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藥師:抗生素對感冒無效,一輸液就很快緩解癥狀的主要原因

首先可以明確一點:感冒分普通感冒(Common Cold)和流感(Flu),這兩種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上呼吸道癥狀,沒有「細菌性感冒」之說。因此,如無感冒引發的細菌感染,應用抗生素當然無效。一輸液就會很快緩解癥狀,原因有兩種:

  1. 感冒的病程到了自愈的時間,一般情況下,不輸液癥狀也會緩解,感冒也會自愈;

  2. 輸液中添加了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阻礙了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病毒的鬥爭,從而造成癥狀緩解的假象。

李藥師談健康,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更多知識,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今天李藥師就來和大家重點談一下,輸液的危害和感冒治療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希望看到這篇問答的朋友能耐心看完這篇,對您以後的安全用藥肯定會有幫助!

輸液的危害

先說我本人的一個親身經歷,上小學的時候,身體素質不好,易過敏,每到每年的秋收季節,就會發生下肢骨骼疼痛,身上起紅色出血點的癥狀,去醫院檢查,是「過敏性紫癜」,這個病說小也小,說大也大,嚴重者可損傷腎臟、甚至引發腦部、胰腺等併發炎症。於是就住院治療了。

那時候醫療條件不好,住院輸液輸的什麼葯我就不說了,現代的醫療條件肯定都不會用了,一般半個月,我就能痊癒出院,但在有一年的住院過程中,輸液卻出現了問題,一開始是打了很多次打不進去針,換了護士長,最後從腳上打進去了。五分鐘左右吧,出現了劇烈的頭疼癥狀,母親趕緊去叫了大夫,把針拔出來,不記得是否做了其他處理,反正大概有兩個小時左右,我都是處於高熱狀態(39.5℃以上),大汗淋漓,最終雖然挺過來了,那時候沒學葯,也不懂葯,醫學也相對不發達,職工醫院的醫生護士都覺得奇怪卻不知道原因,直到多年後李藥師學習了藥物的相關知識,才明白各種緣由,這很有可能是由於輸液中的熱原未清除,導致輸液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最後雖然扛過去了,但現在想想真是后怕。

再次強調一下:輸液有很大風險!!!

藥物的給葯有多種途徑,口服、含片、皮膚給葯、腔道給葯、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等等等,而靜脈注射是最危險的給藥方式,為什麼這麼說?人體的機體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從皮膚到黏膜,從動靜脈到毛細血管,都是封閉的,正是這個封閉的系統組成了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防護著我們不受外來異物的影響和侵襲。而靜脈注射給葯,刺破皮膚,刺穿血管,直接將液體和藥物注射至身體內,等於就是打開了人體的防禦屏障,說的形象點:這不就是一次小手術嗎?只是創口小一點而已。

對於其他途徑,如口服、經皮給葯的方式,藥物都會通過黏膜吸收,膜細胞轉運,肝臟代謝等過程,即使有一些風險性的物質,也會在人體一道道的防禦屏障過濾中去除最後排泄掉了。而靜脈給葯不同,藥物沒有經過肝臟的首過效應,也沒有經過皮膚或黏膜的過濾,直接進入體內發揮作用,雖然起效快,但風險同樣無比巨大,可能通過藥液引入體內的有:

  1. 熱原:熱原不是一種細菌或微生物,而是由細菌代謝或死亡所產生的一種化學物質,熱原具有耐熱性、濾過性、水溶性、不揮發性等特點,因此非常不易被清除。研究表明:注入人體的注射劑中如含有熱原量1μg/kg,就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可使人體產生髮冷、寒顫、發熱、出汗、噁心、嘔吐等癥狀,有時體溫可升至40℃以上,嚴重者甚至昏迷、虛脫,甚至危及生命。雖然注射劑的製造工藝中,除熱原是必須考慮的關鍵工藝步驟,但是沒有絕對的安全,也沒有絕對的無熱原,前面我本人的經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當然,這種事發生幾率並不大,但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可能就會悔恨終生。

  1. 內毒素:這是常常和熱原被混為一談的一種風險物質,實際是並不相同,內毒素是由革蘭氏陰性菌被殺滅后,殘留屍體所產生的一種脂多糖類活性物質,實驗表明,當機體內毒素濃度國值 > 0.005ng/ml時,可誘生內源性熱原質如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和β2—干擾素等,這些因子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導致機體發熱,細菌內毒素直接或間接作用於肝臟和胰腺時,可使肝細胞損傷。雖然同是導致發熱,卻是不同的機理,對機體的損害也不相同。同樣的,細菌內毒素也是大容量注射劑嚴控的指標之一,但世事無絕對,臨床上輸液導致細菌內毒素不良反應的事件也並不罕見。

  2. 不溶性微粒:注射液的生產過程中,會嚴格的控制生產環境和經過多次的過濾,不溶性微粒也是出廠時必須檢驗的項目,但並非絕對安全,生產潔凈區潔凈級別的設計也只是控制微粒數量,並非完全沒有,另外輸液袋輸液瓶可能引入的塑料微粒、玻璃微屑等也不容忽視,當這些微粒跟著注射液進入體內,極易堵塞毛細血管,引起局部組織栓塞,壞死或引起肉芽腫。嚴重者可致病人在半小時內死亡。

  3. 其他的風險還包括:注射液中存在過敏原引發過敏反應,高濃度注射液導致靜脈炎,輸液速度過快可導致血容量增加過快,加重心臟負擔,甚至引發肺水腫等等。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輸液風險真的很大!不發生則以,一旦發生,很可能危及生命,再次勸誡大家,如非必需,不要輸液!更不要主動要求醫生為您輸液!

感冒治療的三個誤區

  1. 感冒嚴重就要掛水、打抗生素,這樣好得快!這是多年來掛在老百姓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很多基層診所甚至是正規醫院的做法,首先,感冒屬於自限性疾病,在合理病程內,對症治療,一般均可自愈,當發生重症併發時,應根據併發症情況進行相對應的治療,而不是一感冒就輸液,不輸液就好不了。輸液的風險上文已經談了很多,就不再重複了。

  2. 說一下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一種激素類藥物,主要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有的說:這是個好葯啊,我孩子一發燒,醫生給打上地塞米松就降下來了。這個醫生醫術高啊,每次我孩子發燒,他給開個地米就降下來了。這個葯造就了很多「神醫」,然而一旦你了解了它的作用機理和副作用,估計你就不會稱讚它(他)了。地米降溫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身體的免疫系統,也就是說,你的身體正在和病毒作鬥爭,鬥爭過程中身體發熱了,不舒服,這時候地米來了,把你身體自身的免疫力給壓制住,病毒不需要鬥爭了,你的身體當然也不發熱了,糖皮質激素能夠增強身體的耐受性,因此原來難受的感覺也沒那麼難受了。那麼何時需要用它?除非高熱,且有引發驚厥的風險時,可以適量使用,降低高熱引發的其他風險,其他情況下,盡量不要使用這個藥物!長期應用激素類藥物造成的副作用有:滿月臉(臉部浮腫)、水牛背(背部彎曲、骨質疏鬆、腹部浮腫)、血糖升高、痤瘡等等。因此,不要看到孩子發燒就著急輸液,不要看到孩子發燒就讓大夫給上地米,大夫再給你開地米時,也請大夫三思!

  3. 感冒既然是自愈性疾病,那麼不需要吃藥,抗一下就能過去了。這是從一頭到另一頭的偏激做法。感冒如出現發熱,特別是幼兒,當然要通過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藥物降溫,如出現其他癥狀,也應在安全用藥的情況下盡量緩解,同時注意身體的充分休息及營養補充,一般感冒都會迅速痊癒的,即使後面會有時間較久的咳嗽等癥狀,也不用過分擔心,一般都可通過護理和口服藥物慢慢恢復。如有嚴重癥狀,當然還是要及時就醫,硬抗的辦法是不可取的。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