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看病的正確方式,讓孩子少遭罪!

孩子一生病,全家都鬧心,每次去醫院都是人滿為患,挂號難、排隊難,好不容易輪到自家孩子,一著急病情描述不好,還沒跟醫生說上幾句話,單子已經開出來了。準確描述病情,讓醫生更快更直接地給出診斷,同時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身體檢查,所以說帶寶寶看病也是一門學問。

描述病情理重點,由一人說明

1、回顧病史及疾病變化趨勢,比如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燒的,是越燒越高還是越來越低,來醫院之前有沒有進行過治療,在家有沒有用藥等。

2、描述主要癥狀及孩子生活環境中是否有類似的疾病狀況。

3、千萬別七嘴八舌,人多啥都說不清。

不要用籠統的詞、用數據客觀敘述

在描述病情的時候,少用籠統的詞,多用數據。「老是、一直、好久、從來……」 NO!,對孩精確表述,比如:發燒一天半,昨天晚上10點開始。客觀的敘述要大於主觀描述,如果只用你的標準來描述,可能讓醫生感覺這個事情拿捏不準,從而影響診斷效果。

Advertisements

有的家長做得非常好,自製了表格,孩子吃奶多少,體溫多少,幾點排便,大概什麼狀況,每天記一篇,包括寶貝的過敏反應。醫生一翻看,用不著那麼多語言,孩子基本狀況就形成了。

看醫生要帶上病歷和藥物說明書

很多時候都需要複診,最完美的情況是剛好掛到上一位醫生的號,但這種情形太過理想化。帶上病曆本和檢查結果,之前吃藥的空盒子也帶上,以便複診的醫生診斷。

看病時醫生說的話一定要仔細聽,聽不明白就問,直到弄清楚,特別是用藥的劑量和時間。

描述疾病的自然變化和藥物干預后變化

我們以發燒為例,自然變化指的是發燒過程,藥物干預就是用了退燒藥以後的體溫的狀況。

不僅要告訴醫生孩子什麼癥狀,還要告訴醫生做了哪些藥物干預,以及藥物干預之後有哪些變化,最好是記錄下來,把已做過的各項檢查報告單及診斷、治療方法提供給醫生,一方面供醫生參考,另一方面也可避免重複檢查,減少寶貝接受不必要抽血或X光線照射。

Advertisements

關注並描述孩子的一般狀況

除了向醫生介紹主要的癥狀外,寶貝的一般情況也要向醫生說明一下,吃了幾頓,吃了啥,精神狀況如何,大小便情況及睡眠有無變化,吃喝拉撒睡代表著孩子的整體健康狀況,詳細表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