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評審:偽科學的過濾網

同行評審的現狀

醫學博士、英國醫學雜誌前編輯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Smith)認為,民主與科學界的同行評審都存在一些共性:這些機制存在各種問題,但至少目前不可或缺。

學術出版社Wiley(1807年創立於美國的一個資料庫,是全球歷史最悠久﹑最知名的學術出版商之一)聲稱:同行評審旨在評估文章的質量、有效性和原創性。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對無效或質量低劣的研究予以過濾,來保持科學的完整性。

另一家出版機構——Springer(斯普林格),將同行評審描述為:對於期刊來說,同行評審就像知識的守門員一樣,因為它們對論文進行客觀的評估,來確定它們是否有用到了需要發表的地步。

近年來,關於同行評審的負面報道屢見報端,在科學界飽受爭議。同行評審之所以受到批判,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不透明性:僅僅取決於少數同行的評審觀點,這樣就很難避免出現「走後門」現象。此外,同行評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信任:相信評審人員能夠公平並且願意花費足夠的時間進行批判性評價。而在這個學者過度勞累的時代,「充足的時間」對科學家來說似乎成為了奢侈品。

Advertisements

同行評審是目前可用的「最不糟糕」的機制,用於評估學術研究和維護科學的完整性。擁有30年學術界工作經歷的南非科學院副院長表示,在這個「假新聞」(fake news)滿天飛的年代,同行評審和出版程序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在這個充滿偽科學的世界中,由同行科學家對出版物進行徹底的審查至關重要。

科學真理需建立在重複實驗上

1912年的「皮爾當人」(Piltdown Man,1912年在英國皮爾當發現的頭蓋骨,當時認為是史前人類的化石,1953年經鑒定為偽造。)是一起典型的學術造假案例。來自英國考古遺址的骨頭碎片被當為人類祖先化石。據稱,在英國發現史前人類化石曾讓當時的英國和歐洲科學家很得意,因為這表明最早的人類起源於歐洲大陸。但多年以來,這份報告一直充滿爭議。

Advertisements

雖然在1953年時,皮爾當人就被認定為一個巨大騙局,DNA鑒定顯示該骨骼由

一隻猿猴的下顎骨與一顆完全發育的現代人顱骨拼湊而成的贗品的事實直到最近才被報告。

這個案例充分說明了科學出版制度的優缺點。皮爾當人騙局之所以會被出版,因為它符合當時的理論。然而,這份報告卻引發了巨大爭議,並被重新審查,最終證明是個騙局。

這是對真正的科學是如何工作的進行了解的一個新開端:在報告內容可以被認定為科學事實之前,怎樣對研究進行同行評審和評判性審查。

相比於評審人拒絕或接受稿件來說,同行評審系統更為複雜。評審人員經常會提出作者所忽視或不同理解的其它實驗。這意味著評審人員很大程度上改進了所進行的研究。

毫無疑問,從更高影響因子期刊所獲得的評論更為有用。影響因子是根據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計算出來的。

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嚴格的審查將使研究人員重新回到實驗室,其結果是進一步夯實了研究。更為驚喜的是,這些審查評論無需付費。因此,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都願意接受這樣的審查。

為何需要同行評審?

同行評審如同一張細密的過濾網,質量不高的研究會被拒之門外,被雜誌社的編輯或評審人員過濾掉。這意味著科學文獻中出現的更有可能是質量上乘的研究。經過同行評審的文獻,讀者便會知道該研究已經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批評性審查。

同行評審期刊的編輯和評審人要求具有特定的風格和實驗水平,能夠使用圖、圖表、照片、數據統計分析來證實結果,並至少需要進行一次重複實驗。

但是,期刊的質量如何衡量呢?

使用谷歌便能搜索到數百種科學期刊。其中不乏只收取出版費,而不提供正規期刊提供的各種編輯和出版服務的期刊。

普通的讀者應該查找期刊是由哪個協會、團體或組織出版的,並細心查看編輯委員會。受人尊敬的科學家們不會把自己的名字與他們不尊重的期刊聯繫起來。每個學科中任何一位受人尊重的科學家都會通過出版物中論文的科學質量來判定哪些是「好的」期刊。

今後,當你在閱讀一些有趣的報道或科學新聞時,應該使用互聯網來查看這些報道是否符合類似的同行評審文獻的支持。至少應該在將這些報道分享到朋友圈前予以甄別。

或許在未來會出現更為完美的出版審查機制,但目前來說,同行評審和隨後的重複實驗出版流程是證明研究結果是否可靠的唯一有效手段。類似於民主機制,我們需要充分了解同行評審的優缺點。

運營人員: 周卉 MZ019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