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如何防治豬副嗜血桿菌病?

近年豬場主要細菌性傳染病的病原體是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大腸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等,而副豬嗜血桿菌占以上各類菌的分離率達到四分之一。由於副豬嗜血桿菌比其它病原菌較難分離,實際感染率更高。

豬副嗜血桿菌病又稱為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是由豬副嗜血桿菌引起豬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呼吸道癥狀和發生關節炎為特徵。

豬副嗜血桿菌寄生於病豬的上呼吸道內,屬於條件致病菌,可以受到外界各種誘因而發病。

該病與豬體抵抗力差、環境衛生不良及飼養密度過大有極其密切的關係,當豬群密度大、過分擁擠、圈舍內空氣混濁、轉群、運輸、抵抗力下降以及豬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時,都可使副嗜血桿菌變得活躍,加劇病情。

Advertisements

病豬體溫升高40.5~42℃,精神沉鬱,反應遲鈍,食慾減退或廢絕,咳嗽,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體表皮膚髮紅或蒼白,耳尖發紫,眼瞼皮下水腫,行走緩慢或不願走動,出現跛行,腕關節,跗關節腫大,共濟失調,臨死前側卧四肢划水樣,起立困難,有的會無明顯癥狀突然死亡。

剖檢時可見胸膜炎,有纖維素性或漿液性滲出,胸水、腹水增多,肺臟腫脹、淤血出血,有的發生粘連。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有大量纖維素滲出,喉管內有大量黏液。腹股溝淋巴腫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樣,頜下淋巴結出血特別嚴重,肝臟邊緣亦很嚴重,脾臟邊緣有梗死狀。關節炎時,關節腔內有膠凍樣物。由於本菌是條件致病菌,所以平時要注意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降低不良環境對豬的刺激而減少本病的發生。

Advertisements

原因分析

是什麼因素導致副豬嗜血桿菌病爆發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1.藍耳病爆發是誘因。由於豬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藍耳病毒感染,致使豬群的免疫力大大下降;另外部分豬場存在不同程度的圓環病毒感染、再加上流感病毒等疾病。這些病毒都可以輕易地破壞肺泡巨噬細胞,造成免疫抑制。

2.支原體感染是幫凶。支原體肺炎是豬呼吸道疾病的鑰匙病。支原體粘附於氣管纖毛,造成纖毛的凝集及缺失,導致氣管粘膜清除雜質的功能下降,致使包括副豬嗜血桿菌在內的大量細菌入侵到肺臟。

3.飼料中黴菌毒素污染雪上加霜,在筆者走訪的多數豬場中,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飼料霉變,而多數豬場對此漠不關心或視而不見,這就造成了黴菌毒素持續感染豬群。黴菌毒素可損害肝臟,造成免疫抑制,機體抵抗力降低。

4. 管理不當,通風不好,應激等也是引發副豬嗜血桿菌病重要因素。 

  

防治措施

發生本病時,可以用對氟喹諾酮類、頭孢噻呋鈉、氟苯尼考、多西環素、慶大黴素等抗生素對病豬進行肌肉注射。對於未發病的豬群,採用以上藥物拌料的方式,同時對全群用電解質多維和維生素C粉飲水,也可在飲水或飼料中加入免疫肽或黃芪多糖,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減少應激反應等。

豬群普遍帶有副豬嗜血桿菌,將副豬嗜血桿菌徹底清除出豬群以控制該病發生的措施並不可取,因為1周齡前的仔豬鼻黏膜就可能有副豬嗜血桿菌的定植,所以僅通過早期斷奶來根除該菌不可能取得成功。雖然使用副豬嗜血桿菌疫苗是預防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臨床反映效果不一,這可能與副豬嗜血桿菌本身血清型較多且交叉保護力弱有關。分析表明許多應激因素以及免疫抑制病的存在是引發副豬嗜血桿菌病的關鍵,因此要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與全進全出措施,控制環境帶來的應激,減少豬群流動,杜絕不同日齡的豬混養等。

抗生素預防或口服藥物治療對副豬嗜血桿菌的發展有一定效果,一旦臨床癥狀已經出現,應對整個豬群所有豬進行注射抗生素治療,而不只是對那些表現出癥狀的豬用藥。在仔豬去勢、免疫、斷奶、轉群、長途運輸,感染藍耳病、圓環病毒病有繼發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威脅時,採用長效廣譜抗菌素「易速達」,按照每20公斤體重注射1mL的方法進行保健,對預防副豬嗜血桿菌及其表現相同癥狀的鏈球菌、巴氏桿菌、豬霍亂沙門氏菌、胸膜肺炎放線桿菌都非常有效,注射一針維持7-10天療效。由於副豬嗜血桿菌的特點,副豬嗜血桿菌是最容易產生抗藥性的細菌之一,許多藥物長期使用效果已經不理想,試驗證實:泰拉黴素(「瑞可新」)作為目前最新最先進的大環內酯類抗菌素,對副豬嗜血桿菌病非常有效。在斷奶時按照每40kg體重注射1mL「瑞可新」的方法進行保健,保健一針維持14天以上療效,是目前預防和治療細菌性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藥物之一,單劑量給葯即可達到卓越的效果,還可減少因多次注射給葯的應激,是目前預防和治療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理想選擇。「瑞可新」不但殺滅副豬嗜血桿菌,還可強力殺滅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豬肺炎支原體、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等,採用以上保健方法,可以明顯地提高仔豬的成活率與生長速度,改善料肉比,達到高投入高產出的目的,豬群成活率提高了,料肉比改善了,飼養成本反而會下降,最終達到養豬盈利!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