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山雞的養殖技術大全

不少老家在農村的小夥伴一定吃過山雞,那味道一個字——香!山雞又名野雞,其實最早是從美國內華達洲引入我國,經本場從85年至今十多年的養殖實踐表明,七彩山雞是珍禽品種中養殖最簡單、管理最簡便、抗病力最強、市場銷路最大,已經在我國南北各地得到普及發展的優良珍禽品種。美國七彩山雞在南方有龍鳳鳥、鳳凰鳥之雅稱,其羽毛美麗、體型碩大。雛苗經三個半月的飼養,體重可達到公雞3斤,母雞2~2.5斤,即可上市銷售,料肉比 3.5:1,按市場價每公斤15元計,每隻山雞可贏利10元左右.一般情況下6月齡即可產蛋繁殖,年產蛋量130隻,是我國東北環頸野雞產蛋量的10 倍,美國七彩山雞有著廣泛的適應性,飼養方法可多種多樣,採用得最多的為室內圈養,養商品山雞可採用室內無光密養法,產蛋種雞可採用室內群體散養、內舍加外棚結合飼養或立體籠養,飼養效果相同。飼料均同於家雞,可用家雞全價顆粒或自配混合飼料,飼料也可自配,商品山雞每平方養4隻,產蛋種雞每平方養1-2隻,飼養美國七彩山雞隻要達到適當的環境條件,便可實現常年產蛋繁殖

1、食用價值:野雞肉質細嫩鮮美,野味濃,其蛋白質含量高達30%,是普通雞肉、豬肉的2倍,脂肪含量僅為0.9%,是豬肉的1/39、牛肉的1/8、雞肉的1/10,基本不含膽固醇(見下表),是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野味食品。野雞因此成為歷代的皇家貢品,清代乾隆皇帝食后讚嘆不已,寫下 「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壓江南十二樓」的名句。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食后評價:「好看、好吃、有野味」;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也對野雞的營養成份給予很高的評價。山雞送人是高檔禮品,待客是珍稀野味,還是美國白宮招待國家元首的保留菜肴。正因為如此,每年春節前後,市場上都掀起一股送山雞的熱潮。

2、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記載:野雞補氣血,食之令人聰慧,勇健肥潤,止瀉痢,除久病及五臟喘息等。經廣州中山醫科大學測定:它含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21種之多,其中有多種是人體自身所無法合成的,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氨基酸模式。並富含鍺、硒、鋅、鐵、鈣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兒童營養不良、婦女貧血、產後體虛、子宮下垂和胃痛、神經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很好的療效,對人體的滋補功能遠遠高於久負盛名的甲魚、鰻魚等。野雞中鍶和鉬的含量比普通雞高10%,還有防治癌症的作用。

3、觀賞價值:節日送山雞是我國自古就有的傳統,有表達吉祥如意和美好前程之意。同時還可製成漂亮又好賣的標本。我農莊用野雞的皮毛做成的標本,光彩鮮艷、栩栩如生、高貴典雅,每架200多元還暢銷各大城市工藝禮品店、旅遊景點。野雞的羽毛別具特色,還可以製成羽毛扇、羽毛畫、玩具等工藝品。英國國防部還把它做成最有效的防彈衣。

山雞的人工飼養技術

七彩山雞,肉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鮮美細嫩,營養豐富;羽毛彩色美觀,綜合經濟價值也較高。每隻雌山雞每年能產蛋59-70隻雌山雞年出苗雞40-55隻,如果以公母1∶4一組為例,一組4隻雌山雞年產苗雞160-200隻,一個勞動力業餘可飼養10-20組種雞。

  種蛋孵化:

種蛋入孵前要經過消毒。把種蛋放在0.5%高錳酸鉀液中灑洗后,撈出晾乾放入孵化箱內孵化。但入孵前種蛋應先放在20℃-24℃的室內預熱4-6小時。在孵化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溫、濕度。前7天溫度37℃-38℃,空氣相對濕度為55%-60%;中間10天溫度為37℃-37.5℃,空氣相對濕度和前期相同;後期4天溫度為37℃,相對溫度為75%。要保持空氣流通,每2小時翻1次蛋,每日晾蛋1次(10分鐘),還應及時照蛋,清除無胎或死胎蛋。雛雞出殼1小時后喂1次青霉素水洗胃腸,每毫升含800單位青霉素。

  育雛管理:

溫度、光照、密度:育雛溫度要隨日齡增長逐步下降。1-3日齡為35℃-34℃,4-10日齡每天下降0.5℃。11-28日齡降到28℃常溫。1-3日齡晝夜給予光照,每7平方米用25W的燈泡1個,一直照到30日齡,但要逐漸減少照射,往後即可利用自然光照。飼養密度1-10日齡50-60隻/平方米,11-30日齡為20隻,以後隨日齡增長進行調整。

  開食:

雛剛脫殼毛絨干后,便須捉到育雛室或育雛箱里進行培育。此時的雛雞雖有啄食動作,但啄不準也不會認料。為誘導雛雞認食料,可用紅、綠紙撕成碎片放入玻璃瓶里,將瓶子放在喂料盤中間,瓶周圍撒上食料,當雛雞見到瓶里的耀眼東西,有的就會跑攏去亂啄。無意中啄到食盤裡的食物時就會吞下去。只要有少數起頭,整群雛雞就會接近食盤仿效,如此誘導2-3天後即會自己找食吃。1-20日齡每日喂6-7次,21-30日齡喂5-6次,31-60日齡喂4-5次。在飼餵時要勤喂少添,還應保持食盤食料清潔衛生。

  育雛方式:

1.火炕育雛:可按環境條件設置1個火炕,周圍用尼龍網做圍欄。網眼以雛雞不能鑽出為度。距離炕面16厘米鋪鐵絲網,以0.5厘米的網眼為佳。這種育雛雞的方法可使雛雞不與糞便接觸,能防止球蟲病及其它疾病發生。2.紙箱網欄育雛:飼養量少的可將雛雞養在包裝紙箱內放在火炕上方培育,但要注意控制好溫度。雛雞能跑時可用網欄飼養,以防逃跑。3.平面育雛:在平面上墊一層鍘短草,但要注意更新,常保持空氣暢通新鮮、清潔。利用暖氣或地下火道升溫保暖。

  雛雞日糧搭配:

1-20日齡用熟雞蛋60%,玉米面13.5%,炒黃豆粉16%,糠麩3%,骨粉1%,食鹽0.5%,酵母粉2%,禽用生長素3.5%,禽用多種維生素0.5%,切碎的青菜葉適量。此配方相當於撲食的天然活食料的營養。

中雞飼養:

一般3-4月齡雞為中雞,此期應做好飼料的搭配,以促埋藏人快速生長發育。90-120日齡時應注射雞新城疫Ⅰ系疫苗。因山雞對藥物反映很敏感,用藥量要比家雞略少一點,以防發生副作用。網室內設遮蔭棚,以防雨,防烈日晒。

  室外網欄飼養:

網欄高2.5米。用2×2厘米或網眼的尼龍網或鐵絲網搭成拱棚網欄。雞舍或網欄應根據飼養量的多少而確定寬窄。場址要選擇通風乾燥,能防寒擋風的地方,周圍 有林蔭更好。溫度高時網棚上需遮蔭防暑。網欄內設置食槽和飲水器。飼養員到網欄內時要穿素色衣服,切不可穿鮮艷大紅綠花衣服,因山雞見了會驚慌亂飛。網欄內四周圍要設置0.5米高、0.4米寬的棲息架,供山雞休息,架下放軟草供雞晚間棲身。雌雄要分開培育,產卵時同欄共養。

  中雞日糧的配合:

1.30-60日齡時期用熟魚50%,玉米粉20%,熟黃豆粉14%,糠麩8.5%,骨粉2%,食鹽0.5%,酵母粉2%,禽用生長素2.5%,禽用多種維生素0.5%;2.60-120日齡用熟豬肉5%,熟魚15%,玉米粉38%,豆餅粉14%,魚粉4%,酵母粉2%,骨粉3%,青綠菜葉15%,食鹽0.5%,禽用多種維生素0.5%。以上2個配方,飼養中雞生長發育好,增重快,出欄早。若在飼養中配料不便,可參照養家雞的配方,按比例配搭飼養。

七彩山雞因其毛七彩斑斕而得名。山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及鈣、鈉、硫等多種微量元素,山雞的膽、血、內金經過提煉可製成醫藥製劑,有極高的滋補、藥用、保健、美容價值。雄性山雞毛可製作毛工藝品、還可織成緞、錦製作禮服,雞皮可製成各種精美的皮具。山雞食性雜:可以飼餵吃米糠、麥麩、各種蔬菜、稻穀、高粱、玉米、蠅蛆等,與家雞相似。

適應強:山雞耐高溫、抗嚴寒。 山雞的飼養效益較好,但養殖戶越來越多,因此,現在發展養殖,應該從提高質量、減小成本、廣開銷售渠道等方面入手,才能使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七彩山雞的養殖技術如下: 一、雛雞養殖技術

1、適時飲水與開食:雛雉出殼后24~36小時開食,開食前應先飲水,飲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錳酸鉀,對不知道飲水的雛雉及時調教,使之儘快飲水,喂水后1~2小時開食。開食料要柔軟,適口性好,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前3~5天最好喂濕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開食時每2~3小時誘食1次,以後逐漸增加間隔時間,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隨日齡的增大,採食量也遞增,生長到接近成年體重時,對飼料的需要量趨於穩定。

2、溫濕度調控:適宜的育雛溫度為:1~3日齡35~34℃,4~7日齡33~32℃,2周齡31~28℃,3周齡27~24℃,4周齡為23~22℃,5周齡后保持常溫。相對濕度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後55%~65%。

3、密度: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密度,增加水、食槽數。網箱平養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1~10 日齡50~60隻/平方米,10~20日齡30~40隻/平方米,此後可轉入立體籠( 蛋雉育雛用4層籠),21~42日齡20~30隻/平方米,43~60日齡10~20隻/平方米。

4、通風換氣及室內環境控制:室內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直接影響雉雞的生長發育,並可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發生。應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時清糞、清掃地面,維持適宜的溫度,定期帶雞消毒,及時疏散密度。搞好室內環境是提高雛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時間控制:雛雉對光照要求不太嚴格,初雛1~3天保持24 小時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時光照,此後,根據雛雉採食情況快轉入自然光照。3周前後轉入立體籠時,第1個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雛雉儘快適應新環境,多採用3瓦/平方米為宜,待雉群大部分採食、飲水后, 即可採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種:結合本場情況制訂好免疫程序。

二、成雞養殖技術 雛雉籠養6~7周即可轉入地面平養或轉入育成雉籠。至18周齡這一段時間是雉雞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齡,已基本接近成年雉體重。因此,6~20 周齡階段養管理飼是保證育成雉生長發育關鍵,在做好各項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轉群時間及注意問題: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雛雞飼養至6~8周齡時轉群,夏季孵出的雛雉飼養至5~6周齡即可轉群。轉群前3天應派專人值夜班並給予24小時光照。轉群時還應注意將弱雛分離飼養,病殘雛及時淘汰。轉入地面后1~2周,選擇溫暖無風天氣,打開門窗,讓其到室內外運動場做短時間活動,以後逐漸延長,夜晚趕入室內。

2、後備種雉限飼:確定留作種用的育成雉,除6~8周齡進行初步選擇外,還必須控制體重,防止過肥,以保證繁殖期能獲得較高的產蛋率和受精率。具體措施是:減少日糧中蛋白質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纖維及青綠飼料喂量;減少飼餵次數;增加運動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斷喙,防啄癖發生:雉雞野性較強,喜歡啄異物。 育成雉生長迅速,如果此期某些營養素缺乏,或環境不理想,或密度過大,啄癖就更易發生。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齡間進行第2次斷喙,方法與家雞斷喙相同。

4、禁用發霉變質飼料,防止麴黴菌病發生:育成前期的雉雞對麴黴菌易感,本病發病率及死亡率較高,因此在飼養管理中應注意禁用發霉變質飼料及發霉墊料,控制好舍內環境,維持要求的濕度,經常用過氧乙酸等帶雞消毒,轉群前用火焰噴射器灼燒地面及可灼燒用具,防止本病發生。

三、繁育技術

1、種雉群的建立。每一種雉群的建立一般均經2次以上的選擇:第1次選擇於每年10~11月份進行,嚴格按品種標準、生長發育情況、健康情況選擇,組成後備群;第2次選擇於次年的1~2月份進行,選擇標準:公雉羽毛豐滿鮮艷, 羽束直立,胸寬深,體大,體格粗壯,雄性強;母雉身體端正呈橢圓形,羽毛緊貼,有光澤,尾不著地,腿部及眼睛無缺陷。有條件的可在2月底、3月初進行第3次選擇,剔除不符合品種特徵或雄性不強、精神狀態不好、 母雉至3月初臉不紅或尾拖地的個體。至此,經過2~3 次選擇淘汰就可以確定種雉了。

2、雉雞的繁育技術

①放配月份和利用年限:在良好的人工馴養條件下,一般公雉9 ~10月齡達到性成熟,母雉稍晚,於10~11月齡性成熟。如已經到繁殖季節即可考慮適時放配,我國北方地區一般3月中旬前後,南方地區一般2月初放配。生產場家種雉一般一年一換,但同群種雉第2年死淘率明顯低於第1個利用年限。產蛋量受精率變化不大。

②雉群大小及公母比例:雉雞繁殖季節群體不宜過大,一般100~150隻為一群,而且群與群之間設置遮擋視線的屏障,以免影響交配。在一般營養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確定在1:4,此時受精率可達到85%以上,飼料營養及管理水平高,則可適當增加每隻公雉的與配母雉數,比例變為1:5~1:6。

③適時放對配種:放配時間的確定必須考慮氣溫、繁殖季節及營養水平等因素,雉群生長發育好可以稍提高,而發育情況差的種雉可推后。也可通過試配方法確定適時放對配種時間,方法是先試放1~2 只公雉入母雉群,觀察母雉是否樂意「領配」。實踐證明,放配時間應在母雉的鳴唱、紅臉或做窩等行為來掌握放配時間。過早放配不僅影響種稚群成活率, 而且還會促使公雉早衰,影響後期種蛋受精率,過晚則會造成種蛋的浪費。

④保護「王子雉」與設置屏障:公雉入母雉群中后,經過數日爭鬥,產生「王子雉」,「王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優先交配權。公雉群們序排定后不得隨意入新公雉,以維護「王子雉」地位,可減少體力消耗,穩定雉群。但「王子雉」有不讓其他公雉交尾的特點,故應在網內或運動場上設置屏障,可按每100平方米放3~4塑質瓦,或樹枝堆,或假山石,以提高產蛋率和受精率。

四、種雞養殖技術 雉雞的繁殖有季節性,北方地區每年3~7月份為繁殖季節,南方地區可能提前1~1.5個月。一般將成年種雉分成繁殖期和休產期兩個階段,並採取不同的管理。

①進入繁殖期的雉雞,要求營養豐富,尤其要求充分供給動物性蛋白質飼料。產蛋開始后,隨著產蛋量的增加,逐漸增加蛋白質含量,產蛋高峰期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可達到18%~20%,在蛋白質含量增加的同時,還應注意適當增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②雉雞因馴化時間短,野性較強,公母雉都有啄蛋的壞習慣,而母雉又具有產蛋地點不固定的特點,破蛋率較高,因此集蛋要勤,凡破蛋或吃剩的蛋殼應及時清理出圈,防止啄蛋癖蔓延。

③保持良好穩定的環境條件,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時、定管理程序。出入雉雞舍動作要輕,以常檢查、修補網室,防止野生動物驚嚇、騷擾雉雞群;夏季炎熱天氣搭棚或在網室旁種植爬藤類的絲瓜、豆角等植物遮蔭,以避免烈日直射,保證種雉正常的性活動及交配次數。

④種雉每天產蛋時間多集中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 約佔全天產蛋數的86.7%,正常產蛋每個蛋持續時間0.5~5分鐘,初產雉雞偶發難產現象,飼養人員應注意雉雞群動態,發現難產應及時助產。方法是:先向泄殖腔中滴入潤滑劑、甘油等,然後左手固定蛋的兩側,右手壓住腹部向前推,幫把蛋取出,動作要輕,此項工作需兩人完成。因初產母雉泄殖腔帶血,其他雉見紅後會啄肛,因此要隨時觀察雉群,及時採取措施,往出血處塗紫藥水或黑墨汁,或隔離飼養。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