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警惕腦中風高發

腦卒中(Stroke)是腦中風的學名,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又叫腦血管意外。該病通常為腦血管疾病病人,因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從而在臨床表現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

腦中風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難治性疾病,祖國醫學將其列為「風、癆、臌、膈」四大疑難病之首,存在著明顯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現象。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腦中風病人達200萬。發病率高達120/10萬。現倖存中風病人700萬,其中450萬病人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致殘率高達75%。我國每年中風病人死亡120萬,腦中風患者,容易複發,每複發一次,病情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預防複發。

Advertisements

腦中風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充分認識腦中風的嚴重性,提高腦中風的治療與預防水平,降低腦中風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是當務之急。

臨床表現:

1、腦出血的臨床表現

通常突然起病,在幾分鐘至數小時發展到高峰,部分患者病情在24-48小時內緩慢發展。出血嚴重的病人發生頭痛、嘔吐后,短時間內進入昏迷。較輕的病人可能在頭痛、頭昏后,先發生肢體的無力,再逐漸產生意識障礙,出血量少的病人可以始終意識清醒。頭痛見於50%的病人,發生嘔吐的占極大多數。癲癇發作不到10%。

2、腦血栓臨床表現:

(1)呈突然起病,常開始於一側上肢,然後在數小時或一、二天內其神經功能障礙癥狀進行性累及該側肢體的其他部分。

Advertisements

(2)多數不伴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癥狀,較大動脈閉塞后數日內發生的繼發性腦水腫可使癥狀惡化並導致意識障礙,嚴重腦水腫還可引起致命性的顱內結構移位(腦疝)的危險。

(3)大腦中動脈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現對側偏癱(程度嚴重)、偏側麻木(感覺喪失)、同向偏盲,主側半球(通常為左側)受累時可表現失語,非優勢半球受累時則發生失用症。

(4)頸內動脈:可引起同側眼失明,其他癥狀常常與大腦中動脈及其深穿支閉塞后出現的癥狀體征難於鑒別。

(5)大腦前動脈:不常見,一側可引起對側偏癱(下肢重,上肢輕)、強握反射及尿失禁。雙側受累時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識模糊,偶可出現緘默狀態及痙攣性截癱。

(6)大腦後動脈:可有同側偏盲、對側偏身感覺喪失、自發的丘腦性疼痛、或突然發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優勢半球受累時可見失讀症。

(7)椎-基底動脈:眼球運動麻痹、瞳孔異常、四肢癱瘓、進食吞咽困難、意識障礙甚至死亡。

導致中風的危險因素有:

1、 高血壓病,無論是出血性中風還是缺血性中風,高血壓是最主要的危險因素。通過降壓藥、低鹽飲食等將血壓逐漸降至140/90mmHg以下。

2、 糖尿病,通過控制飲食、降糖葯,將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範圍。

3、 心臟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顫動引起栓子脫落造成腦栓塞。

4、 血脂代謝紊亂,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動脈硬化脂蛋白。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風分類的一個類型,也可以是腦梗塞的先兆或前區癥狀,應及時治療。

6、吸煙與酗酒;

7、血液流變學紊亂,特別是全血黏度增加時腦血流量下降,其中紅細胞比積增高和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

8、肥胖,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與出血性中風無關。

9、 年齡和性別,年齡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粥樣硬化程度隨年齡增高而增加。50歲以上隨著年齡增加中風發病率亦有增加,但筆者發現青中年中風發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視。一般來說女性中風發病率低於男性。

高血壓病與腦卒中的關係

腦卒中是高血壓的重要合併症之一,超過60%的腦卒中患者有高血壓病史。研究發現,腦卒中的年複發率高達3-5%,且與動脈血壓水平呈密切的正向相關關係。另一方面,積極的降壓治療可明顯減低腦卒中複發的危險性。循證醫學證據表明,經降壓治療將腦卒中患者的血壓控制到滿意水平后,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有可能降低至與無腦卒中病史患者同等水平。為此,新指南中對該人群的降壓治療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張將既往有腦血管病史患者的血壓降低至140/90 mmHg以下甚至更低。

然而,由於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機制與臨床特點,腦卒中急性期的降壓治療應更為謹慎。急性腦卒中時,尤其是發病一周以內,血漿皮質醇和兒茶酚胺水平明顯升高,患者出現顱內壓增高、腦缺氧、疼痛及精神緊張等,並由此引起反射性血壓升高。此時機體本身會對這一系列的變化作出生理反應與調整。如果在這一階段過多的降低血壓,有可能加重腦組織缺血、缺氧,不利於病情恢復甚至引起更為嚴重的後果。因此,除非血壓嚴重升高(超過180/105mmHg),應暫時停用降壓藥物。一般認為,急性腦梗死發病一周以內時,血壓維持在160-180/90-105mmHg之間最為適宜。如血壓嚴重升高,應選用一些作用較弱的降壓藥物,使血壓平穩緩慢的降低。

與缺血性腦卒中相比,出血性腦卒中的降壓治療更為複雜:血壓過高會導致再次出血或活動性出血,血壓過低又會加重腦缺血。對這類患者,現認為將血壓維持在腦出血前水平或略高更為穩妥。血壓過高時,可在降低顱內壓的前提下慎重選用一些作用較為平和的降壓藥物,使血壓平穩緩慢的降低。一般2小時內血壓降低不多於25%。血壓降低過快、過多均可能會對病情造成不利影響。急性腦出血時血壓維持在150-160/90-100mmHg為宜。

無論腦出血還是腦梗死,一旦病情恢復穩定,均應逐步恢復降壓治療,並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航空總醫院 張潔 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