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中醫的同時更要會學中醫!

學會與會學有何區別?

學會中醫是指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會使用一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屬於常規、主流或流行的基本內容,是知識體系里的某一個段落內容,是在「術」的層面上的模仿。

會學中醫是指在某一個手段的前提下,去發現和認識事物,目的是學以致用,方法和手段不限於哪個行業的理論,解決問題,達到目的即可,屬於在道的層面上,有目標,有手段的去深入,同時解決問題,達成目標。而具有智慧的學習方法,是在術的層面上的創新手段。

事實上,很多人都熱愛中醫,想學習中醫,但大多數人都被「中醫博大精深」、「中醫醫書車載斗量」、「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等等詞語給嚇退了。因為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看書,練習,記憶,背誦,辨析等等原因,而慢慢的遠離中醫,遠離道。然而中醫真有這麼難,這麼讓人恐懼嗎?

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內容,就是中醫文化,只是人們生在其中,而不知。

中醫確實浩瀚如宇宙,如大海。但宇宙你能看多遠就描述多少景象就可以了,大海有多大,你不用理會,只取水中一瓢就可以了。要知道學習中醫只是個工具,解決健康問題才是目的,沒有必要有吞天喝海的本領。

中醫的手段和方法無窮無盡的,角度不同,工具不同,結果和目的也不同,就像是人類社會的不同的崗位,都有人在工作。

只是思維不同,本質都是工作,工作的內容不同,即能者多勞。學習瑜泰的中醫文化方法很簡單,理論內涵很繁雜。如果不專註於中醫教學的話,只是調理身體,無需學習過多的中醫理論知識。

例如腰椎間盤突出,使用瑜泰手法,只需要把腰部的肌肉和肌腱適當的抓拽幾下就可以緩解或者可能痊癒。理論解釋就很多,但也沒有太具體。就像剛剛出生的嬰兒就能很準確抓住媽媽的乳頭,原理說出來不一定是正確的,還有,老馬為什麼會識途等。事情簡單,原理可不簡單。

學徒開始都要學會老師的基礎的東西,簡單的手法套路。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熟練,巧練,生慧,學徒就可以模仿老師進行一樣的操作。學習的目標是要超越老師,所以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得「會學」。

會學是知道老師的優點和缺點,老師的優點要詳熟,老師的缺點學生要引以為戒。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笑話:講的是雞能生蛋同時也拉屎,但是聰明的人類卻能清楚知道只吃雞蛋卻不吃雞屎。所以會學是指能學成后達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想想莊子的勸學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它告誡我們的是積土成為山,風雨就會興起;積水成為深潭,蛟龍就會生長;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藉以遠達千里的(辦法);駿馬跳躍一次,不能跨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於行走不停。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在上吃泥土,在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螃蟹有六隻腳,兩隻蟹鉗,沒有蛇和鱔魚的洞就沒有可以寄託身體的地方,這是用心浮躁(的緣故)啊。

浩瀚中醫文化,入門其實很簡單,只要開始行動,就開始中醫文化之旅。瑜泰的手法世界基礎就是手的抓握,工作的巧妙也好,抓握的變化也好,只要你有千日如一日的精神,中醫的文化舉手可得,何須怨天,慨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手法的世界就在於手的開合之間。

文章為網路搜集,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