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那一年,兒子剛過完2歲生日,抗癌十一年的經驗總結

30歲那年,我的兒子才剛過完2歲生日。隨後而來的,是11年與癌共舞的日子。

十一年,一路坎坷,一路風雨,我彷彿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的取經路。

11年凄風苦雨的抗癌路,我把這一路走來總結的經驗分給病友們。

經驗一:患病之前,對癌症一無所知

早在2005年,我就摸到右乳腫塊,不疼不癢,也沒有足夠注意它,種種緣由沒有就醫,後來直至右臂抬不起來,才去醫院。2006年4月26日手術,切除右乳。確診爲浸潤性導管癌,瘤體4.5×3.2厘米,腋下淋巴結7/8轉移伴壞死,淋巴結最大爲2.5厘米,之後做了6個療程化療,和20次放療,醫生對我丈夫說,最多能活兩年。

經驗二:一定要信任醫生

正由於之前我的主刀醫生說我最多也就兩三年的壽命,這句簡單直接的話讓我感覺很害怕,也對那個醫院失去了信心,所以結束了在這家醫院的醫院,轉院到離家比較近的一家腫瘤專科醫院複查和醫治。那是家民營醫院。

Advertisements

治療八年後還是複發了,醫院B超檢查的後果顯示是炎性結節,只給掛水消炎。後來我發現頸部的淋巴結長大的很快,並且是硬硬的,覺得有問題。最終還是又回到了原來醫治的那家三甲醫院還是找的我當年的那個主治醫生。

時隔八年,當我再次坐在他對面的坐診位前,他已從一個主治醫師變成了主任醫師,當年的恃才傲物也消逝的無影無蹤,變得謙遜有禮。他還記得我,不停的說,太遺憾了,你怎樣不來找我複查呢,複發發現的也還是晚了,你被民營醫院給耽擱了。

呵呵,病了就要站在最低處往上看,內心一切歸零,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說辭,否則會付出血的代價。

經驗三:接受癌症的現實,平和的面對一切

好多病友都知曉,我的複發是由於母親的忽然去世,在母親走後的第二個月,儘管已經是第八年了,早已過了臨床的5年生存期,還是複發了。如今想想,眾生皆苦,生老病死、愛恨別離,大千世界千般苦楚,何以擺脫?當斷,當舍,當離。

Advertisements

回想母親逝世之前已經意識全失,嘴裡還插著呼吸機,臉上是一直不消散的痛苦的表情。醫生把呼吸機停了當前,母親的眉頭才伸展開了。

擺脫了!人與人緣盡於此不能強求!

經驗四:防止過度治療

對癌症複發后恐懼,足以讓人喪失明智,恨不得用盡一切方法,把癌細胞一掃而光。殊不知打壓的越兇猛,癌細胞反攻的越厲害。

複發后我做了6個周期的化療,前面的效果很好,可是一個月後淋巴結又長出來了。主治醫生給出的意見是放療,又徵詢了另一醫院的專家,他給我的意見是,每個部位只能做一次放療,所以要珍惜放療時機,把放療作為最後的備用治療方案,作爲保底治療方案,到了沒有其他方案時再用。他還說萬一這個部位放療后,旁邊又長出來,那麼就會有再次放療的機會。

可是我治病心切,摸著脖子里的淋巴結,我沒有沉住氣,在做了petCT之後,進行了30個療程的放療。

結束放療后評估治療效果,頸部和頜下又長出來大大小小的淋巴結。右側手臂也遭到消滅性的毀壞,到如今右臂行動不靈活,基本失去活動功能。正如某位醫生所說,乳腺癌一定要慢慢的治,欲速則不達。能內分泌就首選內分泌,能化療就盡量化療,每一個治療方案都很珍貴,所以在能接受副反應的前提下,慎重換治療方案,慎重換藥。

經驗五:多方諮詢醫生,力求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乳癌複發后,我北上進行了抗癌之旅。去的那家醫院的CT一次只能做一個部位,頸部、胸局部需要分開做。每次CT只能查出頸部淋巴結。所以,就按著脖子狠狠地醫治了兩年。但是,肩膀的劇痛讓我感到抬起胳膊都很費勁,於是做了從頸部到腹腔一體的CT,卻發現最大的病灶在肩膀。我雖不斷覺得肩膀疼痛麻痹,也跟醫生說過幾次,但醫院的設備一直沒查出來過,以爲病灶在頸部和胸部之間。所以我建議病友到三甲醫院複查,CT要做增強CT。

我很想說的是,要找信任的醫生。這一點對很多人來說很難,為何呢?我們希望醫生是聖人,現實上呢?醫生也還是肉眼凡胎,也可能出現失誤。

求醫之路迂迴而漫長,我感受很深的是,90%的腫瘤醫生只是腫瘤的察看者、研討者或評論者,而99%的腫瘤患者都是體驗者,所以病友之間彼此的溝通與交流很重要。

黯淡無光的黑夜,堅持往前走,一定會看到光亮。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在坎坷的抗癌路上學會勇敢面對,總會衝破黑暗找到生命的希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