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商人和情人

【導語】這裡提到的是三種人群的心智模式。性格決定命運,而心智模式也在暗中把控事情的發展走向。比對全文,你的心智模式中隱藏著哪些「思維的原子」呢?

我以前看過一個有趣的新聞,說美國某市場調查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那些中了大獎的乞丐在五到十年後,其生活狀況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還有一個現象,一個學生在好學校里能排20多名,後來到一個差一些的學校后,過了一段時間,排名還是20多名。所以,很多東西跟一個人的能力無關,至少沒有那麼大的關係,而是他的心智模式決定了這樣的結果,因為他到哪兒都處於這種格局裡。

有些人把自己人生中的某種遭遇歸結為沒有把握住某次機遇,但最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到底會怎麼樣與他的內在機制有關係,而與外在的機遇沒有太大的關係。這就像鑽石和石墨的關係,鑽石的外在境遇和石墨的外在境遇實際上是由它們的內在結構決定的。它們都是由碳原子組成的,但是內在的排列方式不一樣,它們的硬度就截然不同。

Advertisements

陸廣莘老師認為「本」和「質」是兩回事,他首先強調,「質」就是物質,比如碳原子是質,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本。然後,他認為我們說「本質」而不說「質本」,是因為本比質更重要。石墨和鑽石中的碳原子是一樣的,但由於結果不一樣,和合的方式不一樣,所以它們之間差異巨大。

心智模式為什麼會讓一些人變成了有錢人,而其他的人,即使是偶然變成了有錢人,最終還是會回到沒錢的狀態?

一個朋友跟我講了這樣一件事,他在一家公司做得很不錯,突然有一天他跟老闆產生了衝突,他是占理的,老闆有點犯糊塗。但後來他急了,拍著老闆的桌子說:「我不幹了!我到哪兒干都行,就算是當乞丐,我也是一流的乞丐。」當時聽他說完,我覺得他很有氣勢,但是他的問題在財商上,因為他老想著當乞丐,其實乞丐也是可以當老闆的。有的人認為獲得財富的多少跟職業有關,沒能從事一個好職業就不可能有錢,其實不是這樣的。比如,上市公司玖龍紙業最開始就是從撿破爛做起的。

Advertisements

說到財商,有一件事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有一天,醫館里來了兩位客人,他們都是身家數十億的老闆,約好了一起來看病。他們聊起來了,問對方在做什麼,說著說著就開始推演起來了,說把你的這塊業務拿來,跟我的哪塊業務合併,然後就可以上市了。我在旁邊看著,發現他們談的事情價值幾何並不重要,他們之所以能夠致富,是因為他們有一個特點——時時刻刻都在發現價值,在他們看來,這個世界到處都是價值。這兩個人聊了大約半個小時,談到了十多種商業模式。也許由於這個契機,他們就真的在一兩個項目上開展合作了。我不禁感嘆,因為在半個小時以前,我還在跟一幫文藝青年聊人生理想、情趣、香道、文化等等。

財富問題也有一個心智模式,在相同的境遇下,財商高的人的反應肯定就不一樣。財商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智力在理財方面的一種體現。好的心智模式是有創造性的,它不會被眼前的格式所束縛,能夠進行創造性的轉換,這種高智商在財富方面還能發揮出來,就叫高財商。下面這個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有一天,一家銀行來了一位猶太客戶,他說要借10000美元。銀行問他有沒有抵押物,他說他是外地來的,除了一輛車什麼以外也沒有,問可不可以把車作為抵押物。那是一輛勞斯萊斯。銀行同意了,以月息1%借給了他10000美元。月息1%相當於年息12%,那可是很高的利息。一個月以後,這個人又來了,還給銀行10000美元本金和100美元的利息。這個人其實是為了存車,他覺得把勞斯萊斯放在一個普通的停車場他不放心,要是專門請人看管又太貴,於是他就想到了這種方式。在一個對所有人都平等的規則面前,他看到的不是規則的限制,而是規則當中的機會,這就是財商比較高的表現。

據說巴菲特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巴菲特說他不怎麼交稅,他不賣股票也不拿分紅,所以基本沒有收入。可是日常生活總要花一些錢,那怎麼辦呢?巴菲特就把自己的股票抵押去借錢,借完錢之後過兩年再還。錢花完了之後再借,所以他永遠沒有收入,但永遠有錢花,永遠也不用交稅。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巴菲特,就是因為他知道用這種方法讓錢合理合法地變成自己的。

我們曾經講過點「錯」成金的道理,意思就是當你看到一個系統、一套規則體系的漏洞時,那就是機會所在。但是,普通人看到的只是規則和限制,頂多只是發發牢騷。有評論認為,企業家和非企業家、有創新精神的人和沒有創新精神的人,在性格或處事方式上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當別人抱怨的時候,企業家和有創新精神的人總是能夠從別人的抱怨中發現機會,而普通人只是抱怨,說說而已。

舍費爾所著的理財童話書《小狗錢錢》中說,抱怨和痛苦之間的關係是植物和肥料的關係。意思是抱怨多了,就像不斷在給植物施肥,結果痛苦也越來越多,就越茁壯地成長。書里還說,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因為困難而放棄,而是因為放棄才困難。

關於錢,書里還提到了一個很多人都會犯的毛病,就是我們的貧困有時候是基於對財富、對錢的誤解。比如,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給孩子灌輸的觀念和行動的影響都是錢很難掙,有錢人都是壞人。所以,孩子長大以後對錢就有一種焦慮感,當他想要錢的時候,被喚起的就是焦慮而不是渴望,想得到又不敢行動,一直在那兒糾結。

稍微好一點兒的教育是對錢有願望,但願望與渴望還是有差別的。人在餓了、渴了的時候,肯定會用自己的行動去找水喝、找東西吃,而人只有在最餓、最渴的時候,才會主動、最有創造性地想出一些辦法來。所以,《小狗錢錢》裡面說,我們有時候容易對一個東西產生好奇,想去嘗試一下,但是不能因此阻礙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太多的人做事猶豫不決,就是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完全弄懂一樣東西,實際上,真正付諸實踐比純粹思考要聰明得多。當一個人好奇的時候,他就想先把一個東西搞明白了再去做。但當他渴望的時候,他就會立刻要去做。

一個飢餓的人得到麵包,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麵包干不幹凈。執行力就來自於真正的渴望,在《執行》一書里作者寫道,很多公司之所以缺乏執行力,是因為領導和員工沒有執行的激情和渴望,就只是好奇而已,開會的時候熱烈討論一下,開完會後大家就散了。由此我聯想到現在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觀念。現在各方面條件越來越好了,父母可以給孩子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是忘了給一樣東西——匱乏感,缺乏匱乏感當然也就缺乏隨之而來的渴望。

《小狗錢錢》里還有一句話:「如果你只是帶著試試看的心態,那你最後只會以失敗告終,你會一事無成。嘗試純粹是一種借口,就還沒有做,你已經給自己想好了退路。」想做一件事情,就要有「亮劍」精神,就好像電視劇里一些戰士一聽說要跟敵人打仗,都興奮得嗷嗷叫。如果沒有這種「精氣神」,你幾乎很難做成什麼事情。財商是一種智商,但從本質上來說,首先是激情不夠,渴望不夠。

現在許多成功的企業家童年的時候是很貧苦的,家裡面有很多孩子,家鄉也沒有什麼機會,後來闖出了一條生路。所以,他們對於財富有一種渴望,渴望到想象得非常真切的地步。稻盛和夫就曾經說過,渴望的畫面是彩色的,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在特別寒冷、特別飢餓時,想到的是祖母給她準備的烤鵝,她真真切切看到了那隻烤鵝,這才叫作渴望。

平安保險公司曾經發布過《中國平安國人財商指數報告(2011)》,說中國人的財商剛剛過及格線,並表現出高態度、缺知識和低行動三個特點。就是自己很想有點錢,很想提高自己的財商,但是知識缺乏,行動更少。

有一位搞哲學的黎鳴老先生,他認為人可以分成三種:官人、商人和情人。當然,有些人可能是兩種心智模式混在一起的。

第一種人是官人,他們很能吃苦,很能受累,也沒有多少錢,但是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會指向一個東西——在人群中的影響力。對於一些有可能影響到他們權威的事情,他們會立刻暴跳如雷。這種人很快就會成為人群中的領袖,他們不在乎錢,但不能傷害了他們的權威性。就像猛獸劃定自己的地盤一樣,他們的權威絕對不容侵犯。當他們還小的時候,他們就善於組織,想出點子,組織大家去玩遊戲,積極主動甚至超額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他們的特點是愛張羅,權威意識很強、地盤意識很強,黨同伐異,罩著順著自己的人,幹掉逆著自己的人。

第二種人叫商人,他們總能用別人的錢來為自己賺錢,用未來的錢掙現在的錢,最高級的是用別人未來的錢來掙自己現在的錢。比如說這個東西他買不了,他就先向別人借點錢買下來,再用一個對沖的方式把它消化掉。商人的第二個特點是,他們總能把自己的優勢和價值表述得非常清楚。他把一個東西賣給你時,讓你覺得自己好像撿到了一塊寶,而當他買你的東西時,他能迅速戳穿你的價值,讓你覺得他願意買你的東西是你的幸運。

這聽起來像那些投行的人。有個小故事說,有一個賣水果的小販對著一堆爛了的蘋果發愁,二折的價都沒有人要。這時來了一個投行的人,欣然把這些爛蘋果全買下來了。這個投行的人把蘋果皮削了,把爛的部分挖掉,然後把好的切成丁,做成了一盤水果沙拉,弄了個金盤子盛著,然後把這盤黃金水果沙拉放在五星級酒店裡賣,最後賣出的價格是他買的爛水果的價格的100倍。這是關於投行的著名笑話。還有一個說法是,投行的人能夠把他的外祖母和祖母都包裝成18歲的姑娘,然後把她們嫁出去。當然,這個笑話有失厚道。不過,這說明一個問題,賣水果的小販只知道一種賣蘋果的方式,但是投行的人有N種方式。

其實,天底下的生意無非兩種,一是把東西打包一起賣,而是把東西拆開來賣。李嘉誠就精通此道,他把幾個業務買過來進行合併,業務整合之後就拿去上市了。商人有個特點,他們總能替別人考慮問題,因為他們知道生意要長期做下去,所以他們不那麼講面子,不那麼講自尊,他們看重的是可持續的交易。商人的核心關鍵詞是發現價值。

第三種人叫情人,不是男女之情的那種情人,而是指作家、藝術家、文人以及公司里營銷部門的員工。他們做事情主要是出於某種愛好、趣味和美學意味,推動他們前行的是他們強大的理想主義情懷,或者是某種美學的意義的東西。

其實,掙到錢了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掙不到錢也沒什麼好受傷的。我們只是想說,能不能掙到錢是一種心智模式,有沒有權力、影響力或領導力是一種心智模式,能不能自我實現、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也是一種心智模式。官人、商人、情人對應的是三種人格,用這個劃分來關照自己的話,我們就知道如果自身是一個性情中人,就不必非得追求去當官或是做生意,因為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會自問:幹嗎要委屈自己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