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脫髮、少白頭的何首烏,居然還是一味治瘧疾的良藥!

作者:陳文東

何首烏,又名交藤、夜合、地精,是臨床上常用的補血藥,而且,極具保健和養生價值,早就為大家熟悉的一味中藥。據《本草綱目》記載,它的名字還有一段故事呢!

何首烏的故事

《本草綱目》記曰:唐元和七年,僧人文象遇茅山老人而傳此事。李翱著《何首烏傳》:何首烏者,順州南河縣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本名田兒,生而孱弱,年五十八,無妻子,常慕道術,隨師在山。一日,醉卧山野,忽見有藤兩株,相去三尺余,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而又交。田兒驚訝其異,至旦遂掘其根歸。問諸人,無識者。

後有山老忽來。示之。答曰:「子既無嗣,其藤乃異,此恐是神之葯,何不服之?」遂杵為末,空心酒服一錢。七日而思人道,數月身體強健,因此常服,又加至二錢。經年舊疾皆痊,發烏容少。十年之內,即生數男,乃改名能嗣。后與子延秀服,皆壽百六十歲。延秀生首烏。首烏服后,亦生數子,年百三十歲,發猶里。有李安其者,與首烏鄉里親善,竊得方服,其壽亦長。遂敘其事而傳之雲。

另外,還有許多關於何首烏的故事傳說:公元前110年,漢武帝登嵩山封禪,發現盧岩山瀑布附近的村民多長壽,遂問村民,得知此地村民皆食首烏長壽粥,這種長壽粥是將何首烏和小黑豆放入從井壁垂滿何首烏根的井中打出來的水煮制而成。漢武帝來到那口井邊,見井周圍長滿何首烏,即賜名長壽井,至今仍在。從此,長壽粥作為御用品每日貢膳,漢武帝受至70歲。

何首烏的來源和作用

來源: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乾燥塊根。

產地:陝西南部、甘肅南部、華東等。

性味:苦、甘、澀、微溫;歸、肝腎

功效

1、制后的作用補益精血。

2、生用解毒、截瘧、潤腸通便。

使用注意:大便溏泄及痰濕較重者不宜用。

何首烏的使用

在《本草綱目》裡面,對何首烏的作用列明詳細:何首烏能「消瘰癧、消癰腫,療頭面風瘡,治五痔,止心痛,益心氣,黑鬚髮,悅顏色。久用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婦女產後及帶下諸疾。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臟一切宿疾,冷氣腸風」。因此,何首烏臨床上的使用是:

1、精血虧虛、頭暈眼花、鬚髮早白、腰膝酸軟、遺精、崩帶

制首烏功善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治血虛萎黃,失眠健忘,常與熟地黃、當歸、酸棗仁等同用。治精血虧虛,腰酸腳弱、頭暈眼花、鬚髮早白及腎虛無子,常與當歸、枸杞子、菟絲子等同用;用治肝腎虧虛,腰膝酸軟,頭暈目花,耳鳴耳聾,則常配伍桑椹子、黑芝麻、杜仲等、

2、久瘧、癰疽、瘰癧、腸燥便秘等

生首烏有截瘧、解毒、潤腸通便之效,若瘧疾日久,氣血虛弱,可用生首烏與人蔘、當歸、陳皮、煨姜同用;若瘰癧癰瘡、皮膚瘙癢,可配伍夏枯草、土貝母、當歸等葯;治遍身瘡腫癢痛,可與防風、苦參、薄荷同用煎湯洗;若年老體弱之人血虛腸燥便秘,可潤腸通便,與肉蓯蓉、當歸、火麻仁等同用。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本文圖片來源於39健康網,已獲正式授權。

精彩推薦

想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心血管知識?快來關注「胡世雲主任」公眾號(微信搜索:hushiyun-doctor),還可以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世雲主任」頻道哦!

你可能會喜歡