃;子實體形成與發育溫度為4.4~16℃,空氣相對濕度為75%~90%。微弱的散射光有利於子實體的生長發育,忌強烈的直射光。因此,大棚栽培地點最好選擇在楊樹林中。栽培時間應在10~12月。

Advertisements

2.栽培料配方(可任選一種)。①粉碎的玉米芯42%、純木屑20%、豆殼13%、麩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②細木屑75%、麩皮20%、磷肥1%、石膏1%、熟腐土3%。③棉籽殼75%、麩皮20%、石膏1%、石灰1%、熟腐土3%。

3.制袋接種。按料水比1∶1.4將配方料拌好后堆積發酵20天,採用18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裝料,每袋裝料500~600克,在100℃條件下滅菌8小時,即可接入菌種。採用兩頭接種法,封好袋口,置於22~25℃溫度下培養30天,菌絲可長滿袋。菌絲滿袋后5~6天,即可栽培。

4.培育子實體。大棚經過消毒后,先在每層床面上鋪塑料薄膜,其上覆蓋3厘米厚的熟腐土,均勻壓平,然後脫去塑料袋的菌棒,挨個排列在菇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8厘米×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個。擺好菌棒後用噴壺均勻噴水1次,然後覆蓋細土3~5厘米,表面再蓋2厘米厚的闊樹葉,保持土壤濕潤,待1個月後可長齣子實體。一般10~12月栽培,次年3月初至4月初即可出菇(每畝可產羊肚菌50~75千克)。

Advertisements

栽后管理技術

羊肚菌喜濕,生長環境必須保持濕度。無論是大棚種植還是與小麥間作,在種植后要隨時檢查田間的乾濕度,做到雨後及時排水,乾旱及時噴水。秋後氣溫下降要及時採取加蓋地膜、覆蓋稻草等增溫措施。早春,雨水較多,溫度合適,則菌絲體、子實體生長良好。一般早春在幾周之內有4~16℃的溫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實體的形成;如果這時溫度變化劇烈(低於4℃或高出18℃),都會影響子實體的發育。總之,在早春對羊肚菌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是栽培成功的關鍵。春季大棚出菇管理中如遇乾旱,為了保證環境相對濕度,必須適時澆水或增加噴水次數,當菇床相對濕度低於80%時,需進行噴水。小麥田栽培的羊肚菌,春季小麥返青后,一般不需要人工噴水,因為小麥正好具有根系發達的優勢,能平衡水分、保持濕度。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