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茶飲處方推薦:加味連蘇飲,益氣養陰代茶方

歡迎關注,閱讀,收藏並轉發!

神黃優選商城全新上線,做有態度的優選!

加味連蘇飲

方葯組成:黃連、紫蘇葉、吳茱萸、白豆蔻,沸水沖泡代茶。

功效:辛開苦降,和胃降逆。適用範圍:嘔吐、胃痛、嘈雜、泛酸等屬寒熱錯雜、肝胃不和者。

加味:

  • 嘔吐偏於熱者,加甘、微寒之竹茹,清熱止嘔;

  • 納谷不香者,加炙雞內金、炒谷麥芽以消食和胃;

  • 大便不通者,加萊菔子、決明子;

  • 脾胃氣虛者加太子參;

  • 胃陰不足者加麥冬;

  • 氣滯明顯者加陳皮;

  • 脾不升清、泄瀉者加荷葉;

  • 心脾同病者,加百合、夜交藤;

  • 胃痛明顯者可合芍藥甘草湯以緩急止痛。

方解:連蘇飲為清代溫病學家薛雪所創,由黃連、蘇葉兩味藥物組成。薛雪《濕熱病篇》曰:「濕熱證,嘔惡不止,晝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熱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連三四分,蘇葉二三分,兩味煎湯,呷下即止。」可見連蘇飲是治療濕熱證、肺胃不和之嘔吐的驗方。後世金陵醫派開創人張簡齋於原方基礎上加辛熱之吳茱萸,一取疏肝解郁,二取反佐黃連之苦寒,以防傷脾胃,三取其下氣之用,以和胃降逆,具有「辛開苦降」之意;加辛溫之白豆蔻以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竹茹味甘,性微寒,清熱止嘔效佳,《本草匯言》曰:「竹茹,清熱化痰,下氣止呃之葯也」;萊菔子,味辛、甘,性平,不僅有下氣消脹、潤腸通便之效,且無傷正之弊,尤其適用於老年氣虛者,常常與人蔘相配行氣而不耗氣、補氣而不壅氣,也常與決明子配伍達下氣通腑之力;對於脾不升清、泄瀉者,單老師尤其喜用荷葉,《內經》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泄瀉多為脾虛氣餒、清氣下陷,故在用補中土之葯的同時,常兼用升補之法,加用荷葉升發清陽之氣以行陽道,正如《本草綱目》所云:「生髮元氣,裨助脾胃。」單老師運用加味連蘇飲治療胃脘疼痛、胃氣上逆等消化系統疾病療效較好,尤其對於外感寒邪兼有脾胃氣滯者療效尤著。

Advertisements

益氣養陰代茶方

方葯組成:西洋參、石斛、麥冬、枸杞子,沸水沖泡代茶。功效:益氣養陰。適用範圍:脾胃疾病見氣陰兩虛輕症者以及作為病後傷陰的善後方。

加味:

  • 陰虛明顯者可酌加沙參;

  • 氣虛不固,症見泄瀉、汗出者加五味子;

  • 陰不涵陽,症見頭暈者加杭菊花;

  • 肺胃陰虛,咽喉不利者加木蝴蝶、胖大海,或合桔甘湯等。

方解: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以胃氣為本,因此單老師臨證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最重視脾胃。大病久病之後,往往耗傷胃陰,胃為陰土,喜潤惡燥,因此治療病後傷陰者,當以甘涼柔潤為主。正如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中所言:「宜用甘葯以養胃之陰」,「甘涼益胃陰以制龍相,胃陰自立」。單老師認為益胃貴在柔潤,養陰當防滋膩,喜用西洋參、麥冬、南北沙參等甘涼柔潤之品,少用或忌用滋膩之品,恐壅滯不運,更礙脾胃。有時單用西洋參,囑患者沸水泡之,頻頻飲服,緩緩吸收,以防未病,藥專效宏;有時也配伍他葯,如桔甘湯或胖大海、木蝴蝶等葯,桔甘湯載於《傷寒論》:「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甘湯。」胖大海、木蝴蝶皆為利咽喉葯,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木蝴蝶有抗過敏、抗菌、抑酸等作用,尤其適用於咽部充血糜爛,與西洋參相配益氣養陰、潤肺利咽,適用於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患者。

Advertisements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神黃優選商城全新上線,做有態度的優選!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