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對我們身體的影響

導讀:

腸道維生素是指動物腸道中存在的數量龐大的微生物群,幫助宿主完成多種生理、生化功能,目前有許多科學家都把疾病研究的焦點放到這些不起眼的、「臭烘烘」的腸道菌群上,包括內分泌疾病、神經精神疾病等等。

腸道不僅僅是人體消化吸收的場所,同時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在維持人體正常免疫防禦功能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人體腸道為微生物棲息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成人腸道內的微生物數量龐大,重量達1.2kg,2010年歐盟Meta HIT項目組在Nature發表了人體腸道微生物軍菌落的基因目錄,其包含的基因數目約是人體自身的150倍。從而估計人體腸道中至少存在1000~1150種細菌。

2005年,Eckburg等通過宏基因組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在系統發育地位上基本分屬厚壁菌門、擬桿菌門、變形菌門、放線菌門、疣微菌門、梭桿菌門等6大門。

Advertisements

2006年美國基因組在對人體腸道微生物進行宏觀測序的基礎上,解析了腸道微生物的基因功能,結果表明腸道微生物基因組中富含參與淡水化合物、氨基酸、甲烷、維生素和短鏈脂肪酸代謝的基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具有人體自身不具備的代謝功能,表明腸道微生物是人體代謝的重要參與者。

(圖:腸道菌形態示意圖)

腸道微生物對人體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對生理功能的調控

    腸道微生物不僅為人類的代謝過程提供底物、酶和能量;同時代謝產生的脂肪酸等促進人體上皮細胞生長與分化,並參與維生素的合成與各種離子的吸收。如雙岐桿菌、乳酸桿菌等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須的維生素:B簇維生素(維生素B1、B2、B6、B12),維生素K,泛酸等,還能利用蛋白質殘渣合成非必須氨基酸,,同時促進鐵、鎂、鋅的吸收。

    Advertisements

  • 免疫作用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正常菌群在人體某特定位置粘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層菌膜屏障。通過拮抗作用,抑制並排斥過路菌群的入侵和群集,調整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狀態。

  • 抗腫瘤作用

    腸道微生物能降解、清除體內的致癌因子,激活體內抗腫瘤因子。

與肥胖的關係

研究發現,與瘦志願者相比,肥胖者腸道內擬桿菌門比例降低,放線菌門比例升高。肥胖志願者75%腸道微生物基因來源於放線菌,而瘦志願者42%的腸道微生物基因來源於擬桿菌門。另有研究表明與正常個體比較,肥胖個體腸道中厚壁菌門比例較高,當減肥后腸道中厚壁菌門比例與正常個體變得較為相似。也許以後能通過改變腸道內的微生物來控制體重,為吃貨們開闢一條光吃不胖的新路。

人群差異

不同年齡、體質、性別、及國籍的人群腸道菌群還有差異,影響微生物菌群的差異因素包括:宿主的生活地域、年齡、生理狀況、飲食習慣等,就是同一個體在不同時間也有差異,如孕婦懷孕前3月和后3月的微生物組有顯著變化,研究認為是免疫系統和激素在發揮作用。可見差異無處不在。其中膳食因素是改變腸道微生物的最容易改變和控制的因素,擬桿菌屬在長期以蛋白質和脂肪的人群中佔主導地位,而以素食為主要膳食成分的人群中,普氏菌屬佔主導地位,看來它們也遵循達爾文進化論。

(圖:地方飲食差異)

腸道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不僅能調節人體健康,更能在膳食和宿主之間起到了重要橋樑的作用,諾貝爾獎得主Joshua Lederberg曾指出,人體和人體的微生物群構成了超級生物體。

平時這些微生物自我調節數目和狀態來適應人體各個階段的變化,有時調節失調就會釀成大禍,如黴菌性腹瀉,讓人痛苦不堪;研究發現,焦慮、抑鬱者腸道微生物組成和代謝異常,腸道微生物影響人類的心理和行為,可形象的稱其為「腸腦」。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圖:細菌在腸道不同部位分佈)

微生物天天在我們的腸道內打著自己的小九九,無論如何,和諧共處最重要。我們的身體不適、精神不爽、不孕不育其實都和腸道菌群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我們需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飲食結構、找到最符合自己身體狀態的生活方式,怎樣最好?也許腸道菌群最有發言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