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口腔博士提問:你追求的身體健康,包括牙嗎?

在大多數人眼裡,提到牙齒的第一反應基本都是「美白」「整齊」之類與外在形象相關的辭彙,而牙齒問題在他們看來,也更多屬於美容範疇的問題,而不是健康範疇的問題。這樣的認知,投射出國人在口腔健康問題上的片面與淺薄。

一口好牙意味著什麼?

胃口大開時的舌尖暢爽,談笑風生時的迷之自信,顏值盛放時的快意飛揚,健康身體的重要證據……在「小確喪」盛行的時代,一口好牙可能是值得大家咧開嘴笑的難得理由,但是很遺憾——好牙,是稀缺的。

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高達97%的中國人受到口腔問題的困擾,這其中包括兒童、成年人和老人,大多數中國人正面臨口腔問題的嚴峻考驗。

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這些年被你忽視的牙齒健康問題。

Advertisements

撥開迷霧:你真的了解你的牙齒嗎?

口腔是不是健康,似乎沒有其他的健康問題那麼重要。在大多數人眼裡,提到牙齒的第一反應基本都是「美白」「整齊」之類與外在形象相關的辭彙,而牙齒問題在他們看來,也更多屬於美容範疇的問題,而不是健康範疇的問題。這樣的認知,投射出國人在口腔健康問題上的片面與淺薄。

北京某初中一年級陶明明(化名)的父親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今年暑假,陶明明隨父親去美國旅遊,途中陶明明忽然牙疼,父親想起了老話說「花椒能治牙疼」,於是到當地的餐館求助要了一些花椒,讓明明含在疼痛的地方以緩解痛感。

回國后,明明的牙疼反覆發作,父親這才想起把他帶到正規醫院檢查。醫生說,明明患有齲齒,傷害到牙神經才引發的劇烈疼痛,需要接受正規治療,沒有及時就醫更是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當中華口腔醫學會副秘書長榮文笙接受採訪時聽說了這個故事,她深有感觸,說道,生活中常見的小事,恰恰能反應國人在口腔保健上的三大誤區:首先,從個人層面上來說,對於口腔健康的定義了解不透徹,口腔健康不僅指能說話,能吃東西,它的內涵比較廣,還包括笑起來要美,聞起來要口氣清新。

Advertisements

其次,從社會層面上來說,多數人不知道如何正確有效地刷牙,也不知道即使沒有口腔疾病,也應該半年至一年看一次醫生,及早發現問題。另外,國人還存在一些傳統、錯誤的觀念,比如「坐月子不能刷牙」「花椒能治牙疼」等。

正本清源,如何識別關於牙齒的謠言?

榮文笙教授提到的第三點「錯誤觀念」的問題,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聰明理性的,殊不知愛牙護牙的一系列謠言其實已經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間偏方被當成了靈丹妙藥,「養生雞湯」被當成了健康守則,最誇張的是這些年愈加盛行的一大批看起來科學,其實很片面的「牙齒健康禁忌」,已然給大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所以在這裡,有必要帶大家了解一下生活中關於牙齒的常見謠言。

•謠言一:洗牙副作用太大,會讓牙縫變大,牙齒鬆動。

解答:感覺洗牙后牙縫變大,是因為牙結石去除后局部空間相對變大了,所以平常一定要及時清理牙縫以防牙石重新長入。而洗牙后覺得牙齒鬆動了,其實是因為這些患者本身就有較重度的牙周炎,牙齒早鬆動了,只不過被大量的牙結石箍住了,形成牙齒穩固的假象,當洗牙把牙結石洗掉后,這個「背後的真兇」也就原形畢露了。所以在事實上,洗牙對維護口腔健康的積極作用是大於副作用的。

•謠言二:有智齒一定要儘快拔掉。

解答:不是所有的智齒都需要拔掉,位置比較正、牙齒咬合功能正常,不紅腫疼痛,滿足一定條件的智齒可以不拔除。只是滿足這些條件的智齒並不多而已。大多數的智齒都不能正常萌出,而是頂在前面牙齒上,或者智齒表面有牙齦瓣覆蓋形成一個盲袋,很難清潔,因此,很容易發生智齒冠周炎,不僅疼痛,嚴重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智齒是否需要拔除請到正規的口腔醫療機構諮詢醫生。

•謠言三:坐月子刷牙會影響產後健康

解答:這是榮文笙教授在採訪中提到的一個典型謠言。產婦在產後用冷水刷牙可能不舒服,這或許是舊習慣認為坐月子不能刷牙的原因。但是,產婦在月子期間為了母乳餵養,通常是保持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餐次的增加,再加上甜食也比平時多,餐后的食物殘渣就會留在牙縫中,而此時發酵變酸的殘渣就會腐蝕牙釉質,形成齲齒等口腔疾病。也就是說,如果月子期間不刷牙,口腔疾病的發生率要比平時不刷牙的發生率還高。可見產後月子期間不刷牙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謠言四:喝汽水、吃甜食是齲齒的元兇

解答:這是一個流傳很久的謠言,就連陶明明在確診患上齲齒后,也試圖把牙齒疾病歸因於汽水和甜食。

中日友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主任徐寶華教授接受採訪時一語道破了天機,他說,像陶明明這類的齲齒問題,其實是在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影響下,牙體硬組織發生的慢性進行性破壞。

進一步說,齲齒是宿主、細菌、食物以及時間長期、反覆、同時作用的結果。既然如此,那麼單一的食物因素,比如汽水、甜食本身就不足以構成完整的齲病致病環。「喝汽水、吃甜食必得齲齒」這種觀點的片面性,也就不言而喻。

此外,除了食物方面的危險因素,牙齒表面大量菌斑滯留導致菌群比例失調、牙齒存在發育缺陷、牙列擁擠,甚至患有致使唾液分泌障礙的疾病等都是齲病的危險因素,不能單一而論。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和建立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定期看牙醫,才能有效預防齲齒。

學以致用:預防齲齒有哪些實用技巧?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問,民間對牙齒健康的誤解這麼多,那麼到底哪些問題屬於口腔疾病,我們又應該怎樣預防和治療口腔疾病呢?

口腔疾病最為常見的是齲齒、牙周(牙齦)病、口腔癌、口腔感染疾病、牙外傷或口腔軟組織損傷和遺傳病變。陶明明所患上的齲齒(俗稱蟲牙、蛀牙)是口腔主要的常見病,也是人類最普遍的疾病之一。華南口腔醫院院長歐汝堯接受採訪時說,即便是發展到現在,國人還是存在很多的牙齒保健誤區,其實只有在生活中做到以下關鍵三點,才能防患於未然:

第一,每天正確刷牙。刷牙頻率也不是越多越好,根據正常飲食習慣,每天2-3次,睡前更重要;每次刷牙時間3分鐘;刷牙部位要「面面俱到」 ;配合使用牙線,以更好地清潔間隙;吃完飯漱口。

第二,定期檢查,半年或一年就要檢查一次。平時看看有沒有爛牙,早發現早治療。到了牙疼的時候,一般牙齒疾病已經到了中晚期。

第三,注意口腔保健。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有口腔保健的傳統文化,比如有口腔保健操,動作就是扣齒、用舌頭捲動按摩牙齦等,還可以使用沖牙器,種了牙的人尤其建議使用沖牙器。

最後,多位專家都表示,牙齒健康不僅僅是知識問題,觀念和心態也很重要。我們不僅要在愛牙日重視牙齒健康,更要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我保健意識,增強牙齒健康知識的儲備,不要到讓牙齒脫落時才開始重視口腔問題。

從今天開始、從我做起,將愛牙護牙的意識傳遞給身邊人。當我們擁有一口健康的好牙時,你會發現,不管心情多麼灰暗,開懷一笑就是你解決所有問題的良方。快跟我們一起笑出你的八顆牙吧!

注【名醫看牙】更多牙齒口腔問題解析:你可以在留言區提出問題,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解答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