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玄三要與修行次第

三玄三要與修行次第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臨濟三玄三要,系統地說明了由「初悟至究竟」的全過程。臨濟云:

山僧今日見處,與祖佛不別。若第一句中薦得,堪與祖佛為師。若第二句中薦得,堪與人天為師。若第三句中薦得,自救不了。

僧便問:如何是第一句?

師曰: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分。(按:第一句薦得,堪與祖佛為師。)

曰:如何是第二句?

師曰: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爭負截流機。(按:第二句中薦得,堪與人天為師。)

曰:如何是第三句?

師曰:但看棚頭弄傀儡,抽牽全藉裡頭人。(按:第三句中薦得,自救不了。)

Advertisements

乃曰: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三要。有權有實,有照有用。汝等諸人作么生會?師謂僧曰: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如踞地獅子,有時一喝如探罕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會?

僧擬議,師便喝。(《五燈會元》卷十一,〈臨濟義玄禪師〉。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645頁。)

臨濟曰: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須具三玄門。何謂臨濟這「一句」?答曰:臨濟演唱宗乘的「一句」,並非特指某一句,而是指禪宗的「心要開示」。凡是「心要開示」,皆屬「演唱宗乘」的「一句」,譬如臨濟的「無位真人」、「無依道人」、「目前的一段歷歷孤明」等開示,皆屬「演唱宗乘」之「一句」的範疇。「演唱宗乘」中事,內涵「三玄」之歷程。何謂臨濟「三玄」?亦即第一玄——句中玄;第二玄——意中玄;第三玄——體中玄。如何是第一玄(亦即第三句)?臨濟曰:看取棚頭弄傀儡,抽牽全籍裡頭人。如何是第二玄(亦即第二句)?臨濟曰: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爭負截流機。如何是第三玄(亦即第一句)?臨濟曰: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分。一句中有三玄,一玄中有三要,如此便構成了「一句、三玄、九要」之系統。如圖所示。

Advertisements

(圖,略)

「一句三玄九要」,乃禪宗修行之完整過程。禪宗有「修」與「不修」兩種說法,各有其立場,各有其內涵。就事相上來說,悟前須精通經論,亦須禪定漸修。即使悟后,無始習氣,亦須漸除,所謂「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十。)就道體上來說,體則「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謂「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古尊宿語錄》卷一,〈大鑒下二世馬祖道一大寂禪師〉。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3頁。)可見,禪宗言「修」與「不修」,皆有其特殊的立場。

未悟實相時,舍惡取善,有為造作,皆是著相,雖然如此,亦禪門修行之必由之路。頓悟之後,即相離相,無為之為,此乃「悟后牧牛行」。禪門傳記常有記載:「一蒙開示,心意超然,侍奉十秋,日益玄奧。」(《景德傳燈錄》卷五,〈南嶽懷讓禪師〉。T51, p0240c—0241a。)「師於言下,自識本心,不由自覺,踴躍禮謝,師事六載。」(《景德傳燈錄》卷六,〈大珠慧海禪師〉。)臨濟二十年在黃檗先師處。(《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凡此種種,皆言「悟后漸修」。由此可見,禪宗之「不用修」「莫污染」,此乃「無修之修」,非常俗之「不修」也。從修行過程上來講,由初悟至究竟,必然要歷經臨濟所述的「三玄九要」之過程。

禪宗修行之歷程,由「第一玄」之「初要」起,歷經「三玄九要」,因此,我們要了解禪宗由「初悟至究竟」的完整過程,就要從「第一玄」的「三要」說起。

1.「第一玄」之「三要」。「第一玄」之「三要」,屬於有為保任之階段。藉助於禪師的開示,頓發明心,證得實相,此是「第一玄」之「初要」。證悟實相之後,應做「悟后保任」的功夫,此是「第一玄」之「中要」。悟后保任,屬於有為保任。由有為至無為,則為「第一玄」之「上要」。臨濟概括「第一玄」曰:「看取棚頭弄傀儡,抽牽全籍裡頭人。」木偶戲的各種動作,全靠裡頭人的操作。若無裡頭人的抽牽拉拽,木偶是動不得的,更不能表演出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來。「看取棚頭弄傀儡,抽牽全籍裡頭人」,隱喻著禪宗的根本見解,亦即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全是「裡頭人」——「心」的作用。若無「心」的作用,我們便不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人生。「第一玄」屬於「臨濟三句」中的「第三句」。臨濟曰:「若第三句中薦得,自救不了。」亦即到達「第一玄」之境,雖已悟本,依然自救不了。

2.「第二玄」之「三要」。「第二玄」之「三要」,屬於「無為之正位」階段。「第二玄」之「初要」,是緊接著「第一玄」之「上要」而來的。「第一玄」之「上要」,乃有為保任,然而,未離想象光景。經過一番「有為保任」,遂知「應當離卻有為」。雖欲離卻有為,然而卻有「離」意在。此是第二玄之初要。保任功夫更加綿密,「離」意亦無,進入「無為之正位」,使初始之返照,成為本然之寂照,此為「第二玄」之「中要」。再進一步,無所謂有為與無為,無為之跡亦無,此為「第二玄」之「上要」。此無為之正位,已超然於有為與無為,所以,臨濟說: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爭負截流機。「第二玄」屬於「臨濟三句」中的「第二句」。臨濟曰:「若第二句中薦得,堪與人天為師。」亦即到達「第二玄」之境,可以做「人天之楷模」了。

3.「第三玄」之「三要」。「第二玄」之階段,雖處「無位之正位」,然而,端拱「無為之玄妙」還在。寂體應虛動,豈不玄妙?有此「玄妙」在,則「法喜之心」不無,還未歸至「平淡之境」。自「第二玄」之「上要」始,慢慢歸於平淡,此是「第三玄」之「初要」。「第三玄」之平淡,不是俗情所想象的那種平淡,俗情所說的「平淡」,依然是「有為光景」,不是「道本天然」那個意義上的「平淡」。「第三玄」之平淡,乃「全然合道」之「平淡」,乃「隨緣應事,不染一塵」之「平淡」。此是「第三玄」之「中要」。再進一步,乃是「第三玄」之「上要」。此時,雖可言表,然而,言所不能及。寒山子說:「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續傳燈錄》卷二十二,〈保福本權禪師〉。)洞山云:父母所生口,終不敢道。(《景德傳燈錄》卷十五,〈洞山量價禪師〉。)唯曹山有一句子,可勉強作表:

僧問:朗月當空時如何?(按:歷歷孤明,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朗月當頭相似。此時如何?)

師(曹山)曰:猶是階下漢。(按:以寂照為樂,未至究竟。)

僧云:請師接上階。(按:請師指個究竟處。)

師曰:月落後來相見。(《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語錄》。)(按:莫住「歷歷孤明」。)

臨濟亦有一言描述此境界,臨濟曰: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分。

臨濟有「三玄「,同時,亦有對應著的「三句」。臨濟「第一玄」,對應著「第三句」:看取棚頭弄傀儡,抽牽全籍裡頭人。第一玄所到達的境界:自救不了。臨濟「第二玄」,對應著「第二句」: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爭負截流機。第二玄所到達的境界:堪與人天為師。臨濟「第三玄」,對應著「第一句」: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分。第三玄(第一句)所到達的境界:堪與祖佛為師,亦即臨濟所說的:總教伊成佛作祖去。人問仰山:如何得行解相應?仰山禪師亦說:汝須會得禪宗「第三玄」。初心即貴入門「第一玄」(按:第三句),向後兩玄(按:第一句與第二句),是得座被衣。(《祖堂集》卷十八,〈仰山和尚〉。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09頁。) 「得座被衣」,亦即建立教化。可見,禪宗修行過程,由「第一玄」開始,直至「第三玄」境界,方得「行解相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