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兒童遭受性虐待



文|Joy Xu

先借用上面那張美國舊金山兒童虐待理事會的宣傳海報來說明兒童虐待對我們社會最嚴重的影響。

海報上前半段的內容大致為:

「在美國,平均有80%的囚犯曾經是受虐待的兒童。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如此努力地來幫助今天的受虐兒童,以免他們日後給他人造成威脅。」

兒童虐待是由幾種基本的行為類型所組成的:身體虐待、忽視、情感虐待和性虐待。

其中,對兒童的性虐待或稱性侵害是指對兒童進行任何形式的性接觸。一種更廣泛的定義還包括沒有身體接觸的行為,比如面向兒童暴露生殖器、讓兒童暴露身體、讓其對自己進行性刺激、通過讓兒童賣淫或製作色情用品來謀利。對於已經確認的情況,大部分的施虐者為兒童的家人或認識的人。

也因為這種私密性,導致這類情況很難被界定,很多兒童被性侵的事件並沒有被發現或報告出來。

雖然近些年大眾的意識有所提高,但被報告的情況還是不多,很可能源於公眾和相關人員擔心誤報的法律後果和社會影響。同時,預防的措施也的確產生了一些效果。

童年期遭受過性虐待對兒童的生活會產生持久的影響,可能直到他們成年以後都難以消除。而且,如果未接受適當的干預和治療,可能會反覆不斷地遭受傷害,在未來的很長時間都會表現出嚴重的癥狀。

初期影響

一般來說,初期影響界定為發生事件后的兩年內。 性虐待的急性反應更類似於兒童的一般應激反應,比如恐懼、焦慮、易怒、抑鬱、衝動、注意力難以集中、日常生活退縮等等。 針對不同的年齡層可能有如下的情況:

  • 學前兒童:害怕、做噩夢、退行(比如遺尿)、 帶有性特徵的行為以及攻擊行為。

  • 學齡兒童:除上述癥狀之外,還有學校適應、同伴相處及學習困難的可能。

  • 青少年:會用外化的不良行為來表達內心的痛苦,比如吸毒、違法,甚至自殘,進而出現抑鬱及反社會行為。

其實,這些反應也受個體所在的文化背景影響。比如,我們亞裔的兒童會較少表達出憤怒的情緒,也不會以性途徑的形式發泄情感,但因為從親人和社會所得的支持比較少,會更傾向於自殺。

還有一部分的受虐兒童,起初並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癥狀,而大部分表現出癥狀的兒童,在事件發生后的一年左右的時間后,也會明顯恢復。這些孩子可能經歷虐待的破壞性比較小,或是在事發后得到很多的支持性反應。

但隨後的研究發現,兒童的這種癥狀可能會延遲出現,他們也可能壓抑了自己的感受,在以後的成長中的體驗情感會相對困難,這就涉及到了長期的影響。

長期影響

  • 心境和情緒障礙:這種情況會在青春期後期和成年期加劇,並可能導致自殘及自殺的行為。

  • 人際關係障礙:難以信任他人、與父母交流困難,育有子女后,也難以和自己的孩子交流。

  • 物質濫用:處於長期的情緒痛苦會藉助酗酒和吸毒的方式,用以暫時緩解低自尊和孤獨感,應對不愉快的記憶和現實中的壓力,以求一時的放鬆和解脫。

  • 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 :表現出PTSD的部分或全部癥狀,臨床綜合征表現為噩夢、創傷事件的閃回、面對威脅時的無助感和焦慮感。

  • 解離狀態:受虐兒童會依賴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逃避那些事件的影響和記憶。但隨著時間及事態的延伸,這種分裂的體驗和感受,很可能會發展為某些人格障礙。

  • 創傷性行為:性虐待以不正確的方式發展了兒童的性知識和性行為,可能會讓他們出現與年齡不相符的性行為,比如當眾手淫、暴露生殖器官;這也會歪曲兒童對身體和性的看法,可能導致進食障礙、自傷行為;而等他們到了成年早期,可以會以濫交、性攻擊、賣淫等方式再次出現。因為早年的經歷,會嚴重損傷個體正常的自我意識和自我保護的發展,他們在成年後,會缺乏識別危險情境及人物的能力,或是不知如何應對不情願的性關係。所以很有可能在成年後會因經歷強姦或家庭暴力,而再次成為受害者。

  • 犯罪和反社會行為:引用的海報只是說明受虐待兒童最嚴重的影響,儘管受虐使個體日後出現犯罪行為的風險增高了,但相對於其他虐待行為的受害者,發生犯罪的比例要低很多,而且也並不高於一般的兒童。

當然,並不是所有經歷過虐待的兒童都會經受永久性創傷,有部分兒童的表現卻是相當好。能夠使這些兒童克服在大多數情況下困擾其他人一生的壓力與創傷的原因,在於他們所具備的一種品質——順應力,也叫心理彈性。

順應力強的兒童如同嬰兒一樣更容易撫慰,能夠引發所在環境中大多數養育者的關心。也就是說,他們更能夠通過激發別人對他們自身發展有利的行為而創造自己的環境。

性虐待對兒童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兒童和虐待當時的特殊環境,包括身體接觸的性質、時間長度和頻率、以及施虐者的身份。一般來說,如果這涉及到與兒童有親密關係的人、有實質性的行為、行為又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再加上兒童的母親所給予的支持很少的話,那產生的創傷及後續癥狀的可能會比較大。

由此可見,家庭在幫助孩子處理虐待事件的影響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支持,尤其是母親的支持,是改善孩子狀況的關鍵。

預防

在美國,已經有針對兒童性侵害的預防項目。面向兒童,通過遊戲、木偶劇、漫畫、書籍、科教片來教給孩子如何有效的使自己的身體得以保護,並區分何為不適當的觸摸。

當發生性侵行為時,也教給孩子三種策略:說「不」;離開攻擊者或現場;將發生的事情告訴給所信任的成人。

同時面向家庭,幫助父母識別相關的跡象,保護自己的孩子,也致力於對相關專業人員的技能訓練,鼓勵他們留意性侵的跡象並對事件開展調查。

由此,我們也可以從中設定出父母從哪些角度可以預防這種狀況的發生:

  • 讓孩子知道他們的身體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觸碰,孩子有權制止任何想要觸碰他們身體的人。

  • 教會孩子了解身體隱私部分的概念,讓孩子懂得適當的觸摸和不當的觸摸之間的界限。

  • 幫助孩子知道如果發生不好的觸碰時,可以去找誰得到幫助。可以通過和他們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知道如何告訴他人。

教會孩子們分清什麼是不恰當的觸摸

干預與治療

對兒童性虐待的影響已經有很多了解,但相關的治療才剛剛起步。因為這種經歷很難預料會如何影響個體在短期或長期的負面後果,所以治療必須滿足受虐兒童各個年齡段的需求。對受過性虐待的兒童,治療也需要涉及一些關鍵性的要素,使之恢復安全感、信任感和羞恥感。

  • 安全和支持性情境 :事件披露后,最初的干預措施是控制由事件所引起的危機及與之相伴的焦慮和恐懼。對於年幼的兒童,我們會運用遊戲療法,通過鼓勵兒童擺弄玩具,安全地讓兒童與創傷事件保持一定的距離,逐漸緩解情緒,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 重新獲得控制感:對於伴隨著事件所產生的憤怒和悲傷的情緒,我們會通過一些藝術治療的方式,比如繪畫、沙盤、陶塑來幫助兒童疏導和宣洩;而通過行使遊戲中的角色權力,兒童也會消除他們長期以來形成的無助感;放鬆訓練還會讓兒童逐漸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

  • 教育和支持:很多孩子不理解為什麼成年人會對他們進行如此的行為,因此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兒童理解,發生性侵事件不是他們的過錯。 通過澄清可能導致受虐兒童自責的信念;通過重塑信心或有其他兒童參與的小組治療,消除他們的羞恥感和疏離感。

  • 適當的支持性關係:增加他們有應對未來問題的個人資源, 特別是父母和其他照料人的關係。當成人能夠事先獲得足夠的知識和幫助,就會懂得虐待對孩子的行為和適應所造成的後果。

所有的治療形式及方案的進行,都需要受虐兒童的父母給予支持。

而對於那些孩子來說,治療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如何反應。如果父母相信孩子,採取行動保護他們遠離騷擾者,積極地讓孩子接受治療。那麼,孩子才可能更好地處理所發生的事情。

但還是有很多孩子在多年後內心仍然會體驗到困擾,因為隨著他們的長大,會感到他們對所發生的事情是有責任的,會因此感到自責和內疚,後續的治療也可以幫助他們處理這些情緒。

重要的是,預防措施和家庭的支持,才會減少或消除這些不必要的傷害。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