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正骨:尺橈關節分離和撓骨小頭脫位的治療

一、尺橈關節分離

1、診斷與癥狀

前臂旋前或旋后活動受限。疼痛,偶有彈響,腕關節背屈取下壓疼痛加重。患手不能端舉重物,腕無力。尺骨小頭向掌側或背側移位,前臂遠端變平、變寬。指壓尺骨小頭有浮動感或「沙沙」作響聲。

2、治療

手法複位,以右手橈尺遠端分離為例。患者掌心向下,伸平患臂,術者右手拇、食二指捏住橈骨遠端的背側和掌側。餘三指扶持手掌橈側魚際部,左手食指半屈曲,以末節的橈側頂住尺骨小頭,拇指扶持尺骨小頭的背面,囑咐病人放鬆前臂。

如尺骨小頭向掌側移位,醫生用自己的兩手腕關節活動帶動病人腕關節順時針做環轉活動,同時右手固定橈骨下端,左手食指末節頂托尺骨小頭,和拇指協同將尺骨小頭向橈骨靠攏,有時可聽到複位響聲,或下壓尺骨小頭以無浮動感,說明尺橈關節遠端已複位。

Advertisements

如尺骨小頭向背側移位,則以逆時針方向做環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在尺骨小頭向下壓時將尺骨小頭向橈側靠攏,複位后病人即感癥狀明顯減輕。複位后包紮固定1周。陳舊性複位后包紮固定2-3周,同時內外用傷科葯。

二、撓骨小頭脫位

4歲以下的幼兒,橈骨小頭髮育尚不完善,環狀韌帶鬆弛,極易在攜拉手臂時,造成橈骨小頭半脫位。

1、癥狀與診斷

幼兒哭鬧,前臂不能旋后,肘關節不能自己屈曲,傷肢不能上舉。前臂常處在旋前和半屈曲位。被動屈肘和指壓橈骨小頭部位,明顯疼痛。

2、治療

患者屈肘,醫生一手拇指壓在橈骨小頭上,另一手握住腕部,然後使前臂旋前(或旋后),拇指稍用力按壓橈骨小頭,聽到或感到一聲響即示複位(圖45)。重者包紮固定2周後用1號外用洗葯熏洗。

Advertisements

羅氏正骨法

中醫正骨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幾千年來祖國醫學遺產中的一門獨特的專科醫學。羅氏正骨法傳承300餘年,以手法治療複位扶正、接骨、續筋、固定和用藥的獨到之處,與西方醫學骨科相比有很多超越性的優勢,是中國傳統醫藥學骨傷科方面的典型代表。羅有明作為第五代傳人,是羅氏正骨法的傑出代表,她的高尚醫德與高超醫術得到世人的廣泛認可,皆稱之為「雙橋老太太」,譽為「接骨聖手」。羅有明這個名字就是周恩來總理1971年接見她時慕名而起的。2008年6月,羅氏正骨法被國務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羅氏正骨法傳承

羅氏正骨法第七代傳人羅勇

雙橋老太太羅有明,被譽為「骨傷科聖手」。她的嫡孫羅勇,作為羅氏正骨法第七代傳人,為傳承雙橋老太太有口皆碑的醫術與醫德,於2017年在北京雙橋地區創辦了有明中醫,旨在讓更多的骨折、骨傷、軟組織損傷及頸椎病腰椎病、椎間盤突出等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