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張繼以一首代表作,讓姑蘇寒山寺遠近聞名!

這是一首千古傳唱的名作,大約作於詩人張繼在安史之亂后避地吳中時。寒山寺在今天蘇州的楓橋鎮,建於南北朝梁國時期,自張繼這首詩后,便聞名遐邇了。

《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成為經久流傳的佳作,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這首詩意境極美,意象選取十分用心,首句「月落烏啼霜滿天」,用烏啼突出月夜的寂靜,而在色彩上月色潔白,天穹漆黑,繁星點點綴於夜空,彷彿霜滿大地,黑白分明且光色的布局也充滿美感。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江畔的楓樹、漁船的燈火色調上均偏暖,在前句所鋪染的星月夜色中格外顯眼,愁眠本在詩人,而托於江楓、漁火,賓主易位,使情境相互交融。加上兩句音節流利,平仄調適,讀來甚覺悅耳。於是在此二句中,詩歌的色彩美,建築美,音樂美都得到完美展現,故能膾炙人口。

Advertisements

第三句從詩人所作的松江一隅盪開,直至姑蘇城外的寒山寺,當讀者思緒正被牽引到那裡時,第四句接過來:「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將時空焦點又收回到詩人立身之處,一放一收,通過悠悠鐘聲串聯,令遐思彷彿音波飄來盪去,讀者便不知不覺為之牽引而進入詩境里,感受詩人那不可名狀的愁緒。如果說前兩句是寫景成境,后兩句則是以境化景,令讀者在想象中感受那場景,這是寫景抒情的更高妙手法。所以此聯更為點睛之筆,其傳誦更廣。

關於寒山寺夜半鐘聲,昔人曾懷疑其真,以至於議論紛紛。宋朝文學家葉夢得《石林詩話》為我們解開了這個謎團:「歐陽文忠公嘗病其夜半非打鐘時。蓋公未嘗直吳中,今吳中山寺,實以夜半打鐘。」葉夢得是蘇州人,此言當不虛。今日的寒山寺依舊是蘇州名勝,此寺歷經千年流傳,寒山寺的鐘聲早已成為民族文化一點深深的印記。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