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與人類生活——科技改變人類生活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如潤物之細雨,如拍岸之驚濤,滲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忙碌的街道上,一個電話飛去,交代要辦的事情;在電腦前,輕輕的點擊滑鼠,搜索想要的信息;在百度上,瀏覽國內外的新聞„„在過去的一百年裡,量子論、相對論和其他科技進展以我們都無法想象的力量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一、醫學領域內的科技進步對人類生命的影響人類壽命的大幅度延長得益20世紀醫學的迅猛發展和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到七十古來稀」,這是100年前人類壽命的真實寫照。1900年全世界人均預期壽命僅為45歲,而今天這一數字已提高到66歲。聯合國人口署更是把老年人的年齡界限定為85歲以上」。嬰兒出生不久就要被接種疫苗,1921年起就進行人體試種的這種菌苗,趕走了結核病的陰影;患者走進醫院,拍一張X光片就能夠準確診斷病因;科技發展使計劃生育成為可能:1960年,世界第一枚避孕藥丸在美國投放市場,大大緩解了世界人口壓力。青霉素、乙肝疫苗、心臟起搏器、人工器官、避孕藥、器官移植、人造器官、顯微外科、心電檢測、超聲波診斷、核磁共振診斷、斷層掃描成像(CT)„„這些今天看來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發明和技術都是本世紀的重大醫學成就,使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得到保障。我國科學家在上海構建的轉基因牛、羊,使人類看到了「動物藥廠」的曙光。試管嬰兒、克隆羊的問世,使人類生命之火越燃越旺。

二、農業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科技進步導致糧食增長,改變了農業結構,使越來越多的人們過上了溫飽乃至富裕的日子。20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人類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提到溫飽問題,我們自然會想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名字。196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找到一棵自然植株,引發了中國乃至世界農業開始了第二次綠色革命;六、七十年代,他在海南一株野生稻上開始的雜交水稻試驗,改寫了20世紀後半葉中國水稻耕作的歷史,消除飢荒對生命的威脅,為解決全人類的「口糧」問題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也成功地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中國人。三、生物學領域的科技對人類生命的影響無論是醫學,還是農業,它們的諸多進展緣於人類認識和把握生命奧秘的程度。一百年前,孟德爾最先總結得出生物遺傳基本規律。而在35年前,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結晶蛋白質,標誌著人工合成生命時代的開始。雖然中國本土至今沒有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但這卻是公認的諾貝爾獎級的成果。1953年,呈雙螺旋上升的DNA結構的發現,使年輕的生物學家沃森和克里克不由興奮異常:「我們已經發現生命的秘密。」人們從此清楚,無論是小如細菌,還是龐大如鯨,生命遺傳的主宰就是DNA20世紀末才開始並有中國科學家參與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將把所有基因的位置、結構、功能和作用方式弄清楚,變成一本「生命的百科全書」,有了這本「天書」,人類的生、老、病、死之謎將可望得到破解,並進一步得到控制。此外,轉基因技術使轉基因魚、轉基因的西紅柿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四、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交流、溝通與理解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而這在吃飽、穿暖之後尤顯重要。20世紀科技的發展使人類突破時空的約束,開始步入自由王國。20世紀人類在突破空間約束的同時,也開始突破時間的約束。錄音機、攝像機、錄像機、激光唱機和數字音像設備的發明使得我們可以把自己的音容笑貌留給後代,我們也可以耳聞目睹先輩們的風采。在過去100多年裡,無線電波、網路技術等肉眼似乎無法觀察到的發明,使得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從本質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從電話到電報,從移動通信到傳真機,從收音機到電視機,猶如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使人類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為方便。觀看甲A球賽的球迷可曾想到,實現直播的是國產「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100年前,人們要給異地的親友送去問候,大多要依靠驛差的長途跋涉:從北京到廣州2800公里的路程,即使是「加急」馬不停蹄也要2天才能將消息傳到。而1969年問世並已風靡全球的網際網路,讓我們坐在電腦前輕點滑鼠,遠在萬里之遙的友人便可以在瞬間收到你發去的電子賀卡。遠在異地求學或工作的遊子念家了,想爸爸媽媽了,只需坐在電腦前與家人視頻便可以一解相思之苦。一個在昔日李自成屯兵養馬的陝西商洛山區,農民如今已經用互聯網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過去銷路不暢的生豬、板栗、大豆一時間供不應求。到1999年底,全球網上部落的網民達2.6億。計算機網路已經把全世界聯成了一個「地球村」。人們競相把各種信息以適當的方式輸入計算機網路,全世界正在構築一個「數字地球」科技發展正在進一步突破時空的約束,隨時、隨地、互動地傳輸信息正在成為現實。類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加便捷。

五、交通工具的技術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昔日詩人歸心似箭的期盼,已成為今天活生生的現實。在20世紀,從公路到鐵路,從水路到空路,運輸工具的改變徹底變革了人們的出行方式。1903年,萊特兄弟用木頭、電線、布料製作的飛機實現了首次飛行。飛行時間雖然只有短短12秒,卻是一次劃時代的事件。今天,日新月異的飛機製造技術,已可以使人們在24小時之內飛抵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

六、航空航天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正是在20世紀,人類開始走出地球,飛向太空。1957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蘇聯射上天;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1969年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首次踏上月球;太空梭不斷往返於地面與太空之間20 多個國家的數百位宇航員曾經在太空駐足停留„„最近50年取得的這些耀眼的航天成果使幻想變成了現實。航天專家預測,讓人類登上火星,然後飛向更遙遠的星空就要在21世紀實現。可喜的是,1999年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發射成功,中國宇航員駕駛飛船遨遊太空也將變成現實。此外,航天技術使部分育種轉移到了太空,太空小麥、太空水稻和太空甜椒被搬上了人們的餐桌。 七、科技發展對人類勞動力的解放

20世紀科技發展印證了這一真理,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將越來越多的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洗衣機從誕生到發展的多年歷史,就是婦女從繁重的家庭勞動中被逐步解放的歷史;77年前發明的冰箱已經進入遙控階段;1946年被美國科學家意外發明的微波爐,使燒飯做菜在幾分鐘之內就能得到解決。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