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膝蓋的壓力緩衝器磨損軟化——髕骨軟化症實用知識貼!

概述

膝蓋下的軟骨 (即髕骨) 是一個天然的壓力緩衝器。過度疲勞、外傷以及其他很多因素均可以引起髕骨受損,這在醫學上統稱為髕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

髕骨軟化症,又稱髕骨軟骨軟化症、髕骨軟骨炎,是膝關節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在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中尤其多見,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其主要病理變化是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包括軟骨腫脹、碎裂、脫落,最後股骨髁的對應部位也發生同樣病變,發展為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

髕骨和髕股交界處的疼痛會導致日常活動受限,例如疼痛使得下蹲或攀爬樓梯變得困難。不過這種疾病往往只需要進行簡單的治療(例如休息或冰敷) 就可以緩解疼痛。但有時,尤其是病情比較嚴重時,就需要進行物理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才能使疼痛得到緩解。

癥狀

髕骨軟化症的常見癥狀包括:

■膝蓋處感覺鈍痛

■上樓或下樓過程中疼痛加重 (這是最為常見的癥狀)

■跪地或下蹲時膝蓋感到疼痛

■久坐后膝蓋有時也疼痛

■伸展膝蓋時覺到骨頭之間有摩擦感

■膝蓋處感到僵直

如果膝關節疼痛的程度較輕或不影響日常活動,那麼你可以通過充分的休息或冰塊外敷來改善疼痛的癥狀。如果癥狀在數日後無明顯好轉,那麼你需要去看一下醫生。

併發症

早期癥狀不嚴重,休息或服一般止痛藥即可緩解,病變在「隱蔽狀態」下不斷發展,直至發展為髕股關節炎,嚴重者膝關節伸屈活動受限,不能單腿站立。晚期已形成髕股骨關節炎時,病變區軟骨及軟骨下骨已有明顯破壞,軟骨已無再生修復能力。另外,還容易合併半月板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等。

病理病因

對年輕人來說,髕骨和髕股交界處的疼痛通常是由於肌肉無力、過度疲勞或者外傷而引起的。其中部分患者的癥狀與他們的膝蓋骨錯位有關。

在年齡較大的患者中,髕骨處的疼痛則多數與膝關節處的關節炎有關,關節炎會導致此處的軟骨失去緩衝壓力的作用。另外,大腿或髖部肌肉無力以及扁平足也都有可能引起髕骨和髕股交界處的疼痛。有時候甚至穿破損或不合腳的鞋子也可引起疼痛的癥狀。

1.生物力學因素

(1)創傷學說

在髕骨軟化症致病因素中,創傷學說漸趨公認,包括直接創傷、間接創傷及各種反覆作用超過關節軟骨生理範圍的物理應力,導致關節軟骨的「薄殼結構」和「拱形結構」破壞,軟骨細胞失去它們的保護而壞死,軟骨基質合成減少,導致關節軟骨進行性破壞。

(2)髕骨不穩定學說

指高位髕、低位髕、髕骨傾斜、髕骨半脫位或脫位。髕骨不穩可造成髕骨關節面上壓力增大\分佈異常,引起軟骨損傷。

(3)髕股壓力學說

髕股關節生物力學研究的進展,對髕股壓力與髕骨軟化症的關係出現了不同認識。強調接觸高壓對髕骨軟骨軟化症的影響。但用壓力過高學說難以解釋臨床上髕骨內側偏面為髕骨軟骨軟化症高發區的現象。

2.生物化學因素

(1)自身免疫學說

關節軟骨表面能阻止抗膠原抗體進入軟骨深層組織而對其有保護作用。

(2)軟骨營養障礙

各種致傷因素( 特別是機械刺激) 使關節液的分泌及其成分( 如酶的活性、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關節液的滲透壓等)發生異常變化,影響髕軟骨正常的營養和生理生化過程,促使軟骨變性而發病。

(3)軟骨溶解學說

關節滑膜受傷后滲透壓改變,血漿中的酶進入滑液增多、活性增強,進而溶解軟骨。

髕骨軟化症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各種因素致髕股關節壓力改變是外因,自身免疫反應、軟骨營養障礙是髕骨軟化症發生的內因。

風險因素

經常跑步或做大量下肢運動的人是髕股部位關節疼痛的高危人群。女性的發病率往往比男性要高。其他的風險因素包括:

■髖部肌肉無力,特別是髖部外側的肌肉 (髖部外展肌) 無力

■下肢關節錯位

■膝蓋受外傷 (例如關節脫位或關節處發生骨折)

■穿破損或不合腳的鞋子

診斷

通過查看你的癥狀以及體格檢查,醫生一般就能夠診斷出你是否患有髕骨軟化症。在診斷時,醫生需要知道你的日常活動規律以及近期在活動中出現的癥狀變化。為了準確地評估膝關節的力量以及膝關節是否有錯位,醫生可能會要求你做一些動作,包括行走、跳躍、蹲起等。另外,醫生還需要檢查你的膝關節是否存在壓痛、以及伸展膝關節時是否有關節摩擦感。

在有些時候,醫生還可能需要對你進行X線或其他形式的影像學檢查,例如核磁共振 (MRI) 或電腦斷層掃描(CT),這些都有助於判斷引起關節疼痛的原因。

治療

髕股疼痛的治療通常從簡單的措施開始,包括:

■盡量減少膝關節疲勞

■避免進行攀爬樓梯這類可能增加髕股疼痛的運動

■必要時服用止痛藥物 (例如對乙醯氨基酚),或服用非甾體抗炎和止痛藥物 (例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

運動和物理治療

為了加快康復的速度,醫生可能會建議你進行一些特殊的運動或物理治療,這些治療可以增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例如股四頭肌、腘繩肌腱以及髖周肌肉(特別是髖外展肌),從而起到保護膝關節和預防關節錯位的作用。作為輔助性治療的一部分,有些患者可能還需要使用護膝來幫助固定膝蓋以及使用腳墊來支撐腳弓。

進行運動治療時,請盡量選擇那些對膝關節負重不大的運動,例如騎自行車或游泳。在病情好轉后你也可以進行一些跑步訓練,但不要跑太遠的距離,一旦感覺不適或出現疼痛癥狀,應該立即停止。在運動后可以考慮用冰塊外敷膝關節處,這對減輕疼痛有好處。不過切記不要急於恢復運動,因為癥狀好轉的過程往往需要6周甚至更長的時間。

手術治療

如果通過上述運動和物理治療后仍未見成效,那麼你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常用的手術治療包括:

■關節鏡治療:關節鏡是一個接近鉛筆粗細的設備,前端有攝像鏡頭以及光源。在該手術過程中,醫生通過體表一個小切口將關節鏡插入膝關節內,然後使用手術工具,取出受損的軟骨碎片。

■矯形治療:對於癥狀嚴重的患者,往往需要通過手術治療來矯正膝蓋處的關節畸形和錯位,以及減輕關節軟骨上的壓力。

預防

有時候膝關節出現疼痛是難以避免的,但通過下列方法往往可以有效地減少疼痛的發作——

■加強力量鍛煉:強有力的股四頭肌與髖部外展肌可以在運動過程中起到保護膝關節的作用。

■優化運動的動作技巧:諮詢一下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如何通過靈活性與力量鍛煉來優化你的運動技巧,包括跳躍、跑步、旋轉等,從而避免或降低髕骨受損的風險。特別需要加強髖部外側肌肉的鍛煉,這有助於避免你在下蹲、跳起以及下樓過程中出現髕骨向內側凹陷的狀況。

■減輕體重:如果你的體型較胖,那麼你可以通過減輕體重來減輕膝關節的負擔。

■運動前充分熱身:在準備跑步或進行其他運動前,做5分鐘的熱身運動或其他形式的小運動量活動。

■伸展運動:通過適當強度的伸展運動來提高關節靈活性。

■運動要循序漸進:避免突然提高運動強度。

■穿合腳的鞋子:確保你的鞋子合腳,這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衝震動的作用。如果你是扁平足,那麼需要在鞋子中加用鞋墊。

■傾聽「身體的聲音」:一旦你的膝關節感覺不適或受到了損傷,請立即停止正在進行的運動。如果勉強繼續進行運動,則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損傷。

靜蹲

對於髕骨軟化症患者來說,靜蹲是一種非常簡單有效的康復方法,它不增加關節損傷,還可以鍛煉股四頭肌肌肉力量。

動作要領:上身正直抬頭挺胸,保持身體直立,兩腳分開和自己肩寬一樣的距離,腳尖正向前,不要「外八字」或者「內八字」。背靠牆壁站好,腳跟大約離開牆壁一腳長的距離。體重平均分配在兩條腿上,緩慢地下蹲,到大腿小腿呈90°角為止。保持這個角度,然後逐漸把腳向前移動,這時候低頭看一下,膝蓋和腳尖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換句話說,就是從上往下看,膝蓋正好擋住腳尖。

這時股四頭肌,就是大腿前面的肌肉,尤其是接近膝關節的部位,會感到非常吃力,再多堅持一會兒的話就會感到肌肉充血灼熱的感覺,然後就是酸疼發脹,再然後就是累得發抖,再然後就是累得堅持不住只好站起來了。達到這樣的狀態,就完成了一次靜蹲練習。每次1-2分鐘,每天3-5次,每次之間的間隔是1-2分鐘。

蹲的角度非常有講究,因為維持姿勢的肌肉有「溢出效應」,簡單的說就是每部分肌肉只在一定的角度範圍內起維持姿勢的作用。所以,靜蹲最好分不同的角度來做。例如30°、60°、90°三個角度,效果則會更好。蹲的時候最好在不引起明顯疼痛的角度進行,否則練習不當會加重損傷。

對於髕骨軟化,或者髕骨軟骨某一個位置有軟骨的損傷,就會下蹲到一個特定角度(擠壓到有損傷的部位)的時候感覺疼痛難忍,或者蹲得越低就疼得越厲害。這時候就可以不必一定蹲到90°。靠牆站好之後,從伸直腿逐漸下蹲,到達感覺疼痛的位置之後,再稍稍高一點,也就是找到一個剛好不疼的角度。這時還是要調整好腳的位置,同樣應該膝蓋和腳尖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才能保證股四頭肌主要受力。這樣就能既不刺激軟骨的損傷部位,不加重癥狀,又能練習力量了。等肌力增強之後,癥狀自然也就相應減輕了。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