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乾燥瘙癢,看看中醫怎麼說?

撰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吳義春醫學博士

更多健康問題歡迎您進入新浪微博「北京醫生_吳義春」。

隨著冬季的到來,讓人一時難以適應的除了驟降的氣溫外,還有皮膚乾燥、瘙癢的問題,甚至比「秋燥」時期還要猛。大家最近或許都會感到洗完臉后皮膚緊繃感、嘴唇乾裂、皮膚脫屑等問題,老年人、經常接觸洗滌劑的家庭主婦、長時間面對電腦輻射的辦公一族等人群的皮膚乾燥對此更為敏感。

冬季皮膚乾燥的主要癥狀為皮膚髮緊、個別部位乾燥脫皮、洗澡過後全身發癢。年齡增長、氣候變化、睡眠不足、過度疲勞、洗澡水過熱、洗滌用品鹼性強等都是導致皮膚乾燥的重要原因。

冬季皮膚乾燥的原因

在較低溫度的環境下,人體皮膚血管常處於收縮狀態,汗腺、皮脂腺的分泌明顯減少,失去正常的滋潤,容易出現乾燥、緊繃感。同時,冬天空氣濕度低、較為乾燥,寒冷乾燥的空氣很容易刺激嬌嫩的皮膚,帶走大量的水分,造成皮膚乾裂甚至脫皮的現象產生。

Advertisements

從中醫角度講,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皮毛賴肺的精氣以滋養和溫煦,人體表皮的散氣與汗孔的開合也與肺之宣發功能密切相關。祖國醫學注重「天人合一」,秋冬季的氣候特點是乾燥,而燥邪傷肺,從而也影響到皮膚腠理的功能。所以空氣濕度下降、造成空氣乾燥時,不僅會引起咽喉干癢、沙啞的問題,還會傷及肺臟,最終累及皮膚毫毛。

除此之外,皮膚的乾燥、瘙癢問題還與人體自身的體質狀態有關。當體內臟腑較為虛弱或者被病邪攻擊時,也會影響到體表的皮膚腠理。

一、肝腎虧虛

中醫雲「肝藏血,腎主水」,氣、血、津、液是滋潤濡養人體器官組織的物質,而肝、腎又是人體調控氣血津液的主要臟腑。老年人、絕經期婦女等人群皮膚容易干癢,可能與「肝腎虧損」不能保證充足的氣血濡養肌膚有關,就像地裡面沒水,表面就乾裂了一樣。

Advertisements

二、體有實邪

此外,皮膚乾燥、發癢、皸裂等問題,還與「風、燥、濕、毒」四大主要原因。

【風】皮膚瘙癢大多與「風」邪密切相關,所謂「風盛則癢,無風不作癢」。若外感風邪,其「客於肌膚,發而為癢」;若陰虛血燥致虛風內動、肌膚失養。

【燥】燥邪性乾燥,易傷津液。冬令燥邪多從口鼻而入而傷肺,其病常從肺衛開始,繼而出現口鼻乾燥、皮膚乾枯皺裂等癥狀。

【濕】濕邪有外濕與內濕之分,冬季氣候乾燥不易生外濕,但人們飲食偏肥甘厚膩,故易生內濕。濕性粘滯,易留難去,久郁於腠理而發病。

【毒】皮膚是人體體表的第一道防線,現代大氣污染、電磁輻射、劣質化妝品……等環境污染皆屬中醫「毒邪」範疇,可造成肌膚疏泄功能失調,對皮膚傷害極大。

總之,皮膚乾燥為病其因為本虛標實之證,虛、瘀、毒互相為患,是病機之關鍵所在。

皮膚乾燥的危害

皮膚乾燥不僅影響患者形象,降低患者的自信心,同時,皮膚乾燥起皮還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外在表現,如糖尿病、甲狀腺等。

1.糖尿病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的皮膚科專家HeleneRosenzweig表示,糖尿病引發皮膚癥狀其實非常常見。血糖過高可導致身體水分快速流失,引起皮膚脫水。部分糖尿病患者還會出現排汗障礙,有些人是多汗、有些人是少汗、有些人是某一局部動輒大汗淋漓,其他地方一點汗都沒有,這些也同樣會導致皮膚水分減少,皮膚乾燥瘙癢。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糖尿病人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較高,相當一部分的細菌又以糖分為營養來源,因此糖友一旦發生皮膚破裂,感染風險較常人更高。

甲狀腺功能減退

人體甲狀腺合成並分泌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細胞和能量代謝的作用,也是骨骼、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全身各個器官組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激素之一。

當體內甲狀腺激素水平過低(即甲狀腺功能減退)時,正常的細胞和能量代謝受阻,患者可能會感到發冷、疲倦、健忘或者情緒低落。

發表在《皮膚內分泌學》雜誌中的一項研究指出,皮膚細胞上有甲狀腺素受體,以維持其正常的新陳代謝。如果甲狀腺激素水平過低,新陳代謝減緩,皮膚會隨之變得乾燥、粗糙、蛻皮。

腎臟疾病

腎臟最基本的功能是產生尿液,以保留身體必需的水分和其他有用物質,同時清除代謝廢物和體內毒素。腎臟出現問題則意味著身體多餘的水分、代謝廢物排不出去。腎病患者皮膚乾燥瘙癢就可能與毒素堆積刺激神經末梢有關。

因此,有些朋友每年冬季都會出現皮膚乾燥、緊皺、脫皮等癥狀,如果正常補水都不能得到緩解,就要小心是疾病問題了。如果是上述疾病引發的,就要對症治療,如果不是因為器質性病變,而是個人體質問題導致的皮膚乾燥,可用下列療法進行治療。

皮膚乾燥的中醫療法

辨證論治:

(1)陰虛型:此型偏肺陰虛者可選用養陰清肺湯,或百合固金湯加減。偏脾胃陰虛、胃陰不足者方可選益胃湯加減。偏肝腎陰虛者方可選杞菊地黃(丸)湯加減、知柏地黃湯或左歸飲加減。偏脾腎陰虛者方選上兩偏型方加減。喉中凝唾或凝痰難咯者可加葛根、烏梅、玄參、青果、天花粉、五味子、桔梗等生津、甘酸化陰、養陰、化痰諸葯。以上辨證時如陰虛火旺顯著、迫血妄行、血溢脈絡者方選大補陰丸和二至丸加減。滋陰之品,多礙脾胃,即使胃陰不足,單純滋陰,恐濕阻水谷不化,故應在滋陰之品中稍加理氣、消導、溫陽之葯,以助化陰則能達滋養陰津之目的。

(2)脾胃氣虛型:方可選參苓白朮散加減。

(3)氣陰兩虛型:可用右歸飲合參苓白朮散加減或六味地黃丸合八珍湯加減。在選用上合方時宜注意陰陽互根,陰中求陽之意,因此附子、肉桂雖溫補腎陽而祛寒,但多用則助燥,故宜用少量,既化陰祛寒而又不助燥。

(4)血瘀血虛型:宜在生津保津法基礎上選用活血化瘀方葯,如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加減。

(5)肝腎陰虛型:治宜養陰清熱、生津潤燥。方選一貫煎加減:生地、石斛、天花粉、太子參、全瓜蔞、淮小麥、枸杞子、菊花、仙靈脾、大棗、生甘草。

(6)濕熱型:治宜化濕清熱。方選平胃散合二妙散加減:蒼朮、川朴、藿香、佩蘭、黃柏、陳皮、苡仁、廣玉金、夏枯草、生甘草。

(7)風熱型:治以疏風清熱,宣肺布津。方選桑杏湯加減:桑葉、杏仁、荊芥、防風、炙僵蠶、半夏、陳皮、桔梗、沙參、麥冬、板藍根、生甘草。

外洗療法:

取荊芥、防風、苦參、絲瓜絡、蛇床子、當歸這幾味中藥,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外洗,每次10~20分鐘,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5~7天。

皮膚乾燥的預防

三宜

一宜食滋陰養潤食物,如銀耳蓮子粥,薏米粥等,少吃辛辣火燥的食品。

二宜多飲水,快速補充身體耗損水分。

三宜合理使用護膚品,適當的潤膚霜、潤體液等對皮膚有「內外調養」之效。

二忌

一忌過度洗潔。過度清潔會破壞皮膚表面形成的油脂保護膜,加快皮膚水分的喪失,使本來缺水的皮膚更加「乾渴」。尤其老年人要減少洗澡次數,浴后全身塗抹有滋潤保濕功能的潤膚劑。

二忌過分使用粉質化妝品。皮膚乾燥,加上脫屑,看上去皮膚顯得粗糙老化。很多愛美的人就會用粉質的化妝品去遮掩。其實這樣不但不能改善皮膚缺水,而且不利於皮膚「呼吸」,更可能堵塞毛孔,促使粉刺的形成。

作者簡介

諮詢預約:

諮詢方式:愛問醫生

出診地點:北京普康中醫醫院

出診時間:每周六上午[提前2天,電話預約制]

預約電話:84128685,15001306323(醫助電話,提前1-2天預約)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