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射洪三峽移民安置點

21年前的1997年,三峽截流。

16年前的2002年8月,312名庫區定向移民拆掉老屋,用背簍背上廣柑樹苗和黃桷樹苗,從故鄉重慶開縣后壩、漢豐、東華三個庫區來到四川射洪大榆鎮五家橋村移民安置點落戶。當時最大的移民80多歲,最小的還是襁褓中的嬰兒。15年過去了,生生死死,來來往往,如今移民村的人口已經上升到了340多口。

他們的家從長江邊的高山峽谷搬到了涪江畔的移民新村,他們耕種的梯田旱地也變成了平壩水田。川渝不分家的親情和風俗,更是讓他們很快就融入到了新的環境里。只是當年他們從開縣帶來的廣柑樹苗和黃桷樹苗沒有一棵在遠鄉紮下根成活下來。

開始,人均分到的3分地、人均8300塊錢的安置費,家家都有門面房的政策,不但讓這些移民很快安了居也樂了業,更是羨煞了接納地的當地農民。

Advertisements

眼下,這裡的土地即將被徵用,人均4萬多的養老保險也得自己交了,再加上每年的移民補發款還沒有落實,這讓移民們很是不爽,回遷的思潮開始有了苗頭。

毛醫生(圖一),在移民村開有診所和藥店,今年春節期間還回了一趟開縣老家,他的祖地在750米水位線以上,如今早已成為新縣城的鬧市區,他總是有些氣不順,為自己當時主動申請移民的決定後悔。毛醫生生性樂觀,天天都泡在牌桌子上,和同是開縣來的移民玩「黑3」撲克牌遊戲,賭點小錢。

「還記得家鄉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嗎?」我問毛醫生。

「山胡椒」。

「喜歡射洪嗎?」

「喜是喜歡,但就是在涪江上聽不到輪船的叫聲了。」

「今年春節回去給親戚帶射洪的酒了嗎?」

「什麼酒?」

「捨得酒」。

「捨得酒好,但我捨不得錢。」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