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黃帝內經》素問 第十一篇 五藏別論

皇帝問說:我聽說天地之中,有人以腦髓為臟,有人以腸胃為臟,也有把這些都稱為腑。如果向它們提出相反的意見,卻又堅持自己的看法,不知道哪種理論是對的,希望你談一下這個問題。

岐伯回答說:腦、髓、骨、脈、膽、女子胞,這六者是秉承地氣而生,都能儲藏陰質,像大地包容萬物一樣,所以它們的作用是藏而不瀉,叫做奇恆之腑。

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者是秉承天氣所生,他們的作用就像天一樣,健運周轉,所以是瀉而不藏,他們受那五髒的濁氣,稱為轉化之腑。這是因為濁氣不能久停,必須及時轉輸和排泄的緣故。此外肛門也是五臟行使疏瀉濁氣,這樣水谷的糟粕就不會久留於體內。

所謂五臟它的功能就是儲藏精氣,而不向外發泄的,所以經常保持精氣飽滿,而不是一時的充實。六腑的功能是將水谷加以轉化,而不是加以儲藏,所以他有時顯得充實,但卻不能永遠保持盛滿。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水谷入口下行,胃充實了,但腸中還是空虛的,食物再下行,腸充實了,而胃中就空虛了,這樣依次傳遞。所以六腑是一時充實,而不能持續盛滿,五臟是持續盛滿,而不是一時充實。

Advertisements

黃帝問道:為什麼氣口脈可以獨立五髒的病變?岐伯回答說:胃是水谷之海,為六腑的源泉,飲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經足太陰脾的運化輸送,能充養五臟之氣。脾為太陰經,主輸布津液,氣口為手太陰肺經所過之處,屬太陰經脈,主朝百脈,所以五臟六府的水谷精微都出於胃,反應於氣口。而五氣入鼻,藏留於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變,則鼻為之不利。凡治病必觀察上下變化,審視脈候的虛實,觀察情志精神狀態及病情的表現。對於據守鬼神迷信觀念的人,是不能與其談論至深的醫學理論的,對於討厭針石治療的人,也不可能和他們講什麼醫療技巧。有病不治療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強治療也收不道應有的功效。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