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爆炸》+《廣告狂人》=?

移動互聯網創業如此火爆,怎麼能沒有一部影視作品來洞悉解讀這一切呢?

美劇《矽谷》(Silicon Valley)選擇以喜劇的形式,來嘲諷在美國矽谷正在發生著的科技創業大潮。

你甚至可以找到許多情節,拿來反觀中國目前的"雙創"亦無不可。

HBO也用這部劇集證明了自己不僅僅只會拍"史詩大部頭+很黃很暴力",小情景的輕喜劇也能嫻熟駕馭——至少做到了讓文科生也看得美滋滋。

誇張又真實的境界

《矽谷》故事描述了四個不善社交但絕頂聰明的計算機程序員,如何在險惡的科技創投圈吃虧、學習、再吃癟、再學習的故事。

這些故事固然有誇張的成分,但《矽谷》在收視上的大獲成功,顯然不僅僅是靠演員們的插科打諢就能做到的,而是在誇張的逗笑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投界的某部分真實。

Advertisements

例如,主角Richard的nerd笨拙范兒當然是誇張的,即便全世界最著名的nerd扎克伯格其實也是十分精明的。

但通過人物個性笨拙一面的刻畫更能體現出來的是,作為創業公司CEO的焦慮非常真實。

一個創業企業的負責人掌舵人怎麼可能不焦慮呢?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的猝然離世便是創業者們風光背後巨大壓力的縮影和明證。

又例如,《矽谷》第三季劇集中曾出現過的情節,由於Richard公司涉及用戶數據造假,投資人強制將Richard的企業和知識產權惡意打包出售。

這種情節不得不讓人產生"這集我看過"的感覺,在百度將"去哪兒"賣給攜程時,去哪兒創始人庄辰超不就是中國的Richard嗎?

當看到劇集第四季後半段,人們又會看到Richard的"成長"(或許也可以說是"墮落"?)

Advertisements

Richard燒錢燒光了所有的投資,連基本的雲儲存服務都買不起了,於是便狗急跳牆一般盜用了斯坦福大學的伺服器資源,Richard的團隊也因此分崩離析。

曾幾何時,Richard也是純潔善良、天真無知的小白,但公司運營和違約金的壓力導致Richard也不得不做出一些違心的事。

讓人不得不感嘆,現實世界中經常出現的"創業者終將變成自己曾經痛恨的人"的魔咒,難道就是如此無解?

這種誇張又真實的劇情設置,顯然得益於劇集創作人Mike Judge早年在矽谷的工作經歷,從現實中發掘來的靈感和段子,大概會打動不少正在科創界奮鬥的年輕人。

《生活大爆炸》+《廣告狂人》

《矽谷》的成功,並不是孤立的,對書獃子的嘲諷其實是美國影視作品長久以來常用的梗。

前有《生活大爆炸》和《天蠍》的鋪墊,《矽谷》所呈現的"高智商低情商"萌萌噠反差,才能如此順理成章地為人們所接受。

《矽谷》連人物設置也處處可見《生活大爆炸》的影子。

兩部片子都有一個白人Nerd做主角(Sheldon 和Richard),都是"一個好漢三個幫,外加一靚妹"。

"三人組合"同樣是一個不諳世事但成績卓越的亞裔(Rajesh和Dinesh Chugtai),一個稍微入世的好學生(Leonard和Jared),一個愛好耍酷非傳統的盎格魯撒克遜人(Howard和Bertram Gilfoyle)。

"Nerd四人組"之外也都有一個負責嘲笑反諷的人物,一個相當入世的高情商非高智商妹紙(Penny和Erlich)。

而劇中各種包袱的來源,也脫不開《生活大爆炸》式中對Nerd們的同情式調侃,和對大人物們的辛辣反諷。

《矽谷》的背後,還有廣告狂人的影子。

美劇向來有對某個職業或者行業完整呈現的傳統和設置。從最開始的《急診室的故事》,到後來史詩般的《廣告狂人》,這種傳統便幾乎到了頂峰。

挖掘行業內幕是職業劇的必備元素,作為第一部集中反映科創業的美劇《矽谷》,有人甚至直接把它翻譯成"矽谷黑歷史",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那麼,它會不會成為《廣告狂人》那樣的"史詩"呢?

也許對一部喜劇來說,這是有點不切實際的要求,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 圖片源自網路公開資料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