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企|植入你牙槽的種植體何以長成拔不動的「牙」,這黑科技得看

未醒 金科/ 文

圖片來自網路

年,發生了一件影響你牙齒的劃時代事件,你造嗎?

瑞典一所大學的實驗室里,一位矯形外科醫生將一種用鈦合金製成的柱狀體旋入兔子的大腿骨,幾個月後當他們想再次取出這些柱狀體時,發現它們已與兔子的大腿骨組織長在一起,分不開了。

這個稱為「骨的顯微癒合研究項目」至此將研究重點轉向鈦在人骨中的運用,其中就包括將鈦釘錨合在頜骨里以替代脫落的牙齒,也就是我們今天種植牙的「老祖宗」。

只是五六十年過去了,科技更迭降低了許多「黑科技」的價格,諸如做一次核磁共振已從幾千元降到了最低150元,可唯獨這顆種植牙依舊堅挺。「我國使用種植牙基本依靠進口,進口牙動輒上萬元,甚至數萬元一顆,非常昂貴。」浙江廣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仲棉說道。

Advertisements

也因此,2007年「廣慈醫械」與浙大口腔醫院開展了種植牙研究。第一顆自主研發的牙就種在了徐仲棉的牙床上。

這顆「種植牙」主要由種植體、基台、牙冠三部分組成。簡單理解,種牙就是往牙床骨里打入種植體為「樁」,然後在牙樁上套基台、牙冠。

可是與木板釘螺絲不同,人體骨頭要與種植體結合達到永久性固定,需要靠骨細胞攀附在種植體上,就像樹種在土壤里生根一樣。

什麼樣的材質能讓頜骨細胞生長上去呢?

科技界有條法則叫「生物相容性」,即指材料在機體的特定部位引起恰當的反應。通俗來說,兩者可以和諧、無害地相處。在65年前,那個瑞典大學教授最早的試驗中,就已經將這合適的物質鎖定在了「鈦」。

別以為就這麼簡單了。種植體不是僅靠「鈦」的身份,就可以成功混入人類機體的,最大的黑科技才剛剛揭幕。

Advertisements

種植牙看上去像一枚螺絲,有一圈一圈的螺紋,當把種植體放在5萬倍掃描電鏡下,你才看清它真正的面目,其表面布滿了凹坑,大凹坑還套著小凹坑,這些密布的凹坑才是種植體跟周邊頜骨細胞小夥伴成為血脈相連的「一家人」的關鍵「機關」,這好比種子落在土壤里需要縫隙紮根。

原理聽起來也不難,可挖坑是個「技術活」。

徐仲棉說,90年代國內種植體的挖坑技術是表面噴塗羥基磷灰石形成的凹坑面,可由於噴塗不均勻,而且,噴塗上去的材料相當於粘在上面的,不是一體的,時間長了,容易剝落,牙也隨之脫落。

國內許多企業就這樣卡在了表面挖坑技術上,加上種植體與基台緊密製造等問題,至今高端種植牙仍然依靠進口。

「廣慈醫械」花了三年時間研發技術,拿出了一套「智能挖坑表面處理」生產線,試圖打破這種高價壟斷。

這個生產線有多牛,且看一組數字:一根頭髮絲約60微米,而「廣慈醫械」的種植牙技術的工藝誤差只有0.1微米,另外,種植體的表面處理技術與緊密製造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而最為重要的是,這顆國產的種植牙價格只有歐美產品的一半,目前已在國內多家口腔醫院臨床應用,在不久的將來有望全面鋪開,惠及更多老百姓。

一條通往鄉村的路

聲明:原創著作,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