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點知識沒壞處,看消費者三大常識性誤區

有渦輪就會動力更強,更省油

話說在這年頭,不管你如何宣傳發動機有多好,哪部車沒加個「T」,消費者就會覺得你這發動機缺少技術感,沒誠意,負分,滾粗。中國消費者對渦輪增壓的理解非常簡單:有了渦輪增壓,我1.6T的動力比2.0L的還要猛,還省油。其實小編覺得,這都是宣傳帶來的觀點深入,都知道渦輪增壓會省油,那到底省多少,是不是真的省,就沒有多少消費者知道了。被神話了的渦輪,到底應該怎樣看待?

A.自然吸氣的發動機比較容易做得完善。怠速的安靜平順性、冷車發動時的噪音和運轉平穩度,自然吸氣發動機普遍會做得更好。渦輪發動機,畢竟帶了額外的 「外設」,所以在平順、靜音這些方面不容易做得很好(當然我說的是同樣20多萬的車的比較,上百萬高檔車用的渦輪發動機可以做得非常完善,這關乎成本我們暫且不談)。

B.渦輪發動機加速表現更好。這是因為渦輪發動機有著更大的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運動起來當然更有勁。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普遍能達到相當於其排量 1.3~1.5倍左右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水平。但這只是籠統程度,實際表現上,渦輪發動機在渦輪介入后的「後勁」會比自然吸氣發動機強,部分出色的渦輪 增壓發動機更能提供令人興奮的「高潮」。相對來說,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後勁即使有,來得也比較線性,沒那麼刺激。

C.渦輪發動機究竟是更費油,還是更省油?這個問題相信不少人覺得困惑,因為不少廠商宣傳它們的渦輪發動機時都提到了經濟省油。事實上,渦輪這技術本身是為榨取大馬力而誕生的,在有限的排量限制下,獲得超過其排量的動力輸出,是這項技術誕生的出發點。所以同排量對比,一台1.8T帶渦輪的發動機,其油耗肯定高過1.8L自然吸氣發動機。不過現在人們轉變了思維的角度,以同等動力輸出而不是同等排量來比較,渦輪發動機因為排量更小,所以在渦輪不全力工作的狀態下,它可能比同等動力水平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更加省油。比方說,一台1.8T發動機動力水平相等於另一台2.4L自然吸氣發動機,彼此都全力工作時,大家的油耗可能差不多;但當這兩台發動機在90km/h等速巡航這種低負荷工作時,1.8T發動機的渦輪由於未充分介入工作,這時氣缸內 部實際工作排量只有 1.8L,而另一台自然吸氣發動機工作排量始終為2.4L,這時候1.8T帶渦輪的比2.4L自然吸氣的更省油就不足為奇了。換句話說,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油耗是比較穩定的,而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油耗,則非常視乎工作狀態(也就是駕駛方式),渦輪增壓系統工作得多,油耗就高,反之油耗就低。

所以渦輪應該區分來看待。渦輪只是作為一種某種時候的動力補充而存在,調校至關重要,如果設定不佳,那不合理的介入時刻將對你的操控感受起到毀滅性破壞。對於追求看數據的消費者來說,渦輪增壓可以有種賺了實惠的滿足感。許多人鍾愛自然吸氣,因為這樣可以保證保證車最自然的特性與節奏。所以小編始終對渦輪增壓持保留態度,

日系更省油與歐美車更安全

這個問題在網上爭辯已久,其實可以衍生成兩個經典問題:1.日系車不如歐美安全;2日系更加省油。我們一個一個來分析。

1.日系車不如歐美安全。對於這個問題網友的認識,其實就是提倡「吸能」的日系不如歐美厚鋼板來得可靠。網友無數的論證貼都在應證自己的觀點,各種日德車對撞的帖子網上各種傳飛。其實小編覺得這樣的印證並不十分可信,只要你想找,網上大把的德系全勝或者日系完虐德國車的對撞圖片分分鐘可以湊成兩篇完全不同的大帖子來。

關鍵的爭論點在於:吸能。很多網友對於日系的吸能是比較貶低的。其實小編覺得,吸能確實是一個很需要細化研究的東西,即使是歐美車企,也都在這一塊上下足了功夫。為什麼車需要吸能?就比如你奔跑著往一面牆上撞,如果直接撞上去,你肯定會很傷很痛。但是如果在中間隔一層墊子,你就沒那麼傷那麼痛了。因為墊子發生了很多形變,也讓你的減速迅速呈現一種很線性的下降,最重要的是讓很多衝擊能量直接分散開來,那麼你就等於以更低的速度發生了碰撞,這就是吸能的原理,用汽車材料的形變降低乘員的能量直接衝擊。比起所謂的「鋼板理論」,他減少的傷害其實更多。當然很多觀點一直存在於爭論國內生產的日系車是否能得到日本的設計標準,這個問題尚無確切考證。但不可否認的是,吸能設計,確實是一個行業里各車企都在深化研究的目標,而不是一個日系車為自己「辯解」的借口。

2.還有一個話題,就是日系車皮薄導致省油,德系因為車重所以耗油。小編覺得,日系省油,更多只是被宣傳深入了人心。時至今日,以中級車為對比,大眾邁騰低配1480kg的車重,甚至還不及本田雅閣1495kg的整備質量,與凱美瑞的1465kg也幾乎不存在多少差距。而反觀百公里油耗,邁騰的工信部綜合油耗6.2L/100KM甚至還低於凱美瑞的7L/100KM。所以說日系皮薄省油的觀點,早已過時。說歐美就車重耗油,其實也不合理。

大排量就一定耗油?

一般我們總認為,排量大的車越耗油,油耗的增加與排量呈現正相關的趨勢。這話看起來沒錯,但是我們卻也發現一個問題值得探討:以大切諾基為例,大切最小排量車型為3.0T,最大排量為5.7L。二者存在近120馬力的最大馬力差,排量差距近乎一倍,按理說二者的油耗差距將非常之大。但工信部綜合油耗,卻僅僅是10.3L/100KM與13L/100KM,兩個排量車型僅僅存在著2.7L的差距,百公里只多兩升的油耗差即使出現在同排量的競爭對手之中我們有時候都覺得可以理解,更不可思議的二者排量將近一倍的差距。

所以油耗與排量呈現完全正相關的認識其實是不準確的。還以大切為例,大小排量之間的差異除了馬力大小不同外,更關鍵體現在另一組數據:最大功率轉速與最大扭矩。5.7L車型為5200轉實現最大259千瓦。而3.0T車型需要6350轉才能達到172千瓦。所以5.7L車型如果想達到172千瓦,可能4000都不到的轉速就已經可以實現。我們知道,轉速快慢才是直接決定油耗的關鍵因素。換句話說,大排量車在同等特別是大馬力輸出的情況下,需要的轉速更少,發動機狀態也更加「淡定」,高速狀態下,轉速更低的大排量車要想跑出更低的油耗,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所以,省油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市區內走走停停的,當然是小排量的小車省油:1,質量輕,起步是最耗油的,質量越輕,做的功越少。但是,在高速上,小排量的車就不一定省油了,比如都跑100km/h,小排量要踩更深的油門拉更高轉速才能上100km/h,因為小排量的變速箱的設置是60-90km/h左右最省油。這也就是切諾基為什麼可以讓大小排量車型之間只是存在著很小的油耗差距的原因,兩者在不同路面時速下的油耗互為勝者。所以對於一個消費者來說,排量不是越小就越省油,要根據你經常需要走的路況選擇合適的排量,這才是最省油的購車選擇。

無論歐美還是日系,各大廠商的製造實力,其實在今天都是差別不到哪裡去的,也有很多理念在彼此認同,比如吸能,比如節能環保與輕量化。我們也需要說,時代的變化,很多知識早已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不多學一點,真的會跟不上。長點知識,對於自己來說,真的是有利無弊的一件事情。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汽車網評(微信號:qcwpcom)。更多好玩、有趣的汽車八卦等著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