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簡稱埃及,別稱棉花之國、金字塔之國,首都開羅(Cairo),時區為UTC+2,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埃及的國旗長寬比為3:2,旗面自上而下由紅白黑三個平行相等的長方形組成,中央為國徽圖案。紅色象徵革命,白色象徵純潔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徵過去的黑暗歲月。

埃及的國徽為一隻金色的鷹,稱薩拉丁雄鷹,象徵著勝利、勇敢和忠誠。鷹胸前為盾形的紅白黑三色國旗圖案,底部座基飾帶上寫著「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埃及於1952年7月23日建國,政治體制為半總統共和制國歌為《我的祖國》;國花為蓮花。

埃及人口9000萬(截止到2015年12月6日的數據,由於高出生率可能導致了約1000萬人因沒有登記而未包含在內),主要為阿拉伯人(他們並非是古埃及的後人),伊斯蘭教為國教,84%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10%的居民是科普特***基督徒。

Advertisements

埃及國土面積為100.145萬平方千米,略呈不規則的四方形,東西寬1240千米,南北長1024千米,地跨非、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

埃及是典型的沙漠之國,全境96%為沙漠。非洲第一大河尼羅河(全長6671千米)從南到北貫穿埃及(境內1350千米),在尼羅河兩岸形成的狹長河谷和入海處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饒的地區,主要農作物有棉花、小麥、水稻、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雖然這片區域僅占國土面積的4%,但卻聚居著全國99%的人口。

埃及主要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公里)。

埃及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氣候,1月平均氣溫為12℃,7月為26℃;年平均降水量為50—200毫米。其餘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使農作物受害。

Advertisements

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國,是非洲第三大經濟體,在經濟、科技領域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

埃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擁有金字塔、尼羅河等蜚聲世界的標誌性文化景點,旅遊收入是埃及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經濟的「生命線」和「搖錢樹」。過往船隻通行費多年來一直與僑匯、旅遊、石油一道成為埃及外匯收入的四大支柱,每年為埃及政府收進外匯超過20億美元。

雖然埃及在非洲和中東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但埃及的經濟卻不容樂觀,自2011年初以來,動蕩局勢對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大部分國民比較貧窮,有26%的埃及人至今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這就是埃及!

半總統共和制指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掌握著一定的行政權,同時政府也必須對議會負責,接受議會監督的國家政體形式。半總統共和制兼有議會共和制和總統共和制的特點,實行半總統共和制的國家主要有法國、芬蘭(1919年以後)、葡萄牙、冰島(1943年以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是最典型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法蘭西第三、第四共和國實行多黨議會制,但政府極不穩定。1958年戴高樂政府主持制定了新憲法,加強了總統權力和行政權力。1958年9月全民公決通過,法國進入第五共和國。

**「遜尼」系阿拉伯語的音譯,原意為「遵守遜奈者」,亦即「遵循傳統者」。遜尼派是伊斯蘭教內部持一定教義的一個派別,與什葉派並稱為不同的兩大政治、宗教派別。全稱「遜奈與大眾派」。人數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

***阿拉伯人對古埃及人稱呼為科普特人。科普特人基本上是古埃及人的直接後裔。古埃及人是非洲大陸最古老的民族,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其發祥地為尼羅河中游。他們是一世紀時皈依基督教的埃及人的後裔,屬尼格羅―歐羅巴混血人種。21世紀初,在埃及的科普特人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基督教民族,其人口約佔埃及總人口的10%左右。

附記一、埃及簡史

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統一埃及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經歷了早王朝(1—2王朝)、古王國(3—6王朝)、第一中間期(7—10王朝)、中王國(11—12王朝)、第二中間期(13—17王朝)、新王國(18—20王朝)和后王朝(21—31王朝)時期,31個王朝。古王國開始大規模建金字塔。中王國經濟發展、文藝復興。新王國生產力顯著提高,開始對外擴張,成為軍事帝國。后王朝時期,內亂頻繁,外患不斷,國力日衰。

公元前525年,埃及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在此後的一千多年間,埃及相繼被希臘和羅馬征服。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漸阿拉伯化,成為伊斯蘭教一個重要中心。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882年英軍佔領后成為英「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英國宣布埃及為獨立國家,但保留對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

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並於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1958年2月同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敘利亞發生政變,退出「阿聯」。1970年納賽爾病逝,薩達特繼任。1971年9月1日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1981年10月薩達特總統遇刺身亡,副總統穆巴拉克繼任,並4次連任直至2011年辭職。


附記二、埃及風光

東部沙漠(阿拉伯沙漠)

紅海

尼羅河

吉薩城

吉薩金字塔

獅身人面像

卡爾奈克神廟

盧克索神廟

哈采普蘇特神廟

孟農神像

(攝影:王永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