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方便食品略考

現在的方便食品有很多,最著名的要數速食麵了,倉促之間,一碗熱騰騰的麵條下肚,是忙於工作或者出門旅客的必備食品。

那麼在古代,有沒有什麼方便食品,古人出門遠遊或者單身青年怎麼解決吃飯問題呢?

難道都去「蘭若寺」找吃的嗎?!

在古代,人在旅途,不僅行動速度慢,而且持續時間長,住宿的地方更是時有時無的。有時即使找到投宿的地方,也未必有可口的飯菜,難免遇到要自己做飯的窘境。所以古代旅人對可以隨身攜帶的食物很注意,這其中的智慧不亞於現代人,甚至我覺得許多現在的發明都有借鑒古人的痕迹。

在嶺南時日長些,便仔細觀察當地的飲食。嶺南潮熱,生火做飯是個苦差事,所以當地有煲仔飯、燒臘之類的讓人不必時時在火旁辛苦的吃食。像是臘腸、臘肉都是可以隨身攜帶而又不易變質的食物。還有「伊面」,簡直和安藤百福發明的速食麵沒有什麼不同嗎!

Advertisements

南宋詩人楊萬里有一首『船中蔬飯』詩:「嶺南風物似江南,筍如束薪蕨如籃。」這首詩表達作者乘船旅行,在船上就地取材吃得一餐的情景。作者發現嶺南同江南一樣有筍有蕨,而且更便宜更大顆。想是這一餐楊先生吃得頗為愜意。

由此可見,在古代,主食和青菜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主食可以自己隨身攜帶乾糧,菜洗一洗、燙一燙也就可以了。而肉類現買現做就很麻煩了,但是古人也很有辦法。

在清代,就有記錄人們製作「雞脯」、「雞醬」、「雞膏」的方法。這些主要是為了方便攜帶,解決旅途吃飯的問題。

雞脯是把雞肉切塊然後煮熟,然後放在醬油和黃酒中悶燒,直到兩種調料汁收干為止,這樣製成的雞肉乾有著酒香和醬香,不易變質,方便攜帶。在旅途中,找些米飯或是饅頭、餅子,就著雞脯便是美味的一餐。

Advertisements

雞醬有些類似現代速食麵中的醬料包,製作過程也是絕不加水。將一整隻肥雞切成小丁,加兩斤醬油兩斤酒,再加少許茴香和桂皮,用文火煨透,完成後就是雞醬。可以貯藏良久,使用很簡單,煮些麵條和青菜,盛到碗里,加上一匙雞醬,就是美味而營養均衡的一餐。若是用伊面,簡直就是速食麵了。

雞膏和雞醬差不多,但是要更精緻一些。找嫩雞切丁,配上蝦、筍丁、火腿丁和冬菇丁,浸在醬油中慢慢煮,煮到配料都變成膏,再加入陳酒、鹽和薑汁,熬到水分盡收,膏狀濃稠,就是雞膏了。只要用熱水一衝就是雞湯了,有些像現代的濃湯寶。

而且,雞醬與雞膏也不完全是出門旅行的食品,也是居家必備的調味品,放在瓷罐里,可以最快速的做出一頓美餐。出門的時候放在竹筒里,隨取隨用,怎麼樣?古人的智慧不簡單吧!

感謝您關注「古玩夜話」,品鑒古玩,考證典故。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