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待在不屬於你的地方《摔跤吧!爸爸》

如果想要離開那個不屬於你的地方,總是需要放棄些什麼。

《摔跤吧!爸爸》是阿米爾汗近年來的口碑之作。這部電影通過一個講述一個父親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培養成職業摔跤手,來對印度階級社會進行諷刺,同時也用追求夢想來呼籲人們尊重的女性社會地位。

這位摔跤爸爸曾經是一個全國範圍內的摔跤冠軍,但是因為家境與生活的原因,只能放棄自己成為世界摔跤冠軍的夢想。一直懷揣著摔跤夢的他,將夢想寄託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因為妻子一直沒有剩下男孩,所以他決定開始對自己的兩位女兒吉塔與巴比塔進行培養。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印度,可不僅僅是重男輕女這麼簡單,整個社會的氛圍普遍信奉男尊女卑。這位摔跤爸爸可以將自己的兩位女兒作為培養對象,就已經給予了整個印度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一記耳光。

Advertisements

在一開始吉塔與巴比塔找借口不願意訓練,爸爸決定減掉他們的頭髮。這件事之後,她們不僅對摔跤失去了興趣,更是認為自己的父親對她們沒有一點的仁慈與愛意。可是在一次婚禮上,抱怨的吉塔與巴比塔被一個只有14歲便要嫁給一個陌生人的新娘點醒。這時她們才明白,自己的父親並不是在限制她們,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她們獲得更多的自由。爸爸並沒有其他的本事,只有將自己畢生所學的摔跤本領傳授給她們。成為世界冠軍是爸爸的夢想,但是讓女兒們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才是目的。

關於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問題,看似與電影中的情節相似,都是強加給自己的孩子一些自己本沒有實現的夢想。其實不然,這種夢想的轉嫁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跟其他人的孩子比較,想盡辦法讓自己失敗的人生不在孩子身上重演,將孩子變成了一件可以撐足自己面子的武器。還有一種便是生存技能的傳授,因為這類家長深知『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的道理,他們的共同點是,自己都精通這項技能,可能沒有太成功,但是在這個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所教之事都是擅長的領域。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聽話,有些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因為孩子從來不會聽家長告訴自己什麼,而是看家長在說那些話的同時,自己是否也在那樣做。

Advertisements

訓練過後當然要進行實戰了,在第一場戰鬥時爸爸就已經道出成功的第一步需要什麼,那就是克服自己的恐懼,也就是要有勇氣去開始。

在這部電影中,摔跤象徵著人們的理想。我們總是會喜歡很多事,但同時也知道,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但是多數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到頭來自己沒有做好任何一件事。原因在與自己喜歡一件事的時候總是充滿了平步青雲的幻想,卻又在幻想的馳騁中被那些還沒有到來的困難所擊退,所以也就是想想罷了。

可能你會說,我開始了啊,到頭來還是失敗了啊。那麼我想你的遭遇與吉塔一樣,在面對失敗時,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吉塔面對自己與俄羅斯對手的失敗,失去了信心。當她得到了父親的支持后,重新減去了頭髮,回到了訓練之中。吉塔明白,成功的第二步在於,每當自己打算放棄的時候,就應該想想,自己是怎麼走到今天的,當初的堅持到底為的是什麼,是為了遇到一個挫折而放棄,還是為了在困難面前迎頭而上?

很多時候我們不明白,為什麼有很多在跟別人較勁的時候,總是喜歡把上衣脫下來,這些人看似莽夫,實際上這是一種人類不忘初心的潛意識行為。這種行為在客觀上反映出,人類面對困難時,總是喜歡儘可能的回到人類本來的面貌,脫光了太不雅觀,所以只能簡單的卸下自己的一些束縛,給予自己的內心一種回歸本初的力量。吉塔將頭髮剪短,就跟班上那些高考失利復讀的學長一樣,他們有的會開始晨跑,有的會將自己原來舊物擺在桌上,或者在課餘時間反覆聽同一首歌曲。他們之所以認為這種行為可以讓自己在下一年取得好成績並不是迷信,而是對自己初心的一種尋找。

隨著生活的繼續,不管是物質上的充裕,還是思想上的匱乏,都會無形給予我們壓力。得到的越多,就越害怕失去,一無所有的人往往視死如歸、無所畏懼。當下的生活總是能給我們理由去放棄那些自己曾經熱愛的東西。如果現在的生活是美好的,也許應該放下的是那個夢想;但如果你心存不甘,又對現在的生活充滿失望,選擇權也同樣在你的手中。

我們也許沒有吉塔那樣的父親,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給我們指明方向。但是飾演摔跤爸爸的阿米爾汗告訴我們:成長是痛苦的,改變也是痛苦的,但是最痛苦的是老死在那個不屬於自己的世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