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三文魚?真假三文魚,就是一台戲

天氣回暖,吃刺身的日子又來了。吃刺身,或者俗話說,生魚片,大家最喜歡什麼魚?我最喜歡三文魚。

這兩年,一種地產淡水三文魚開始流行,價格便宜,味道和外觀跟三文魚很像。所謂淡水三文魚其實是什麼?安全嗎?這要從鮭科家族說起。

三文魚里的三文,是英文salmon的音譯。salmon這個詞在英文里指鮭魚,所以一開始,它可以泛指各種鮭科、鮭屬的魚:

一些大、中型的冷水魚類。體延長而稍側扁。口大,口上緣由前頜骨與上頜骨組成。眼中大,具脂性眼瞼。上、下頜骨、鋤骨與舌上有圓錐狀齒。身被小型圓鱗,頭部無鱗。很多有洄遊習性。

在鮭科、鮭屬魚類中,最初以粉橘色肉片、細膩口感,甘甜餘味聞名的,是正統的大西洋鮭(Salmo salar)。因為它們每年都會從大西洋洄遊到歐洲的河流里產卵,是最早進入歐洲人視線的鮭魚,西餐中必不可少的魚類。

Advertisements

16世紀發現新大陸之後,歐洲人在太平洋和靠近太平洋的陸地河流中,也陸續發現了一些生活習性、外形很像大西洋鮭的魚類。他們把這些魚也命名為XX salmon,學名統稱為太平洋鮭屬(Oncorhynchus)

太平洋鮭,或者說太平洋鮭屬的洄遊習性,我國人民其實很熟悉——東北常見的大馬哈魚(Oncorhynchus keta),就是幾種太平洋鮭的統稱。很多段子里寫大馬哈魚以身飼子什麼的,感動一票小清新,其實是胡說八道,下次找機會我們好好818它。

今天先說三文魚,雖然salmon可以指鮭科魚類,但三文魚如今已經是一個商品名稱,嚴格界定的、商品意義上的三文魚,其實只有大西洋鮭,市場上通稱挪威三文魚。如果你看到的是其他名稱的三文魚,那麼就是大西洋鮭之外的鮭魚,同科不同屬的親戚。

Advertisements

比如俄羅斯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大家地圖上看一眼就知道了——太平洋鮭,大馬哈魚或大馬哈魚的親戚唄……每年,阿拉斯加的棕熊守在河裡等待一種重要美味洄遊,一掌一條拍來吃的,就是這貨了,體色是洄遊時變紅的。

順便說一下,挪威三文魚未必產自挪威。我國進口的三文魚中,挪威佔比很小,多數都來自其他產區,如法羅群島、愛爾蘭、加拿大、澳洲、智利,都是養殖大西洋鮭,品質都差不多,挪威三文魚是(商家)標榜大西洋鮭的俗稱而已。

自從三文魚流行起來,這種中國不產的美味,當然就成了進出口商和養殖戶用心琢磨的對象。反正是進口,讓大西洋鮭專美於前,太平洋鮭豈不是很沒面子(商人豈不是沒錢賺)?

於是,商人利用太平洋鮭的名字里大多帶salmon這個詞的語言歷史遺留問題,強行把太平洋鮭也標為三文魚,比如東北人民吃了幾千年的大馬哈魚,如今也有改稱黑龍江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的。

一個名字下統括好幾個物種,魚類本來就特別容易出現這類情況,比如羅非魚。本來也沒大礙,但在三文魚這裡,麻煩出現了。

一個麻煩是,因為大家在口感上肯定最喜歡大西洋鮭,萬一有其他相對便宜的「三文魚」比如大馬哈魚冒充三文魚刺身,誰買誰虧。

而最大的麻煩就是所謂的淡水三文魚,學名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原產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山澗、河流中,淡水養殖,成本較低,國內引進養殖很多,新疆現在也不少。

虹鱒體表有彩虹色,它名字里連salmon這個詞都不帶,但由於它是鮭科,太平洋鮭屬,換言之,太平洋鮭的一種,於是虹鱒也被冠以三文魚之名。

我們平時說的鮭魚,一般指海水洄遊種類,而鱒魚一般指陸封的淡水種類。虹鱒就是如此,它既不像有些鮭魚生活在海里,也不像大西洋鮭、大馬哈魚從海中洄遊江河,虹鱒是終生生活在淡水中。

△虹鱒的白化體,金鱒。

所以,虹鱒是不能生吃的,原因很簡單:淡水河鮮寄生蟲問題比較嚴重,不論野生或養殖,都不要生吃,包括醉糟或其他不熟烹飪,感染寄生蟲的風險都比較高。

虹鱒魚肉生切后顏色較三文魚(大西洋鮭)顏色更淺,肌間脂比較薄,口味不如三文魚。但如果煎、炸、煮,跟三文魚的口味很接近。

總之不管為了美味還是健康,千萬不要吃虹鱒刺身,煎魚排、涮火鍋,倒是挺好的選擇。

△碳烤虹鱒,是最安全的吃法之一。

虹鱒其實好吃,只是把它叫三文魚,容易讓人誤以為也可以生吃,品質優良的養殖虹鱒,也會被無良商家拿來充當大西洋鮭,增添感染寄生蟲風險。

至於真三文魚,只要加工過程衛生,沒有反覆解凍,那麼寄生蟲風險幾近於無。

文/ Eva

圖/維基百科、昵圖網

編輯/Eva

運營人員: 盧立志 MZ01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