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耳鳴經絡拍打方法 耳鳴終於有救了!

耳鳴耳聾拍打方法:

1、起勢:雙腳自然站立,同與肩寬,膝蓋微屈,雙手下垂,送胯放鬆,閉目養神,以下每節拍打時皆如是開始,以調息身心。

2、拍打百會穴和頭部兩側;第一步,拍打百會穴,百會穴在頭頂正中央,是人體的最高點。百脈所會之處。《針灸資生經》上說,百會穴「百病皆主」,即什麼病都能治。此穴百病都會治,所以叫「百會」。拍打百會穴時,用右手或左手掌拍打,或左右手輪流拍打。一般拍打1分鐘;第二步,雙手同時拍打頭部兩側,頭部穴位非常豐富,拍打頭部可激發腦細胞的活力,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清腦爽神、解除疲勞。可治療頭痛、頭暈、耳鳴、耳聾、視力減退、失眠、健忘、面癱、中風偏癱、腦癱、脫髮、感冒等許多疾病,頭部兩側一般拍打1分鐘。

需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拍打頭部時,建議採用摩擦或十指梳頭的方法。

3、拍打大椎穴: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防治外感發熱、咳嗽氣喘、上肢麻痹、自汗、盜汗、腰腿痛、癲癇、抽搐、神志恍惚、頸椎病、背部筋膜炎、脊上韌帶炎、急慢性咽喉炎、中風、腰椎間盤突出、落枕及各種軀幹四肢疼痛性疾病等。拍打大椎穴時,用右手或左手掌拍打。或右手掌拍打后,再換左手掌拍打。一般拍打1分鐘。

4、拍打後背、背部兩側、背部中央督脈:第一步,扭擺拍打後背法,以腰為軸帶動兩臂,左手手掌繞至體後用掌背拍擊後背部,同時右臂繞過體前用掌心拍擊左側後背部(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然後再反方向左右輪換拍打。右手內旋向右下方繞至背後,屈肘用掌背拍擊後背部,左臂同時向左繞過體前用掌心拍擊右肩部,如此反覆拍打,一般拍打遍數為四八拍。拍打時動作要協調,利用肩背及腰部轉動時的慣性。兩臂擺動時肩、肘、腕關節要靈活,拍打力度要適宜。

5、拍打背部兩側。用右掌背或掌心拍打背部左側至臀部,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然後用左手拍打背部右側至臀部,方法同上,可順拍亦可上下反覆拍打,一般拍打8遍;第三步,用掌背或掌心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脈,由背部正中(以手能盡量拍到處為佳)拍打至長強穴,可順拍亦可上下反覆拍打,一般拍打8遍。膀胱經位於背部兩側,膀胱經上有心、肺、肝、膽、脾、胃、大小腸以及腎俞穴等。

拍打後背時,臂應盡量向後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觸的背部得到拍擊鍛煉。如此不斷地扭身、擺臂,兩手交替進行拍打,拍打次數自定。

6、扣擊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各40次(附圖),以及耳周圍各1分鐘;以深度酸脹為佳。耳門穴位於頭部側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張口時取穴。聽宮穴直上0.5寸之凹陷處,主治耳鳴、聾啞、牙痛、以及其他常見的耳部疾病等,該穴是治療多種耳疾重要的首選穴位之一。

聽宮穴位於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主治耳鳴,耳聾,聤耳,聾啞,癲狂,齒痛,及神經性耳聾,中耳炎,外耳道炎。

聽會穴位於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當聽宮直下,下頜骨髁突的后緣,張口有凹陷處。《百症賦》中「耳聾氣閉、全憑聽會、翳風」。主治耳鳴,聤耳,齒痛,口眼歪斜,突發性耳聾,中耳炎,外耳道癤,顳關節功能紊亂,腮腺炎,牙痛,咀嚼肌痙攣;面神經麻痹,腦血管後遺症。

翳風穴位於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日:若人患耳即成聾,下手先須覓翳風。主治耳聾耳鳴,頭痛牙痛,腮腺炎,下頜關節炎,口眼喎斜,笑肌麻痹,甲狀腺腫,面神經麻痹。

7、點擊少海穴、俠溪、解溪穴各3分鐘,第一步,點擊少海穴(附圖),屈肘,當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點擊時可在肘橫紋尺側紋頭凹陷處取穴。亦可直接拍打肘關節內側,少海穴為心經合穴,海為諸川之匯,深闊無量。在人身以少陰為六經之最里。其所治症為表表裡虛實寒熱以及七情志意等病,本穴治症,極為夏雜,牽及多經之病,有如眾症來歸者,故曰「少海」。一般拍打1-3分鐘。

第二步,點擊俠溪穴(附圖),該穴位於足背外側,位於足背第四、五趾之間的趾縫端,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主治疾病頭痛,眩暈,驚悸,耳鳴,耳聾,目外眥赤痛,頰腫,胸脅痛,膝股痛,足跗腫痛,瘧疾。

第三步,點擊解溪穴(附圖),位於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踺與趾長伸肌腱之間。主治神經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以及高血壓等。

8、按揉外關穴,外關穴為「聰耳神穴」,為三焦經之絡穴,它在腕背橫紋上2寸,尺橈骨中間((附圖)),與內關相對。外關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手少陽之絡,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三焦經。有清熱解毒、解痙止痛、通經活絡之功。按摩外關穴具有充實三焦元陽之氣,引導元氣出納運化於一身的效果。這個穴位瘀阻的時候,會引起耳膜弛緩不收,塌陷的耳膜就無力恢復常態。防治老年人聽力下降、耳鳴、耳聾、腰背酸痛等癥狀。

9、按揉合谷穴120下(附圖),大拇指豎直,大拇指有兩節,中間這個紋叫指橫紋,用右手的指橫紋放在左手虎口的線上,然後把大拇指彎曲,大拇指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合谷穴。所謂面口合谷求,即頭面五官的疾病,可按摩合谷穴。合谷穴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主脈浮於表,傷寒大渴,發熱惡寒,頭痛脊強,耳聾,下齒齲,喉痹,面腫,唇吻不收,口噤不開,偏正頭疼,偏風,風疹,腰脊內痛。

10、摩擦腰腎,雙手放在腰眼部位,從上向下摩擦腰腎,從腰部向下斜擦至尾閭處(長強穴),再回頭從腰部反覆搓起。摩擦腰腎可補腎壯腰和加固元氣,還可以防治腰酸,一般36遍左右。

11、雙拳按摩腰眼(附圖):雙手輕握拳,用拳眼緊貼腰部旋轉按揉腰眼(位於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一般1分鐘左右;

12、拍打命門、腎俞穴(附圖):第一步,用雙拳拳眼或雙手掌心輪流敲打或拍打命門,拍打時,身體略微前傾,便於拍打,一般拍打八十一下,所謂「九九打」;第二步,雙手半握拳以拳背或雙手掌心輪流敲打或拍打左右腎俞穴,身體略微前傾,便於拍打,右手敲打或拍打左腎俞穴,左手敲打或拍打右腎俞穴,一般為九九打,左右腎俞穴各拍打八十一下。

13、全身上下顫抖(瞬間強腎法):A、全身上下顫抖,所謂百練不如一顫,基本要領,身體站立,自然、放鬆,兩臂下垂,兩腿略寬於肩,身體隨兩腿一直一曲有節奏地上下顫抖,速度根據個人身體狀況而定,幅度要感覺到胸肌震顫起來為標準,腳跟挨地離地均可,時間可長可短。

B、瞬間強腎法,雙手握拳,拳心虛空,貼在腎腧位置,利用膝關節的上下抖動進行反覆摩擦,雙拳不動,雙腳隨著身體抖動輕微起踮,感覺到腰部輕微發熱為止。這種運動被譽為中醫里的金匱腎氣丸,有溫補腎陽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補腎方法,瞬間強腎法是道家仙學泰斗胡海牙老先生所獨創。

瞬間強腎法可與全身上下顫抖結合運動,因為其方法原理都一樣,全身抖動時或兩臂下垂(即標準式全身上下顫抖),或雙手握拳貼在腎腧位置(即瞬間強腎法),交叉輪流進行亦可,全身上下顫抖和瞬間強腎法加在一起一般3-5分鐘,時間長則更佳。

所謂百練不如一顫,顫動屬於較緩和的運動。用不著將身子跳離地面,只是有意識地把自己的身體像篩糠一樣顫抖,顫動運動身體所產生的振蕩,就像篩面時篩子所產生的振動一樣,篩子抖動篩子里的麵粉就會瀉漏下來,人身子顫動時氣血就能在經脈里暢通運行,華佗說得好:「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瞬間強腎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動腎氣,短時間內使人體陽氣生髮起來。《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日: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瞬間強腎法對腎虛,慢性腰脊勞損,腰間盤突出的病人非常實用;對過度疲勞、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效果良好,不僅能緩解疲勞,還能在短時間內補足腎氣。腎乃先天之本,主人體水液,喜暖怕寒。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好靜不好動,導致人體陰氣過盛,陽氣相對不足,會產生乏力、疲勞、健忘等癥狀,人老腿先衰,腰腿通相聯,其實是腎氣衰了,按摩腎腧有直接補腎的功效,腎氣足了,自然腰背就不彎了。

14、「哈」字吐氣法:身體站立,雙手放鬆自然下垂,雙腳腳尖掂起,腳跟抬起(盡量抬高),兩肩聳緊,吸氣,發出「哈」的一聲,同時腳跟落地。要有彈動,急吸快呼,放鬆全身。腳跟落地時,膝蓋要稍微彎曲,勁自然內收,用巧勁,以免蠻勁腳跟著地,震動後腦,一般「哈」3-7次。

「哈」字吐氣法:強化人體內部的組織機能,增強體內的氣機活動,疏散淤滯,使氣機條達通暢,調理氣鬱情急等情緒和臟腑的功能。

15、收勢(捧氣灌頂法):雙掌由背後經體側向上經頭頂,雙掌向斜上方,像大漏斗一樣,充分吸收宇宙和太陽的能量和光明,爾後雙掌心朝下緩緩按下於小腹前,稍停一會,意想全身氣血歸向丹田,雙手自然回歸體側緩緩收勢結束。

捧氣灌頂法通過吸收宇宙和太陽的能量和光明,觀照自性,體內所有病毒和污濁之氣均將排出;而丹田是真氣升降出入之基地,意守丹田,可以培補元氣、納氣歸根;調節人體上下氣機平衡;有利於形成胎息,從而益氣養神,益精補髓,調和氣息,安和五臟,氣機通暢,駐顏抗老。此外,意守丹田,還有助於經脈之氣,促進經氣運行以疏通經絡,提高人體的氣化功能,促進人體的再生能力;最後,意守丹田,有利於煉精化氣,恢復生理機能。元精充沛,百病減除,從而達到防病健身,益壽延年。

四、耳朵按摩保健操:

耳朵上的49個穴位和各部位與體內的五臟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因此把它形容為「縮小了的人體身形」。臨床實踐證明:採用扯、拉、按、摩、搓、揉、點、捏等手法,實際上就等於對雙耳進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針灸性治療。如果長期不間斷,除了具有良性震蕩體位、反饋激發活氣、疏通十二經脈、加快血液循環、調理五臟六腑、健脾胃、補腎元和平衡陰陽、扶正祛邪、清肝明目、消疲安神、增強新陳代謝等功能外,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道的通暢,防止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髮展;增強免疫力,調節肝臟抗病毒的能力,對肝炎的恢復有一定的幫助。總之,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收到延年益壽的奇效。

首先取端坐位,將兩手搓熱,做好準備工作;

1、鳴天鼓:

兩掌搓熱,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孔,十指托住後腦部,再將食指疊在中指上,使食指同時從中指上滑下,有節奏地彈敲枕部,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也叫鳴天鼓。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對常見的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療效。後頭枕骨內是十二經絡的諸陽經聚會之所,又是小腦所在部位,故輕擊可清醒頭腦,增強記憶,特別是在早起或疲勞之後,效果更為明顯。一般彈敲36次。

2、掌心震耳法:

接著鳴天鼓之後,兩手掌心分別貼緊雙耳,手掌與耳朵完全封閉,手指緊按後頭枕骨部不動,3秒后再突然鬆開,再驟然抬離,這樣連續開閉放響幾十次。兩耳內有前庭等神經裝置直通大腦,故通過開閉使兩耳鼓膜震蕩,可以加強聽覺,預防耳疾。一般按放36次。

3、摩擦耳根:

以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別置於兩耳根之前、后側,上下來回摩擦耳根,耳部發熱,面部、頭部都有明顯的發熱的感覺,對健腦、治療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以及消除面部皺紋、美容等有非常好的療效和作用。一般摩擦36次。

4、搓摩雙耳:

兩掌搓熱,兩手掌貼於兩耳,同時上下搓摩雙耳,將雙耳搓摩發熱。一般搓摩36次。

5、拔雙耳耳孔:

兩食指插入耳孔內轉動3次,再驟然拔開,耳中「叭叭」鳴響,一般拔18次,可促使聽覺靈敏,並有健腦之功。

五、吸氣震耳法:

先深吸一口氣,捏住鼻子,閉住嘴,然後用力向兩個耳朵的方向鼓氣,此時耳朵里會「轟隆」一聲,這是塌陷的耳膜回復到正常位置時產生的聲音,瞬間聽力就恢復常態了。吸氣震耳法可引導陽氣貫穿全身,再結合鼓氣的動作,對耳鳴耳聾有較好輔助療效,特別瞬間「失聰」之憂,如坐飛機常出現瞬間「失聰」現象。一般3次為宜。

六、叩齒吞津保健法:

「叩齒吞津保健法」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齒為筋骨之餘」 ,叩齒則會筋骨健壯,精神爽快。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功法要領:

第一步、叩齒:早晨醒來后,先不說活,心靜什凝,摒棄雜念.全身放鬆.口唇徽閉,心神合一,閉目,然後使上下牙齒有節奏的互相叩擊,鏗鏘有聲,次數不限。剛開始鍛煉時,可輕叩20次左右,隨著鍛煉的不斷進展,可逐漸增加叩齒的次數和力度,一般以36次為佳。力度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為完成一次叩齒。

第二步、攪舌:從傳統中醫養生之道來看,叩擊結束,輔以「赤龍攪天池」,即叩擊后,用舌在腔內貼著上下牙床、牙面攪動,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後下,先內后外,攪動36次,可按摩齒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牙齦部的營養血供。當感覺有津液(唾液)產生時,不要咽下繼續攪動。

第三步、鼓漱:等唾液漸漸增多后,以舌抵上齶部以聚集唾液,閉口咬牙,口內如含物,用兩腮和舌做漱口動作,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數次,漱口時,口內多生津液(唾液)。

第四步、吞津:等津液滿口時再分三口慢慢下咽。初練時可能津液不多,久練自增。最後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時間及次數:以上為 「叩齒吞津保健法」,每當做時以十次為佳,一天當中早、中、晚各叩齒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齒最重要。

作用與功效:聰耳明目:《靈柩·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耳聰;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耳鳴甚或耳聾。又「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素問·上古天真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靈柩·大惑論》),精氣充盈則目能辨五色,叩齒能充盈腎精,故可聰耳明目。

七、拍打的要領和方法:

1、拍打的要領:

拍打前,首先做手腕準備活動,如手腕抖動、轉動以及握空拳等;其次搓熱手掌。此外,需注意的是拍打結束后,不宜馬上接觸涼水,此時,雙手毛細血管張開,以免受寒邪之氣入侵。另外拍打時應注意潔凈大小便。

2、拍打的方法:

拍打時,密度要適中,被拍打部位一般不留空,緊鑼密鼓的均勻拍打,一下挨一下,不要有遺漏,如有遺漏,不要回拍補打。拍打遍數多少應據自身情況而定,一般以感到精力充沛,呼吸順暢,全身舒適,體表溫暖為宜。

拍打時環境要安定,排除外界干擾,注意力要集中,要專心。體會拍打部位的肌體感覺和經穴、脈絡傳導反應。隨拍隨想,就是把精力集中在被拍打部位和經絡上。意隨拍打,拍打時可意想從手掌向體內注入清氣,手掌離開皮膚時,手掌則有抓出濁氣的意念,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拍打時心神安寧,排除雜念,把注意力集中在拍打部位。

拍打力度要恰當,用力過小,不能起到良有的刺激作用,用力過大,易疲勞,以免損傷。一般有熱、脹、酸、麻、木或微庝感即可。總之拍打要循序漸進,年老體弱的一次不能拍打完,可休息一下分次拍打,此外,拍打如無特別說明,一般採用自然呼吸法,呼吸時自然平和,不可呼吸過猛,或過度憋氣。

拍打時,力點在掌心。掌心有勞宮穴,勞宮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一個穴位,性清善降,既能清心火,平肝逆,舒氣化痰,清胸膈之熱,又能醒神開竅,通脈回陽,防治心胸痰火。拍打時若心中默念佛(阿彌陀佛),則效果更佳(意念祛病能事半功倍)。

最後,貴在堅持,持之以恆,方能達到祛病防病和強身健體的功效。

八、拍打注意事項:

1、對疼痛過敏者,不宜拍打;

2、昏迷、急性創傷、嚴重感染部位,不宜拍打;

3、女性經期、妊娠期,不宜拍打;

4、拍打后,積滯嚴重者,可選用熱敷或藥酒輕揉,不宜用冷水;

5、同一部位如果痧未退,不要帶痧拍打,待淤滯之狀消失后再進行拍打;

6、拍打時應避風,不可用電扇或空調直吹,以免風寒之邪通過開泄的汗孔進入體內,引起新的疾病;

7、遇心慌、心悸、發燒、炎症、出血、瘡癤等病時,可暫停拍打;

8、如出現煩躁不安、面色發白、或冷汗、或脈搏過快等反應,應立即停止拍打,可平卧並喝一些溫熱的糖水或鹽水;

9、拍打前後可飲熱水,補充水分,防止頭暈疲勞,促進新陳代謝,加快代謝物排出;

10、拍打后洗浴要在3小時后並要用熱水,不可用涼水。

九、拍打的禁忌症

儘管拍打療法治療範圍廣泛,但也有許多禁忌症。

1、有出血性疾病者,如血小板減少、白血病、過敏性紫癜等;

2、惡性腫瘤、結核病患者及骨質疏鬆患者;乳頭、肚臍、原因不明腫塊者;

3、骨折、新扭傷、脫臼未恢復者及皮膚有開放性損傷者;

4、孕婦;婦女月經期者;

5、皮膚局部有化膿、感染者,皮膚外傷或有明顯炎症、紅腫、滲液潰爛者;

6、急性傳染病患者;

7、發熱及高熱患者,精神病患者;

8、有嚴重的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害者以及嚴重糖尿病患者;

9、過飢、過飽及酒後神志不清者;

10、年老體弱、病重、病後極度衰弱者。

海之聲聽力專家祝您身體健康早日康復。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