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選擇「不放假」?

1

在中秋這天,閑不住的我,下午就想去跑步。

老爸看到了就說:「今天過節,你早點回來吃飯吧,下午5點就開飯吧!」

我立馬抗議說:「下午5點鐘好早啊,過節也不用這麼早吧!」

老媽在一旁說:「今天是過節,你還是早點回來吧,5點半吧!」

我說:「我平時都是7點多才吃飯的!要不7點吧!」

結果老爸說:「6點吧,今天過節,你還是跑完步早點回來吧。」

這樣的場景,每次過節都要上演一次,我認為吃飯過早,而爸媽卻以過節的理由要我早點吃飯,真是搞不懂的。

還有更狠的,你們知道大年三十,我們幾點吃團圓飯嗎?

猜猜看,是下午四點半,我的媽呀!實在太早了。每次我都抗議,你們也知道,抗議無效!

或許是我從小生長在農村,農村會比較重視傳統佳節。據我觀察,每次過節,農村的中年男人都會選擇不幹活,給自己放假,這一天就好好待在家裡。而婦女們就忙前忙后,準備過節的事情。

Advertisements

2

但是,我在認真思考一個問題:難道過節就要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嗎?然後選擇一整天都休息?

這個問題直到我看到李笑來老師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一書中找到答案。

書中提到一個反認知的觀點:

很多人還真不知道,也沒好奇一下去查過。算上周末雙休日,一年下來,「法定節假日」大約 115 個。

法定節假日應該是制約企業的,而不是制約個人的。

我什麼時候該休息,應該是我說了算啊。手裡本來有要做的事兒,結果可倒好,法定要求休息,我就休息了,那手裡的事兒怎麼辦?

無獨有偶,《得到》專欄作者李翔老師也有對過節這件事的看法,他說道:

眼下的節假日,令人氣惱的是,一放假就要把手頭上正在做的事情放下,我是不喜歡過節的,但我會給自己「放假」,而不是法定的「放假」。

Advertisements

在這裡,我們不妨回溯歷史,為什麼會有節日的出現的呢?是為了儀式感?是為了紀念某個人或者某個東西?還是為了起到教育人民群眾呢?

以上提到的都是節日的外在表現,究其根源是以前的人們生活在農耕社會,那時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大多數人都是只夠溫飽的。而為了讓某天能夠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吃頓好的,因此就設定所謂的節日。

比如春節,人們就要穿新衣服,可以吃上幾斤肉,這些都是在過春節之外的日子裡是沒有的。

從這個角度望過去,過節歸根結底是為了讓人們能夠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吃頓好吃的食物而設立的。(個人推斷,並不否認過節的好處。)

如今,已經進入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可以吃飽穿暖,什麼時候想買新衣服就買,什麼時候想吃肉就吃。

3

我時常也有這樣疑惑,國家規定怎麼放假就怎麼放假,那放假的時候你手頭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怎麼辦?

後來受到作者啟發,我也在2017年開始選擇不放假,即便是法定節假日,我也在做自己的事情。但同時不討厭給自己放假,我什麼時候覺得應該休息了,我就給自己放假,而不是法定節假日規定的時間。

為了徹底踐行這個觀點,我在今年春節的時候也同樣不放假。除了必要的例行公事(除夕夜吃團圓飯、年初二拜年)以及必要的拜訪,其他時間我都躲在自己的房間里。幹什麼呢?讀書、寫作、整理資料、制訂新年個人發展規劃……

還有平時的周末節假日,我也是選擇不放假,用來幹嘛?有時去參加某個組織的線下課程,有時去聽演講,有時去其他城市跟朋友見面,有時……

那麼,我選擇不放假的結果是怎麼樣的,我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

閱讀:原本制訂認真閱讀30本書的計劃在9月份已經完成,提前3個月完成。

寫作:原本制訂寫100篇文章的計劃在8月份已經完成,現在已經寫了170篇。

整理:將《把時間當作朋友》的后四章的內容抄了一遍,摘錄30篇讀書摘要。

課程:學習《從零開始學運營》 《99節公眾號編輯》 《21天愛上寫作訓練營》

列舉這些,只是想說明,我把這些空出的時間用來做事情,而不是一遇到法定節假日就要休息。

當然,我不討厭休息,畢竟人是需要休息的,自己什麼時候累了就休息,誰說一定要按照法定節假日來休息呢?

4

什麼叫踐行?

想到了,學到了,就當真了;當真了,就當真做了,且真的做到了,這才是踐行。

在文中我只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若是知道一個對你有用的觀點,按照它去做,做到了,那就是踐行。

做出來的東西,永遠是最有力量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