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道和幸福的傳統文化

來源:網路來源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以儒釋道三種文化的融合為基本面貌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內容十分豐富,但是講的都是大道,也可以說是「大道至簡」的文化,可以濃縮成八個字,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通常叫八德。如果再濃縮成兩個字,就是「道德」。為什麼中國文化到現在還有巨大的影響力?就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是道德的文化。

我們平時好問,你知「道」嗎?真的好多是不知「道」的。「道」有天道、地道、人道。天道就是天體宇宙系統,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運行軌道、運行規律,地球的自傳和公轉,形成了白天黑夜和寒涼溫熱的變化。如果發生改變,就會帶來災難,地球上許多生物的消失不就是因為環境的改變而消失的嗎!地道就是山河大地、草木魚蟲都有其生長規律。《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中庸》中說:「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都是說的是地道的法則。人道就是「五倫」的和諧相處。「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君惠臣忠,朋友有信。」也就是什麼樣的身份應該盡的義務。總之,「道」的屬性應為自然法則、規律,它是不可變更的,只能發現不能創造。我們的古聖先賢的教誨,是在發現了它的規律的前提下,讓人們去按照它的規律去行事,就是「德」。得道之人謂之有德、有德行,否則就是缺德、沒有德行。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敦倫盡分,盡到自己的本分,這就是「善事父母者為孝。」孝子就是有道德的兒女,如果人倫顛倒,就是大逆不道。孝德之本也,孝是德的根本。《論語》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是人性的根本,如果這個根扎不好,人格就是缺失的,人倫就是不完善的。人要紮下這個人性之根,才能根深葉茂,才能成就事業,所以孝是每個人的根。「孝」上老下子,上下合為一體,強調的是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人老了身體體弱多病,如匕首穿身,那麼靠誰來去除身上的不適、來養活,就要靠子女。這就要求上一代有責任把下一代教好,下一代想著孝敬上一代,這是孝所要表達的意思。

養正一個孩子,興旺一個家族;養正一代孩子,就興旺一個民族。那麼為人父母,到底要讓孩子經營出什麼樣的人生格局,這很重要!通過孝培養孩子對血緣的尊重,孝敬父母,那麼教什麼?怎麼教?「教者,孝之文也」,左孝右文,從孝開始。《孝經》中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要從孝敬自己的親人開始。《孝經》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把身體照顧好,這是孝道首要的工作。「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工作后尊敬長輩和領導,從而得到領導和長輩的培養,就能得到很好地發展,彰顯了父母,服務了社會,以孝作為立身處世的根本,這是孝最終的目的。現在家庭、學校、社會對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偏差,使孩子養成了很多不良的習氣:網癮、厭學、早戀、叛逆、頂撞、自私、敷衍、跳樓等。這些結果,原因在哪裡?有人說孩子叛逆是正常的,是生理作用,那是誤導!請問五十年前,有沒有聽過叛逆兩個字?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之間就產生了,不是偶然的!因為現在的孩子沒有接受中國聖賢教誨,他沒有孝心,沒有恭敬心,當然對父母言語、行為會有冒犯。家庭教育,自己沒有做出好的榜樣,吃飯的時候夾菜不是給父母,而是給了孩子。學校教育,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請問現在的教育給學生傳道了嗎?只是授業解惑,使「道」的教育出現的缺失。社會教育,金錢之上的引導,不顧道德而追求利益最大化。試想蘇丹紅、三聚氰胺那個不是高學歷的人研究出來的。任何教育都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道」,一個是「術」。古代是以道馭術,現在是以術毀道。社會上為什麼出現不合格產品,就是因為生產產品的人不合格。清朝時期,從1872年到1875年先後派往美國120個孩子留學,計劃15年回國,由於清政府財政出現了問題,這些學生3、5年就回來了,結果回國后大都成為了大師級的人物,如梁思成、詹天佑等。為什麼?因為他們去的時候年齡都在10多歲,都已完成了「童蒙養正」的教育,紮下了傳統文化的根基,都是抱著為中華崛起而去的。可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送出去的留學生就達到幾百萬,只2010年就有37萬之多,那麼又有幾人成為了領軍人物?現在為的是個人有個好工作、有高的收入,是為自己而學的。忠臣多出於孝子之門,沒有孝道,就不可能對國家忠心。孔夫子雖然沒有教數理化,只因為教孝道,為人之道,但是仍然被世界公認為是最偉大的教育家。

有人認為船大難掉頭,孰不知還有一個「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后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意思是說,初始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

為人父母一定要有這樣的態度:孩子本性善良,孩子不教育不行了,堅信一定能教好。希望孩子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要把孩子教好,「至樂無如讀書,至要莫若教子。」但是一定要做好榜樣,還要有好的方法。《禮記•學記》中說:「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今天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長他的善,然後要防止、導正他的過失,因為「苟不教,性乃遷」。很多的孩子有些不好的習慣,要趕快把他挽救過來,刻不容緩,因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首先,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是以人為本、以和為貴,其核心價值觀是仁愛—友愛—互助—和平。現在人們被西方重物質享受的思想所污染,帶來的後果就是自私,形成以物為本、以斗為貴,其核心價值觀就是競爭—鬥爭—戰爭—末日。很多人對末日的看法,就是幾顆原子彈爆炸,地球毀滅,叫末日。其實,當人們道德淪喪,對世界觀、價值觀提出質疑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末日。

其次,我們自己要有德行,也要長孩子的德行,不要長他的慾望。培養孩子的勤勞,不長孩子的貪慾之心。

再者,我們自己或者教育孩子做人、做事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目前由於升學形勢所迫,我們把孩子拉上了分數,拉向了名利!本來應該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胸,因為升學主義思想的影響,又沒有傳統文化的根底,以分數評高低,使得孩子患得患失,這樣孩子只有壓力,不會有幸福的。

另外,我們說修行,就是要修正行為。發現過失,改正過失,這才叫真修行。《易經》中說:「蒙以養正,聖功也」。「蒙」是代表天地初開,萬物還很脆弱,這時候要好好保護,好好養育。這個蒙卦引申到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從小就要養他的浩然正氣,正確的處事待人態度,你把他養好了,真正教善了,他一定會影響很多人,聖功也!這個功德最神聖。

最後,我們還要教孩子具備正確的判斷力。很多事情不能似是而非,不能聽之信之,要清楚明白。有很多道理不能印證是否正確,即使在當今看來是正確的,但是經過時間、實踐的驗證,不見得就正確,一百多年來,世界上有一千五百個錯誤的理論,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歷經幾千年人類共同印證了的,都是超越時空、所言不虛的真理,要明白這個道理,應該按照聖賢教誨去做。

中國人的幸福是以孝道為根本,懂得孝道就知道感恩、恭敬,從而培養善良的心,形成大愛(無我、利他、奉獻、為人民服務)的胸懷,那麼人就會一生幸福。真正的享福在老年,到了老年還擔心孩子孝順不孝順,關鍵是有沒有把孩子的本性找到,及早從孩子的存心這個根本下手,才能夠解決問題。覺者畏因,明白的人害怕種下不好的因,就會提前預防;迷者畏果,迷惑的人只會害怕果,不重視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