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氣血津液病證~癭病

癭病

癭病是由於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氣滯、痰凝、血瘀壅結頸前為基本病機,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類疾病。癭病一名,首見於《諸病源候論·癭候》。在中醫著作里,又有稱為癭、癭氣、癭瘤、癭囊、影袋等名稱者。

早在公元前三世紀,我國已有關於癭病的記載。戰國時期的《莊子·德充符》即有「癭」的病名。而《呂氏春秋·盡數篇》所說的「輕水所,多禿與癭人」不僅記載了癭病的存在,而且現察到癭的發病與地理環境密切有關。《三國志·魏書》引《魏略》謂:賈逵「發憤生癭,后所病稍大,自啟願欲令醫割之」,而曹操勸告賈逵:「吾聞『十人割癭九人死」,,這個歷史故事說明,在公元三世紀前,已經進行過手術治療癭病的探索。《肘後方》首先用昆布、海藻治療癭病。《諸病源候論·癭候》指出癭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內傷及水土因素。謂:「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亦曰飲沙水,沙隨氣人於脈,搏頸下而成之。」「諸山水黑土中,山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病,動氣增患。」《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記載了數十個治療癭病的方劑,其中常用到海藻、昆布、羊靨、鹿靨等葯,表明此時對含碘藥物及用甲狀腺作臟器療法已有相當認識。《聖濟總錄·癭瘤門》指出癭病以山區發病較多,「山居多癭頸,處險而癭也」。並從病因的角度將五癭作了歸類,「石癭、泥癭、勞癭、憂癭、氣癭是為五癭。石與泥則因山水飲食而得之;憂、勞、氣則本於七情」。《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癭瘤證治》主要根據癭病局部證候的不同,提出了癭病的另外一種分類法:「堅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癭;皮色不變,即名肉癭;筋脈露結者,名筋癭;赤脈交絡者,名血癭;隨憂愁消長者,名氣癭」,並謂「五癭皆不可妄決破,決破則膿血崩潰,多致夭枉。」《儒門事親·癭》謂:「海帶、海藻、昆布三味,皆海中之物,但得二味,投之於水瓮中,常食亦可消矣」,以之作為防治癭病的方法。《醫學入門,J>卜科腦頸門·癭瘤》又將癭病稱之為癭氣或影囊,「原因憂恚所致,故又曰癭氣,今之所謂影囊者是也」。《本草綱目》明確指出黃葯子有·「涼血降火,消癭解毒」的功效,並記載了在用黃葯子酒治療癭病時,「常把鏡自照,覺消便停飲」及「以線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的觀察療效的方法。《外科正宗·癭瘤論》提出癭瘤的主要病理是氣、痰、瘀壅結的觀點,「夫人生癭瘤之症,非陰陽正氣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採用的主要治法是「行散氣血」、「行痰順氣」、「活血消堅」。該書所載的海藻玉壺湯等方,至今仍為臨床所慣用。《雜病源流犀燭·癭瘤》說:「癭瘤者,氣血凝滯、年數深遠、漸長漸大之症。何謂癭,其皮寬,有似櫻桃,故名癭,亦名癭氣,又名影袋。」指出癭多因氣血凝滯,日久漸結而成。

本病主要包括以頸前結塊腫大為特徵的病證。西醫學中具有甲狀腺腫大表現的一類疾病,如單純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腫瘤,以及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等疾病,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癭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內傷和飲食及水土失宜,但也與體質因素有密切關係。

1.情志內傷由於長期忿郁惱怒或憂思郁慮,使氣機郁滯、肝氣失於條達。津液的正常循行及輸布均有賴氣的統帥。氣機郁滯,則津液易於凝聚成痰。氣滯痰凝,壅結頸前,則形成癭病。其消長常與情志有關。痰氣凝滯日久,使氣血的運行也受到障礙而產生血行瘀滯,則可致癭腫較硬或有結節。

2.飲食及水土失宜飲食失調,或居住在高山地區,水土失宜,一則影響脾胃的功能,使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濕,聚而生痰;二則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痰氣瘀結頸前則發為癭病。在古代癭病的分類名稱中即有泥癭土癭之名。

3,體質因素婦女的經、孕、產、乳等生理特點與肝經氣血有密切關係,遇有情志、飲食等致病因素,常引起氣鬱痰結、氣滯血瘀及肝鬱化火等病理變化,故女性易患癭病。另外,素體陰虛之人,痰氣鬱結之後易於化火,更加傷陰,易使病情纏綿。

由上可知,氣滯痰凝壅結頸前是癭病的基本病理,日久引起血脈瘀阻,以致氣、痰、瘀三者合而為患。部分病例,由於痰氣鬱結化火,火熱耗傷陰津,而導致陰虛火旺的病理變化,其中尤以肝、心兩臟陰虛火旺的病變更為突出。

癭病初起多實,病久則由實致虛,尤以陰虛、氣虛為主,以致成為虛實夾雜之證。

tI臨床表現]

癭病多見於女性,以離海較遠的山區發病較多。頸前結塊腫大是本病最主要的臨床特徵,其塊可隨吞咽動作而上下,觸之多柔軟、光滑。病程日久則腫塊質地較硬,或可捫及結節,甚至表現為推之不移。腫塊開始可如櫻桃或指頭大小,一般增長緩慢,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本病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癥狀,但部分有陰虛火旺病變的患者,則出現低熱、多汗、心悸、多食易飢、面赤、脈數等癥狀。·.

為便於辨證治療,在繼承古代論述的同時並汲取現代應用中藥防治癭病的研究成果,可將癭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歸納為三種類型:1.癭囊:一般頸前腫塊較大,兩側比較對稱,腫塊光滑、柔軟,病程久者可捫及結節;2.癭瘤:頸前腫塊偏於一側,或一側較大,或兩側均大。癭腫大小多如核桃,·質常較硬。病情嚴重者,腫塊增大迅速,質堅硬,結節高低不平,且有較明顯的全身癥狀;3.癭氣:頸前輕度或中度腫大,腫塊對稱、光滑、柔軟。除局部癭腫外,一般均有比較明顯的陰虛及火旺的癥狀。

[診斷]

1.多見於女性,以離海較遠的山區發病較多。

2.頸前結塊腫大,其塊可隨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觸之多柔軟、光滑,病程日久則質地較硬,或可捫及結節。

3.基礎代謝率(BMR)、甲狀腺攝碘率、血清總甲狀腺素(W4)測定及血清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T3)測定等試驗,以及必要時作X線檢查等,有助於鑒別癭病的不同類型及了解病情的不同程度。

[鑒別診斷]

癭病需著重與瘰癧及消渴相鑒別。;

1.瘰癧鑒別的要點,一是患病的具體部位,二是腫塊的性質。癭病的腫塊在頸部正前方,腫塊一般較大。正如《外台秘要·癭病》說:.「癭病喜當頸下,當中央不偏兩旁也」;而瘰癧的患病部位是在頸項的兩側,腫塊一般較小,每個約胡豆大,個數多少不等,如《外科正宗·瘰癧論》描述說:「瘰癧者,累累如貫珠,連結三五枚。」

2.消渴病癭病中陰虛火旺的證型,常表現多食易飢的癥狀,應注意和消渴病相鑒別。

消渴病以多飲、多食、多尿為主要臨床表現,三消的癥狀常同時出現,尿中常有甜味,但頸部無腫塊。癭病的多食易飢雖類似中消,但不合併多飲、多尿而頸部有癭腫為主要特徵,且伴有比較明顯的煩熱、心悸、急躁易怒、眼突、脈數等癥狀。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證候之虛實癭病以氣、痰、瘀壅結頸前為主要病機,所以一般屬於實證,其中應著重辨明有無血瘀。病程久后,由實致虛,常出現陰虛、氣虛的病變及相應的癥狀,其中以心、肝陰虛尤為多見,從而成為虛實夾雜的證候。.

2.辨火熱之有無癭病日久每易郁而化火,應綜合癥狀和舌脈辨別其有無火熱,若有,則應辨別火熱的程度。·

治療原則;

理氣化痰,消癭散結為基本治則。癭腫質地較硬及有結節者,·應適當配合活血化瘀。肝火亢盛及火熱傷陰者,則當以清肝泄火及滋陰降火為主。

分證論治

·氣鬱痰阻·

癥狀:頸前正中腫大,質軟不痛;頸部覺脹,胸悶,喜太息,或兼胸脅竄痛,病情的波動常與情志因素有關,苔薄白,脈弦。

治法:理氣舒郁,化痰消癭。

方葯:四海舒郁丸加減。

方中以青木香、陳皮疏肝理氣,昆布、海帶、海藻、海螵蛸、海蛤殼化痰軟堅,消癭散結。.

胸悶、脅痛者,加柴胡、鬱金、香附理氣解郁。咽頸不適加桔梗、牛蒡子、木蝴蝶、射干利咽消腫。·

·痰結血瘀

·癥狀:頸前出現腫塊,按之較硬或有結節,腫塊經久未消,胸悶,納差,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或澀。

治法:理氣活血,化痰消癭。;

;方葯:海藻玉壺湯加減。

方中以海藻、昆布、海帶化痰軟堅,消癭散結;青皮、陳皮、半夏、貝母、連翹、甘;草、理氣化痰散結;當歸、川芎養血活血,共同起到理氣活血,化痰消癭的作用。

結塊較硬及有結節者,可酌加黃葯子、·三棱、莪術、露蜂房、山甲片、丹參等,以增強活血軟堅,消癭散結的作用。胸悶不舒加鬱金、香附理氣開郁。郁久化火而見煩熱、舌紅、;苔黃、脈數者,加夏枯草、丹皮、玄參以清熱瀉火。納差便溏者,加白朮、茯苓、淮山藥健脾益氣。

·肝火熾盛

癥狀:頸前輕度或中度腫大,一般柔軟、光滑,煩熱,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顫抖,面部烘熱,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清肝泄火。

方葯:梔子清肝湯合藻葯散加減。

梔子清肝湯中,以柴胡、芍藥疏肝解郁清熱;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益脾養血活血;梔子、丹皮清泄肝火;配合牛蒡子散熱利咽消腫。藻葯散以海藻、黃葯子消癭散結,黃葯子且有涼血降火的作用。

肝火亢盛,煩躁易怒,脈弦數者,可加龍膽草、夏枯草清肝瀉火。風陽內盛,手指顫抖

者,加石決明、鉤藤、白蒺藜、牡蠣平肝熄風。兼見胃熱內盛而見多食易飢者,加生石膏、知母清泄胃熱。

JC,肝陰虛

癥狀:癭腫或大或小,質軟,病起緩慢,心悸不寧,心煩少寐,易出汗,手指顫動,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質紅,舌體顫動。脈弦細數。

治法:滋養陰精,寧心柔肝。

方葯:天王補心丹加減。

方中以生地、玄參、麥冬、天冬養陰清熱;人蔘、茯苓、五味子、當歸益氣生血;丹參、酸棗仁、柏子仁、遠志養心安神。

肝陰虧虛、肝經不和而見脅痛隱隱者,可仿一貫煎加枸杞子、川棟子養肝疏肝。虛風內動,手指及舌體顫動者,加鉤藤、白蒺藜、白芍藥乎肝熄風。脾胃運化失調致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者,加白朮、苡仁、淮山藥、麥芽健運脾胃。腎陰虧虛而見耳鳴、腰酸膝軟者,酌加龜板、桑寄生、牛膝、菟絲子滋補腎陰。病久正氣傷耗、精血不足而見消瘦乏力,婦女月經少或經閉,男子陽痿者,可酌加黃芪、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烏等補益正氣、滋養精血。

癭病的治療一般均以理氣化痰、活血軟堅、消癭散結為主。但對於火旺及陰虛表現明顯的癭病,則應重在滋陰降火,此時若用消癭散結的藥物,一般多選用黃葯子。黃葯子有小毒,久服對肝臟不利,因本病治療時間往往較長,在需要較長時間服用時,黃葯子的劑量以不超過12g為宜,以免造成對肝臟的損害。

[轉歸預后]

癭病的各種證候之間有一定的關係。痰結血瘀常為氣鬱痰阻的進一步發展,肝火旺盛及心肝陰虛分別概括癭病中火旺及陰虛的兩種證候,但因火旺及陰虛二者在病理上常相互影響,臨床癥狀上常相兼出現。

癭病的預后大多較好。癭腫小、質軟、治療及時者,多可治癒。但癭腫較大者,不容易完全消散。若腫塊堅硬、移動性差而增長又迅速者,則預后嚴重。肝火旺盛及心肝陰虛的輕、中症患者,療效較好;重症患者則陰虛火旺的各種癥狀常隨病程的延長而加重和增多,在出現煩躁不安、高熱、脈疾等癥狀時,為病情危重的表現。

[預防與調攝]

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內傷,以及針對·水土因素,注意飲食調攝,是預防癭病的兩個重要方面。在容易發生癭病的地區,可經常食用海帶,及採用碘化食鹽(食鹽中加入萬分之一的碘化鈉或碘化鉀)預防。

·[結語]

綜上所述,癭病以頸前出現腫塊為基本臨床特徵。主要由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而引起,但與體質有密切關係()氣滯痰凝蘊結頸前是癭病的基本病理,久則血行瘀滯,脈絡瘀阻。部分病例痰氣鬱結化火,而出現肝火旺盛及心肝陰虛等陰虛火旺的病理變化。治療癭病的主要治則有理氣化痰、活血軟堅、滋陰降火,應針對不同的證候而選用適當的方葯。防止情志內傷及注意飲食調攝是預防癭病的兩個重要方面。

[文獻摘要]

·《諸病源候論·癭候》:「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亦曰飲沙水,沙隨氣人於脈,搏頸下而成之。初作與櫻核相似,而當頸下也,皮寬不急,垂捶捶然是也。恚氣結成癭者,但垂核捶捶無脈也。飲沙水成癭者,有核痛痛無根,浮動在皮中。」「養生方云: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病,動氣增患。」

《外台秘要·癭病方》:「小品癭病者始作與櫻核相似,其癭病喜當頸下,當中央不偏兩旁也。」。

《證治準繩·瘍醫·癭瘤》:「藻葯散,治氣癭。海藻一兩,黃葯子二兩」,「黃藥酒,治忽生癭疾及一二年者」。

{壽世保元·癭瘤》:「夫癭瘤者,多因氣血所傷,而作斯疾也。大抵人之氣血,循環無滯,癭瘤之患,如調攝失宜,血凝結皮肉之中,忽然腫起,狀如梅子,久則滋長。癭有五種:曰石、肉、筋、血、氣也。」.

[研究進展]

·中醫藥治療甲狀腺腺瘤

陳氏以解郁化痰散結法(柴胡、鬱金、浙貝、玄參、三棱、莪術、牡蠣、海藻、昆布、黃葯子),肝鬱甚加青皮、香附;肝鬱化火加丹皮、夏枯草;血瘀明顯加鱉甲;胸悶發憋加瓜蔞、菖蒲;陰虧加生地、沙參;氣虛加黃芪、党參、白朮,治療甲狀腺腺瘤3l例。經治療腺瘤消失者13例(41.9%),服藥36—46劑;腺瘤縮小者14例(45.2%),服藥36—48劑;腺瘤未縮小者4例(12.9),服藥30-42劑。病程短、腺瘤小、信心足者效果好。有效者一般用藥12劑左右癥狀好轉,腺瘤開始縮小[實用中醫藥雜誌1999;(10):14]羅氏以仙方活命飲加減(氣虛加党參、黃芪、白朮;情志憂慮重者加柴胡、鬱金、夏枯草;陰虛加麥冬、粉葛)治療甲狀腺腺瘤24例,一個月為1療程。服藥l療程治癒3例,好轉3例;服藥2療程治癒9例,好轉6例,無效3例[湖南中醫藥導報1998;(4):25L

羅氏等認為,甲狀腺腺瘤囊性變屬於中醫癭瘤的範疇,以活血化瘀、消腫散結方葯(當歸、玄參、銀花、紅藤、延胡索、穿山甲、皂刺、桂枝、川芎、制半夏、茯苓、澤瀉、生地)隨證加減,治療甲狀腺腺瘤囊性變92例,並設西藥甲狀腺素片治療的30例患者作對照。結果,中藥組總有效率為67.3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20%,中藥組療效明顯優於對照組[上海中醫藥雜誌1995;(4):36L

·中醫經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1.制定主方,隨證加減①疏肝清熱,軟堅散結。胡氏擬甲亢方(柴胡、黃芩、半夏、貝母、牡蠣、玄參、桔梗等)[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9;(1):31];喻氏用柴胡龍牡湯加減(柴胡、龍骨、牡蠣、黃芩等)治療本病[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6;(2):29]。②滋陰清熱,軟堅散結。韓氏擬消癭湯(牡蠣、夏枯草、白芍、浙貝母、弱參、生地等)[湖南中醫雜誌1989;(5):2];黨氏擬平甲煎(玄參、生地、龍膽草、梔子、柴胡、黃芩、夏枯草、牡蠣等)[中西醫結合雜誌1992;(5):291];劉氏佐以活血化瘀,以旱蓮草、淮山藥、夏枯草、龍骨、牡蠣、丹參等葯組成甲亢靈[中西醫結合雜誌1988;(n):739]。;③益氣養陰、清熱瀉火,佐以化痰散結。陳氏以復方甲亢寧(夏枯草、鱉甲、牡蠣、玄參、太子參等)治療甲亢30例,療效滿意[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9;(3):147];陳氏以消瘰丸(党參、貝母、牡蠣)加桑椹子、白芍為基本方治療本病[湖南中醫雜誌1990;(3):54];陳氏以甲亢消(太子參、黃芪、麥冬、夏枯草、浙貝母、山慈菇、牡蠣、貓爪草等)治療甲亢,總有效率97.5%[新中醫1992;(7):53L④其他治法。羅氏以龍膽瀉肝湯清肝瀉火[上海中醫藥雜誌1992;(11):35);王氏等用酸瀉肝木法,擬甲亢煎(白芍、烏梅、木瓜、沙參、麥冬、石斛、柴胡等)[中醫雜誌1985;(3):20];[中醫雜誌1987;(2):48);吳氏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療甲亢,緩解率95%[中醫雜誌1989;(8):36)。陳氏以甲亢工號方(柴胡、五味子、白芍、枳殼、麥冬、鬱金、夏枯草、地骨皮、法半夏.、山藥、黃芪)加減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30例,總有效率為93.33%[四川中醫1998;(.10):19L·

2.辨證分型①依據臟腑陰陽氣血虛實分型。姜氏分為5型:肝鬱不舒、痰氣鬱結型,治宜疏肝理氣、化痰消癭,方選小柴胡湯或逍遙散合四君子湯;中焦蘊熱、胃火熾盛型,治宜清胃補腎、生津止渴,可選用白虎加人蔘湯、一貫煎、知柏地黃丸等;肝腎陰虛、虛火內擾型,治宜滋陰清熱、化痰軟堅,用知柏地黃丸或牡蠣散;胃強脾弱、虛實夾雜型,治宜清胃扶脾、燥濕軟堅,用白虎加人蔘湯與香砂六君子湯化裁;脾虛肝旺、氣陰兩虛型,治宜清肝健脾、益氣養陰、化痰消癭,用丹梔逍遙散與四君子湯化裁門匕京中醫學院學報1984;(6):15];蔣氏分4型論治:肝鬱心熱型,治以疏肝理氣、清心安神,藥用丹皮、梔子、柴胡、赤芍、生地、硃砂等;肝胃火旺型,治以清瀉肝胃,藥用龍膽草、黃芩、生地、知母、生石膏等;心腎陰虛型,治宜養心益肝、滋陰清熱,藥用生地、麥冬、五味子、丹參、玄參、茯神等;痰氣凝結型,治宜燥濕化痰、行氣散結,藥用海藻、海帶、昆布、半夏、陳皮、茯苓、鬱金等[湖南中醫雜誌1987;(6):11];謝氏分4型:陰虛陽亢型,用白芍、玄參、麥冬、梔子、龍膽草以滋陰降火;脾腎陽虛型,用黃芪、白朮、砂仁、陳皮、焦三仙等葯以益氣健脾助陽.;氣滯痰凝型,用党參、黃芪、生地、當歸、半夏、陳皮、夏枯草等葯以扶正祛邪、軟堅散結;氣陰兩虛型,用党參、當歸、白芍、生地、麥冬、鬱金、柴胡等葯以益氣養陰、調理肝脾[河北中醫1988;(6):31)。②以法統證。朱氏以下述三法治甲亢:疏肝解郁、活血散結法,適用於肝鬱氣滯、氣血阻遏而致氣血瘀結者,方選逍遙散加減;滋陰降火、乎肝熄風法,適用於陰虛火旺、肝風內動之證,方選二冬湯加減;養血清熱、·化痰消癭法,適用於血虛為本、痰熱為標證,採用麻菊飲加減[河南中醫1993;(1):11)。

3.中醫治療甲亢的機理研究濃氏報道益氣養陰瀉火藥能減少甲亢大鼠肝細胞核甲狀腺激素受體的含量,降低DNA聚合酶和Na,K-ATP酶活性,並能升高肝組織ATP含量而降低全血中ATyP含量,推測該方葯可能多途徑、多層次發揮作用,從而明顯改善甲亢大鼠的能量代謝[上海中醫藥雜誌1991;(9):46L徐氏的研究表明,甲亢陰虛病理模型與肝細胞糖皮質激素受體(GCR)的減少有關,而養陰葯可以提高肝細胞C,CR的數量[廣州中醫學院學報1990;(3):145L馮氏的研究表明,甲亢大鼠腎臟p受體最大結合容量較正常組顯著增加,而生地黃、龜板可使之恢復正常[中西醫結合雜誌1986;(10):606L趙氏的研究·顯示,甲亢陰虛火旺證患者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兒茶酚胺的代謝和調節,隨心火、肝火或心肝火旺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紊亂[上海中醫雜誌1984;(10):48][中西醫結合雜誌1993;(15):284)。養陰中藥可促進甲狀腺激素的降解[中西醫結合雜誌1987;(11):674L抑制T4向T3轉化[中國中藥雜誌1993;(8):494]。並具有改變細胞的反應性[中西醫結合雜誌·1984;(9):543],調節DNA的代謝[廣州中醫學院學報1988;(2):101],降低肝細胞核已升高的甲狀腺激素受體的最大結合容量等作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991;(2):105)-

·中醫藥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

郭氏等以龍膽解毒湯(龍膽草、黃芩、梔子、柴胡、鬱金、川棟子、合歡花、連翹、金銀花、魚腥草)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40例,治癒29例(72.5%),有效9例(225%),無效2例(5%),總有效率為95%,療效優於強地松對照組[中醫雜誌1998;(3):158)。

·中醫治療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

龐氏等認為,根據本病甲狀腺瀰漫性腫大、質地硬韌的特點,常歸屬於中醫癭病、癭瘤的範疇。國內許多報道表明用中醫藥治療本病獲得滿意的療效,不但可以糾正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異常,使臨床癥狀得以緩解,而且還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患者血清中高滴度的抗甲狀腺自身抗體,改善免疫功能[中醫雜誌1999;(9):564L伍氏等採用辨證論治治療本病56例,甲狀腺機能亢進表現為氣陰兩虛者,服用益氣養陰葯(党參、麥冬、五味子等);表現為陰虛胃熱者,服用養陰清熱葯(生石膏、知母、玉竹等);以肝鬱氣滯為表現者,用疏肝理氣葯(柴胡、川棟子、生牡蠣、夏枯草等);甲狀腺功能減退以面色萎黃、善太息為表現者,用理氣活血葯(鬱金、香附、當歸等);以畏寒喜暖、嗜睡、浮腫為表現者,用溫腎助陽葯(淫羊藿、菟絲子、當歸等);甲狀腺腫大明顯者用消癭散結葯(姜半夏、乳香、夏枯草等),以三個月為1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6。4%。並通過實驗證明,上述中藥有調節免疫功能和抗炎作用,能抑制甲狀腺局部結締組織增生、改善甲狀腺局部營養作用,從而使甲狀腺腫物縮小乃至消失[中醫雜誌1992;(5):33]。卞氏等採用補氣活血、益氣養陰、溫陽化痰等方法治療本病65例,根據不同階段分為3型治療。氣虛血瘀證(初期),宜補氣活血,用六君子湯合桃紅四物湯化裁;氣陰兩虛證(中期),宜益氣養陰,用生脈飲加味;陽虛痰凝證(後期),宜溫陽化痰,用陽和湯化裁,三個月為一療程,共觀察三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5.4%[河南中醫1997;(2):100)。王氏等以香附、木香、川芎、鬱金、柴胡為基礎方,陰虛證119例加服新六味地黃丸(黃精、·山藥、澤瀉、丹皮;茯苓、枸杞);陽虛證14例,加服金匱腎氣丸,連服35-50天為一療程,治療最長為4個療程。共治療133例,治癒38例(28.6%),好轉86例(74.7%),無效9例(6.7%)[遼寧中醫雜誌1989;(11):17)。

陳氏等以扶正消癭法治療本病38例,給予扶正消癭劑(党參或人蔘、茯苓、丹參、赤芍、青皮、陳皮、法半夏、炙甘草),臨床表現為甲亢者加天冬、麥冬、五味子、生地;真臨床表現為甲減者加桂枝、鹿角片(霜)、淫羊藿;病程長,甲狀腺腫硬,有血瘀徵象者加三棱、莪術[中西醫結合雜誌1992;(10):611];呂氏等以甲狀腺免疫合劑(黃芪、當歸、生地、白芍、丹參、夏枯草、柴胡、生牡蠣)治療本病30例,:個月為1療程,紅細胞C3b受體花環率明顯升高,紅細胞免疫複合物花環率降低,紅細胞免疫粘附促進因子升高、抑制因子降低,甲狀腺微粒體抗體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均顯著下降[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5;(7):414);肖氏等治療本病,以復方香附散(香附、厚朴、枳實、柴胡、白芍、川芎)理氣滋腎、活血化瘀、行氣破結為基本方,陰虛者197例加服新六味地黃丸,陽虛者68例加服六味地黃丸,不計療程,連續服藥4個月以上統計療效[吉林中醫藥1994;(1):18],以上三方均取得良效。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