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脈造山:重看中國文脈與對東方現代藝術的一些思考

澎湃新聞

「尋脈造山」——這是上海寶龍美術館開館大展的主題,在重新看待中國文脈的當下,這一主題無疑是讓人深思的。而在作者從容看來,「尋脈」是回探東方之精神,「造山」則以傳統造化再生為旨意。這是對近百年動蕩中被邊緣的東方現代藝術的甄別梳理、對當下藝術價值觀的澄清與界定、及未來性的世界展望。

藝術源於天性,臻於自然,「尋脈」是回探東方之精神。「脈」指屬性,人的元氣、天地之本,非實體的先天氣象規律。「造」是藝術者吸收、消化、整理、轉換、重組而藝術的支柱,嚴格來說沒有「造」就沒有藝術!「造山」則以傳統造化再生為旨意。一個展覽以「尋脈造山」為題,可以說是對東方文明之始「河圖洛書」的時代呼應,對近百年動蕩中被邊緣的東方現代藝術的甄別梳理、對當下藝術價值觀的澄清與界定、及未來性的世界展望。

Advertisements

常玉《母與子》

東方性決不是一種狹隘的地域性、民族主義。在全球的未來,人與人、民族與民族的利益鬥爭可能更多讓位於人類共同生存的考驗,而緩解鬥爭后將迎來人與人平和相處的風尚,世界格局將出現「西方中心」轉變的大視覺。正如梁漱溟先生1980年所言「不要誤會(中國文化)是單純的落後,(其實)她走的太快了、她走到前頭去了,應當將來、全球人類才能出現的那種好的風尚,她提前了。人對人的相安相處就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出現在人類面前。」

趙無極,布面油畫

「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於天然,非由述作」。唐代畫家、理論家張彥遠用了這32個字整體而精避概括了藝術之神髓,字字點穴、句句扣心,直指藝術之本質,攬盡千年留芳!然而,百年潛龍在淵,被炮轟的不僅是國人的血肉之軀,更是靈魂深處氣度風範,無根性的「追潮求進」,模糊了本應有的東方氣質和文化自信。今天中國藝術界旨趣紛呈,出現了兩個並列的「中國式主流」,一個以傳統自居的書畫圈,另一個是以國際至上的當代群,他們幾乎互不往來,卻各占「半壁河山」,雲山霧罩隔閡並存於當下,這也算千年中國獨一「風景」了。時代進程難以避免文化碰撞,但我們不希望看到世界兩大文明系統的東方,自斷文脈淪落成「西方」的一個支流、掩耳盜鈴的「國際藝術」,更不願意看到一味抄仿古人「山水」、做舊之「傳統」。藝術需要文化自覺,更需要與時并行,我們期待活著的傳統,真正意義的世界交流!那便須要一場踏踏實實的、朝向未來的傳統再生!這必將是我們的歷史使命、正道之行。

Advertisements

林風眠《拈花仕女》

回溯百年,如龐薰琹、倪貽德等人1932年在上海創立的「決瀾社」,是中國第一個現代藝術的組織,也是基於民囯文脈的一次歷史性的現代藝術運動!李仲生參加「決瀾社」第一屆畫展后東渡日本,抗日戰爭時回到重慶,參加了林風眠、丁衍庸、關良、趙無極等創立的「獨立美術會」展,他們共同開闢了中國現代藝術之門。1949年李仲生轉去台灣,設「安東街畫室」,其弟子夏陽與同門「八大響馬」1956年創立「東方畫會」,夏陽在畫會宣言中提出,「現代藝術是從民族性出發的世界性藝術形式」 ,四次展覽以「畫會」的形式出現,向社會介紹現代藝術思潮,成為台灣第一個也是中國當時最前沿的現代繪畫組織。1979年黃銳、鍾阿城、王克平等人在北京創立了「星星畫會」,畫會主張現代主義的實驗性與自由與自我的表現。之後80年至90年代由邊平山、朱新建、李老十等人興起的「中國新文人畫」,他們是對傳統文人畫的時代反思,更是對東方藝術精神的繼承。可以說,這四個中國現代藝術組織雖然當時都處於藝術主流的邊緣,但他們在世界藝術巨浪衝擊中卻不失底色,突破傳統卻精神歸於傳統,掀開中國藝術運動意義非凡的歷史性一頁。與決瀾社同時代的還有留日留法的常玉、吳大羽、陳抱一,以及他們后一輩的丁雄泉、丁立人、尚揚等都在中西藝術比較探索中對中國當下藝術作出重要的貢獻。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鄭在東、孫良等都是這個時代線脈中難以迴避的藝術家。東方的傳統不同於西方的革命,我們正演變生髮......

丁立人《雜戲》

山水再生,書畫同源,最早將書法引向現代藝術應是梁啟超,他在《書法指導》指出:美術世界所公認的為圖畫、雕刻、建築三種。中國於這三種之外,還有一種,就是寫字,寫之美的全面性,使得在「各種美術之中,以寫為最高」。若說弘一的書寫以收聚凝神,身、心、筆達到統一的極致,那麼井上有一便是以肆意狂放棄眾法而觸及自由的巔峰,他們至高的書寫精神鑄成了書寫藝術的南山北斗!再往前追溯,我們在金農、八大、傅山、徐渭等人的作品中看到了這種意識朦朧的一種覺醒,一種啟蒙。傳統書法是以記事、寫聯、信函、提跋等功能為第一,其次才是審美隨之的語境產生並延伸。但這使用性的功能隨社會變遷,今天已被電子科技所全面替代,這反而讓書法返回到原本的書寫,正如繪畫的歷史是一部由功能性演變為純感知的歷史。從內容入手轉變成審美至上,技法隨審美而變,從讀句識字中充分展開,隨之材料、色彩,速度及空間都產生巨大的自由度,在篆、草、隸、楷、行之間互換,於寫與畫之中交溶、推向無限的可能。書寫藝術是中國現代藝術中不可缺少重要組成部分,它調和了文人藝術和民間藝術的區隔,激活並挽救當今萎靡的書法,這正是書寫藝術的基本屬性。應該說明的是書寫藝術不是對書法的革命,而是一種轉變,從「萌芽-漸變-生成」的歷史轉變。今以「尋脈造山」為節點,繼現代書風后,陳量、張目達等正以不同角度漸變生成,以獨立的「書寫藝術」形式平視繪畫、影像、雕塑等當下藝術並共同構成新的秩序,正為東方當下藝術劃開更廣闊的天空。

尚揚《剩山圖》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上海寶龍美術館開館推出「尋脈造山」大展,何嘗不是對中國當代藝術一面倒的西方潮流的深度反思?對仿古裝閑、酸筆俗墨之沉痾的一劑猛葯?藝術無國界、無種族應該在欣賞層面來理解,任何形而上的精神世界,都需形而下的本我朴真的感悟與體現。社會需要進步,文化需求不同,真正的藝術尤如一面鏡子,映照著人一生天真到老。東方「當下藝術」正順乎於天時、地勢而起、而興!

(本文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

吳大羽《采韻》

運營人員: 周卉 MZ019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