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交穴拔罐,大補精血,5種拔罐手法學習一下!

  • 隨著拔罐為越來越多人接受,選擇拔罐來治療疾病的人也越來越多,拔罐的治療手法各種各樣,也各有特色,拔火罐是傳統的中醫外治方法,可以行氣活血、疏經活絡、消腫止痛、祛除風濕。因為操作簡單、方便易行,成了民間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而三陰交穴是常用的拔罐養生保健穴,常給三陰交穴拔罐,大補精血。

三陰交穴拔罐可補精血

三陰交穴位於內踝上三寸,是肝、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同源」。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賴後天的滋養,後天賴先天的促動。

所以要經常拔三陰交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的氣血,三經氣血調和,則先天之精旺盛,後天氣血充足,因而拔罐可以達到調補精血,健康長壽的目的。

五種拔罐法的具體操作

Advertisements

1、留罐法

又稱坐罐,即拔罐后將罐子吸拔留置於施術部位,然後將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又分為單罐法和多罐法。單罐法適用於病變範圍較小部位或壓痛點,可按病變範圍大小或壓痛範圍大小,選擇適當口徑的火罐,如胃痛,可在中脘穴拔罐;崗上肌炎,可在肩髃穴處拔罐。多罐法適用於病變範圍較廣泛的疾病,可按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等情況,酌量吸拔數罐,如某肌束勞損時,可按肌束的體表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個罐,如腰肌勞損,可在腰部的穴位和疼痛明顯的部位縱橫並列吸拔幾個罐。

2、走罐法

又稱推罐,一般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等。可選用口徑較大的罐,最好用玻璃罐,罐口要平滑,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塗一些甘油或萬花油等潤滑油,將罐吸拔好后,用手握住罐子,在皮膚表面上下或左右或循經,來回推拉移動數次。之所拔皮膚潮紅、充血甚或瘀血時,將罐起下。

Advertisements

3、閃罐法

適用於肌肉比較鬆弛,吸拔不緊或留罐有困難處,以及局部皮膚麻木或功能減退的虛證患者。

法是將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覆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膚潮紅為度。

4、刺血拔罐

此法又稱作刺絡拔罐。即在應拔罐部位的皮膚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刺,然後將火罐吸拔於點刺的部位上,使之出血,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一般針后拔罐留置10min。此法應用廣泛,多用於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神經性皮炎、痤瘡、皮膚瘙癢症、丹毒、哮喘、坐骨神經痛。施用本法需注意,不可在大血管上行刺血拔罐法,以免造成出血過多。

5、針罐法

針刺與拔罐相配合的治療方法。此法是將針刺和拔罐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即先針刺待得氣后留針,再以針為中心點,將火罐拔上,留置10-15min,然後起罐起針。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