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弄走關東軍60萬,關東軍為何沒有反抗?

簡單的用事實反駁下:二戰完畢后60萬日本戰俘被押去西伯利亞做勞工,幾年以至十年後才回國,期間各種緣由死去的也有5.5萬人,相反,在二戰後在蘇聯幹活的各戰敗國勞工中,蘇聯人反映日軍是最聽話的。

為何沒有發作過日本戰俘大範圍對抗的事情?(個體對抗當然有)是由於日軍國民性溫馴嗎?

其實這60萬人一開端並不曉得本人是被押去蘇聯,都以為本人會被送回國。

據當時的日軍齋藤邦雄後來回想:

蘇聯以「送我們回日本」為名把我們從奉天車站裝上貨車車廂。

每列火車裝運千人,共計20節貨車車廂,每節約50人。此外再加上一節運送糧食和蘇軍押運人員的車廂。

貨車開出奉天站,雖然方向不斷往北行駛,但卻沒一個人留意到這個問題。漫長的戰爭終於完畢總算能夠回到分開幾年的家鄉;固然身體還擠在這狹小的車廂里,但每個人都為這趟遊覽而感到快樂

Advertisements

而且正由於有這種想法,每到一個車站停車後日俘虜以至都會積極協助蘇方裝卸物資。如今看來那時的我們真是傻透了。

當火車從哈爾濱開到北安過去一點的中央時,曾經是晚秋。黃亮的白楊樹葉鋪滿了空中。一路上我有好幾次從貨車小窗看到戰敗后被帶回日本的日本女性、孩子不幸的身影。

但此時貨車車們已被關死,以至連從小窗往外張望都被制止。

到了這兒,大家才開端感到不安起來。

當時的日軍中間,猜想蘇聯人到底要把他們運到哪裡成了獨一的話題,首先肯定是不會都槍斃,由於假如要屠殺的話,那麼在東北就該殺掉,不可能還運到這邊來,其次也不可能是繞道從蘇聯遠東出海。

有些人堅決不肯置信是去蘇聯當勞工,由於他們置信,日俄戰爭時期俄國戰俘在日本受了優待(這事是真的),所以蘇聯人也不可能優待他們。

Advertisements

最後一名懂俄文的日本老兵,在車站上撿到了俄文報紙,上面明明白白的說了「舊日本兵士被押送到西伯利亞各地,效勞於當地的建立工作」。

好了,這下萬念俱灰~

那接下來問題是,為什麼在醒悟到真相后還是不對抗呢?和很多人想象相反,蘇聯正是由於人少才弄了幾百萬戰俘去幹活的,換句話說其實蘇聯基本沒足夠兵力施行嚴厲看守,日本兵住在有崗哨圍牆的勞動營里,但去工廠或者出外勞動時卻是幾百人一隊,常常僅有十幾個以至幾個武裝哨兵看守。

這裡恐怕我要推翻一個某些中國人置信的神話:置信蘇聯人幫中國報仇了這些日本兵。

誰通知你蘇聯人很恨日本的?以為蘇聯人會幫中國人報仇?你太天真了!憑什麼?

沒錯,蘇軍進攻偽滿洲國時是殺了一些日軍,但那時的蘇聯軍隊這麼干,緣由之一是在東北的已投誠日軍是可疑的敵人,隨時能夠消滅,沒人會說什麼。

但等日本戰俘到了蘇聯以後,就不能再這麼看待了,60萬日本戰俘變成了「寶貴的牲口」,普通狀況下不會打罵。以至還發作過某些戰俘營由於自然條件過於嚴苛,戰俘死亡率較高,最後擔任的蘇聯軍官上了軍事法庭的事情。

所以日本戰俘在蘇聯戰俘營里過得其實不錯,每天有350克黑麵包和一點粥,吃是吃不飽,但說實話在戰爭完畢前普通日本兵其實也在啃玉米面。

蘇聯管理的一個很大優點是講求對等,不供認日軍裡面原有的嚴苛等級制度,假如日本舊軍官在戰俘營里打罵兵士,以至蘇聯人會幫兵士討公允。

所以說日本戰俘極少全體對抗有三個緣由:

一是吃不飽,於是大多數人留意力總盯著在哪裡能弄點吃的,而不是彙集在一同肇事或者逃竄。

二是蘇聯人應用了日軍里軍官和普通兵士的對立,普通兵士們和舊軍官們相互監視相互暗中敵對,蘇聯人自然能夠漁翁得利。

三是嚴厲來說日本戰俘並沒有被蘇聯人逼到死路,日本戰俘在蘇聯死亡率最高的時期就是剛去蘇聯的第一個冬天,在沒有暖氣營地還沒搭建起來的時分。去蘇聯的人數是接近60萬,截止1958年日本的「白山丸」號最後從前蘇聯的樺太和真岡運回472個俘虜。

日本統計的由蘇聯回國的人數,總的回國統計數字依據日本統計是45萬5952人。其中明白死亡的不過5.5萬人。遠不是某些人置信的「蘇聯人幫中國報仇把這些日本戰俘用到死」。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