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書法境界:從不卑不亢到淡泊寧靜

左:弘一法師在俗時留影

右:1936年,弘一法師於廈門鼓浪嶼日光岩

弘一大師,當代著名高僧,原名李叔同。出家后,更名演音,號弘一,諸藝俱疏,唯書法不廢。

南無阿彌陀佛 上海龍華寺藏

於時后二十六禩歲首,居古浪習南山律,芳遠仁者屬書,為明。

一日印光大法師看了弘一書作后說道:「寫經不同寫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寫經,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苟簡,其體須依正式體,若座下書札體格斷不可用。古今人多有以行草體寫經者,光絕不贊成。」印光大法師的這段話,對弘一觸動極大,不久,再看到弘一所書時,印光便有了「接手書,見其字體工整,可依此寫經」的贊語。印光法師的點撥,使弘一日後書寫更增加了一絲不苟的寫經意味,這大概就是他的書法被人譽為「佛書」的緣起吧。

Advertisements

一法萬緣五言聯 桐鄉錢君匋藝術館藏

釋文:一法不當情,萬緣同鏡象。

丏尊居士。已未八月,弘一演音客靈苑。

也正起因於書寫經文的嚴謹態度,以至隨著作書的不斷深入和在書法審美上的遷移之想,弘一開始有意識地將自己積有數十年厚功並據以為創作主調的碑碣書風著手調整,因而在他出家之後的24年時間裡,書作中總帶有一種碑帖交合、欲放還收的意味。面對這一巨大的書風嬗變期,誠如他於1923年致堵申甫的信中所說的:「拙書爾來意在晉書,無復六朝習氣」,正道出了這個蛻化過程。如《行書地藏經偈軸》、《楷書楞嚴偈頁》、《行書先德法語軸》諸作,便兼有此類意味,這為日後弘一書法風貌的正式確立,做好了結字上連筆上開合有自的前期準備。

Advertisements

三 省 泉州開元寺藏

辛巳二月十六夜,夢兩示「三省」二字,翼日書此以勖勵。晚晴老人。

對於弘一法師的書法,人們已經有過無數精闢的論述。弘一友人葉聖陶曾說過這麼一段話:「……就全幅看,好比一個溫良謙恭的君子人。不卑不亢,和顏悅色,在那裡從容論道。就一個字看,疏處不嫌其疏,密處不嫌其密,只覺得每一筆都落在最適當的位置上,不容移動一絲一毫。再就一筆一畫看,無不使人起充實之感,立體之感,有時候有點兒像小孩子所寫那樣天真。但是一面是原始的,一面是成熟的,那分別又顯然可見。總結以上的話,就是所謂蘊藉,毫不矜才使氣。功夫在筆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結合上述評語展觀弘一50歲以後之作,人們或可反觀弘一書法前期雄而健、中期秀而雅和晚年澹而清的整個衍變過程。

致開元諸法師 泉州開元寺藏

釋文:開元諸位法師仝鑒:後學近欲往閩東,承諸法師、諸居士誠意挽留,至用感謝。又承開元諸位法師屢次勸命後學居住開元,後學擬於此時移居開元暫住。但有預為聲明者二事,先以函陳,敬啟垂察。

一廣謙老人近示寂於福林寺,廣空法師等堅持己見,強迫速入鐵龕,速急焚化等事,後學聞之甚為不安。後學將來命終之時及命終之後,若由旁人堅持己見,違背後學之遺囑,唯依世情不遵佛法,致令後學一生之修持不得圓滿之結果,最好一著完全破壞。

他的晚年之作如《行書金剛經偈軸》等,雖似下筆遲緩、結字狹瘦,幾近硬筆書,然此中所映現澹泊寧靜不落一絲塵埃的白賁之美,非書法大家,確是無法表現這種精邃玄微的道之境界的。弘一法師不愧為我國近代書壇心手合一的曠世高人。

閩南佛法四言聯 泉州開元寺藏

釋文:閩南砥柱,佛法金城

歲次庚辰十二月朔,靈應寺主延請諸師,蒞寺禮懺,並齊天燄口。日夜勤勞,行者疲憊。翌朝黎明,轉應老法師孑身入大殿,持誦晨課。梵音圓朗,威儀端嚴,余親見之,大為嘆服。師道心堅固,任事正直,久為緇素所稱讚。朝暮二課,數十年來精勤無闕,尤為眾所難能。世衰道微,人多文弱,不具剛骨,有如師者,可謂末法芬陀利矣。謹書聯句奉慈座以志敬仰,並勵后賢。晚學一音,時年六十又一。

弘一的尺牘之書和他的書法之作一樣,也是富於變化,並且與他不同時期的書寫風格一脈相承。弘一尺牘的書風之變,從時段上講,大體是以其悉心於經文書寫之前後作為轉折標誌的。譬如,他書於1918年出家前後至1921年數年中的若干手札,遺筆老到熟稔,行文順暢自然,真可謂信手之作。

《詠凈峰寺》詩 泉州開元寺藏

釋文:凈峰峰高高更曲,半天雲氣芙蓉削。曇貝重重覆翠微,眼中滄海盈一掬。怪石蒼松別有天,嘯傲煙霞看未足。傳燈此地幾何年,凈土依然古天竺。我來恰值海國秋,躡屐梯雲騁游矚。蓮花座上禮空王,一炷爐香薰寶籙。最愛夕陽山更幽,酣卧林巒無拘束。人生即此見蓬萊,安得烏巾占從竹。

戊申秋日,漆園後人貽華氏題句。

乙亥夏日,尊勝老人居凈峰重錄。

儘管如此,這一時期弘一借鑒六朝書風的影響,依然隨處可見。此時弘一書法正處於碑帖書風的融合調整期,這類書風隨著帖學的不斷被重視被採納,不數年便起了變化。此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弘一的大多數書牘,皆結體整肅,筆道分明,寫經的烙印顯而易見。然而,書信畢竟不同於寫經,縱然人們在其書牘中也見到不少不甚經意之作,這便多是作者性情所致的緣故吧。

致劉質平(平湖李叔同紀念館藏)

釋文:質平居士文席:朽人已於九月初四日謝世,曾賦二偈,附錄於後。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前所記月日,系依農曆也。

謹達,不宣。音啟。

有人曾評述弘一寫經結字的特點為早年偏扁、中年偏方、晚年偏長,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個特點自然也反映到他的書牘中來。如果人們也像賞析弘一書法作品一樣,把他出家前後、45至55歲之前和此後直至圓寂這三個階段的書牘作番比較的話,就能清晰地看出這個規律來。正由於弘一法師進修梵行的精深,他的書牘愈至晚年,愈是字字清正,給人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之感,和由此而生的天籟境界。

遺 言 上海龍華寺藏

釋文:余於未命終前,臨命終時,既命終后,皆托妙蓮師一人負責,他人無論何人皆不能干預。弘一。

八月廿八日下午五時寫。

致善見法師

鼓浪嶼日光岩善見法師 永春蓬壺弘一寄

惠書於十五日始轉到。宣紙未收到(原紙大約存在泉州)。今另備紙書寫,附挂號奉上,乞收入。略復不宣。舊五月十七日,音啟。

余在永春,方便閉關養靜,謝絕諸事。倘有他人詢問者,乞以此告之。秋涼后,乃可往他處也。附白。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