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霸王別姬》

出處 《霸王別姬》的故事原出自於《史記·項羽本紀》中,其關於「霸王別姬」故事的描寫僅寥寥數筆: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故事梗概及賞析《霸王別姬》是一部短篇歷史小說,在《張愛玲全集 第4卷》中被收錄,寫於1937年。張愛玲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文筆改寫了《霸王別姬》,其實說不上改寫,她只是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嗅覺和聽覺,柔婉、深刻地揭示了虞姬的心理發展歷程,為虞姬最後的自刎巧妙地做了鋪陳。它以虞姬為主線,通過虞姬與項羽的對話、虞姬外出營房巡視等所見所聞及所產生的心理活動,來使讀者對虞姬的最後自殺沒有產生唐突感,甚至認為產生這樣的結果是必然的,也是虞姬最好的歸屬。這篇小說是微短篇小說,內容不多,沒有太多的打鬥場景,人物角色也沒幾個,這正是張愛玲的聰明之處,她從側面的反襯和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偏偏讓我們彷彿看到了當年那場垓下決戰時的殘酷與激烈,和充滿緊張及血腥味的戰鬥場景,

Advertisements

張愛玲偏愛於對女性的描寫,張愛玲當年寫《霸王別姬》的時候僅僅17歲,17歲的的張愛玲無疑是欣賞虞姬這個人物形象的,彷彿自己已經化身成哀怨的虞姬,深情的猶如夏日裡一朵紫色薔薇。為了使小說不落入俗套,張愛玲避開了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情節,將故事發生的時間定在虞姬自殺的那天晚上,地點是項羽和虞姬住宿的帳蓬。

只要是了解這個故事的人,都非常的欣賞虞姬的洒脫與深情,虞姬跟隨項羽南征北戰十餘年,一直陪伴在其左右,可見項羽已然成為了她生命的一切,但是在那種情勢下,她又能為項羽做什麼呢?什麼也不能。國家大事對於虞姬一個女人來說都不及項羽臉上那一絲憂鬱的表情,她覺得死才是對項羽最大的幫助,才不至於成為他的累贅。於是虞姬死了,死在了她所生生世世愛著的男人懷裡,她知足了所以微笑著離開了。。。

Advertisements


故事名句

她要老了,於是他厭倦了她,於是其他的數不清的燦爛的流星飛進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絕了她十餘年來沐浴著的陽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身上的光輝,她成了一個被蝕的明月。

——張愛玲《霸王別姬》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