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歷史」代韓更替與劉恆封代

  楚漢戰爭後期,漢高帝劉邦迫於形勢需要,或考慮信義或出於私情,先後分封了楚王韓信、梁王彭越、韓王信等七個異姓王。西漢建國后,劉邦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教訓時,錯誤地認為秦朝速敗是因為沒有子弟拱衛王室,因此在剷除異姓王之後,分封劉姓子弟為王,以為這樣「天下一家」,是維護朝廷的可靠保證。他還規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西漢中央政權機構,完全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在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地方政權機構,實行郡國并行制。

  高帝六年(前 201)正月,劉邦立其兄劉喜為代王,都代(今河北蔚縣東北代王城),其對代地的重視顯而易見。九月,韓王信投降匈奴,匈奴聯合韓王信南下句注攻太原,至晉陽。

  代國轄雲中、雁門、代郡53縣,為當時第二大封國。代國作為國號,具有悠久的歷史。商朝時,名為代國的戎狄方國,都代王城。在秦末農民起義的風暴中,六國貴族紛紛復國。北方當然飄揚起了趙國的旗幟。楚漢戰爭期間,西楚霸王項羽把趙國主要地域封給張耳,遷趙王歇於代,都今蔚縣代王城。 后陳餘借齊兵打敗張耳。在劉邦的支持下,陳餘復立趙歇為趙王,趙王封陳餘為代王,代國再現。陳餘令代相夏說守代土,自己留輔趙王。 漢高帝二年(前 205),漢軍破趙軍,斬陳餘,擒趙王。至此,秦末復國運動中的代國不復存在,轄地歸屬於漢。

Advertisements

  高帝七年(前200)十二月,匈奴並韓王信軍攻代,代王劉喜不能積極組織防衛,敵兵殺來狼狽逃竄,從小道跑回洛陽,託詞歸附天子。高祖劉邦對其兄劉喜棄國自歸非常生氣,出於親情之故赦其罪,降爵為合陽侯。另立皇子劉如意為代王,同時封陳豨為列侯,以趙相國身份兼領趙國的軍隊,駐守代地。三年之後,有人告發他擁兵在外,廣招賓客,意圖盤根坐大。劉邦早有風聞,於是詔令陳豨進見。陳豨自知東窗事發,料想前景不妙,便稱病不朝,進而在代地起兵反漢,自立為代王。高帝十一年(前196),陳豨被漢軍所滅,高祖劉邦復立代國,封年僅8歲的兒子劉恆為代王。《漢書·高帝紀下》這樣記述:「上還洛陽。 詔曰:『代地居常山之北,與夷狄邊,趙乃從山南有之,遠,數有胡寇,難以為國。頗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屬代,代之雲中以西為雲中郡,則代受邊寇益少矣。王、相國、通侯、吏二千石擇可立為代王者。』燕王綰、相國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恆賢知溫良,請立以為代王,都晉陽。』」當時代國所轄地域,包括今太原和忻州、朔州、大同等地以及河北西北部,都晉陽(今太原)。

Advertisements

  劉恆為代王17年,直到公元前179年繼承皇位,成為中國帝制時代開創「文景之治」盛世的漢文帝。劉恆任代王期間,「仁孝寬厚」,勵精圖治,積蓄力量,對繁榮邊地、阻擋匈奴南下、鞏固漢朝北部邊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後來反擊匈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漢文帝曾四次重遊代地,對穩定社會具有積極意義。

  劉恆即帝位當年,分代國為二:太原國和代國。漢文帝三年(前177)復並太原和代國為一國,國號代,都晉陽。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代王劉義徙封清河王,代國廢,朔境成為漢王朝直接管轄的郡縣。

(摘自《朔州史話》)

(來源:朔州新聞網)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