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二桃殺三士的總導演 古今無人譴責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現在比喻用計謀殺人。

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個勇將大力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持強凌弱,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怨聲載道,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可是如何剷除禍害?這一樣魯國國君魯昭公來齊國會盟,晏子心頭一動計上心來。他要剷除三害。在招待魯國國君的宴會上,晏子布下一個局,他讓宮人端上來5個桃子,桃子又紅又大,看上去就那麼香甜誘人,肯定兩位國君一人有一個,晏子自己一個,還剩兩個桃子,要賞賜他們三位大力士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Advertisements

魯昭公看到三個大將為掙兩個桃子而殞命,一個勁可惜,晏子說,三個莽夫而已,死就死了。

當時齊國人不僅沒有譴責晏子,還慶幸三害剷除了,主要是這三人平時太跋扈囂張,他們因為勇武異常,受到齊景公的寵愛,因而一個個恃功自傲,不把任何人看在眼裡。當今文人也少有譴責晏子的,這是因為,晏子是正義和智慧的化身如同後世的諸葛亮。而且三害死後晏子舉薦了田穰苴,這是一位軍事大家,遠高出三害,而且人很正直。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