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曹操聞風喪膽的「河北四庭柱」,究竟指的是哪四位河北名將?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而袁紹便是群雄之一。事實上,袁紹集團的實力在當時位居群雄之首,是最有可能結束亂世、統一四海的勢力之一。然而,由於袁紹的能力有限,又加之他的種種錯誤決策,使得袁軍官渡大敗,最終被曹操吞併。

但是,我們不能以袁紹集團的失敗來說明袁紹帳下無將才可言。恰恰相反的是,袁紹帳下名將雲集,而最為傑出的則有四位將領,後人稱其為「河北四庭柱」。需要指出的是,曹操對袁紹帳下的這四位將領頗為忌憚。以下是具體介紹:

第一位:顏良

袁紹帳下的頂級名將,也是與文丑齊名的袁紹軍雙壁猛將,位列「河北四庭柱」排行之首。

在袁紹帳下,顏良以忠勇而聞名。在袁紹平定冀州、攻滅公孫瓚的多場戰役中,顏良立下赫赫戰功,深受袁紹看重。也正因如此,顏良的威名在當時絕對不可小覷。因此,在官渡之戰前,曹操帳下的謀士孔融曾以顏良、文丑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代表而勸諫曹操小心他們。

Advertisements

公元200年(建安四年),袁紹、曹操於官渡交戰。」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帥,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公元201年(建安五年),袁軍兵進黎陽,袁紹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毫無準備,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

需要指出的是,顏良被關羽斬殺,並非顏良武力不如關羽,而是由於關羽偷襲,顏良缺少必要的準備。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老先生為了神化關羽,把這一段史實進行了誇張的描寫。事實上,顏良的武力絕非平平之流,這點我們必須承認。

第二位:文丑

袁紹帳下的頂級名將,也是與顏良齊名的袁紹軍雙璧猛將,在「河北四庭柱」中排行第二。

與顏良相似的是,文丑在袁紹軍中也是以勇武聞名。在袁紹兼并公孫瓚,奪取幽州、并州的多次戰役中,同樣也是屢立戰功,功勛卓著。

Advertisements

然而,在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命文丑率軍於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誘敵之計大破文丑一軍,文丑於此戰中喪生。

需要指出的是,文丑並非死於關羽之手,而是死於眾多曹軍刀下。文丑之所以戰死,並非個人能力不行,而是袁紹所實施的戰術錯誤。

第三位:張郃

字儁乂,三國時期名將。他本屬袁紹帳下,位列「河北四庭柱」第三位。后歸降曹操,成為曹軍「五子良將」之一。

公元191年,袁紹奪取冀州后,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后在官渡之戰中,張郃投降曹操。此後,他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公元219年,他跟隨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曹丕稱帝后,升為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后與夏侯尚圍攻江陵。公元228年,跟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征西車騎將軍。

事實上,張郃之所以在曹操帳下大放異彩,而在袁紹帳下表現平平,主要是因為曹操的用人之術遠勝袁紹。而不變的,則是張郃非凡的軍事才能,確為一代名將。

第四位:高覽

字元伯,東漢末年袁紹帳下將領,與張郃並為袁紹大將,河北四庭柱排行第四。

據《三國志》記載,在官渡之戰時,曹操率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請,僅以輕騎救援,而命高覽、張郃率重兵攻曹營,營堅不能下,糧谷被燔,郭圖慚其計失,復譖於紹,高覽等忿懼,遂焚攻具,率眾降於曹操。后官至偏將軍、東萊侯。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高覽以後的事迹並沒有記載。

由上觀之,顏良、文丑、張郃和高覽四人構成了袁紹帳下的「河北四庭柱」,而曹操對此是頗為忌憚的。然而,儘管這四人軍事才能卓越,但由於袁紹的無能,導致他們的軍事才能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以至於顏良被斬、文丑殞命、張郃高覽歸降曹操。而張郃自歸降曹操后,才真正地發揮了自身才能,從而在三國歷史上大放異彩。

可悲袁紹,志大才疏,葬送了「河北四庭柱」;可惜四位名將,明珠暗投,導致結局悲涼!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